昨天早晨晨练回来,儿子醒的早,说要到图书馆去学习,一下子打乱了这两天形成的规律,头脑里那些在路上就出来的思路和想法统统跑个精光,只剩下做饭,洗衣,收拾自己,出门上班……一系列的游戏完成,落下的就是写作业了。
今晨起来首先打开手机,翻看训练营里的文字,顾不上窗外的星星和友好的狗叫(原来每天早晨都会打开窗户看星星,听狗叫,然后开始一天的生活),头脑里蹦出的第一串字就是蔡加尼克效应。正好在穆占叶的文章里抄来了:
所谓蔡加尼克效应,是指对未完成工作的记忆优于对已完成工作的记忆现象(换成大白话就是,干完了不记得,没干完记忆深刻)。当人们接受一项工作时,内心便产生一种完成这项工作的准需求,完成工作便意味着解除心理紧张,或使准需求得到满足;如果未完成工作,紧张状态继续存在,准需求有待实现。这就是心理学史上著名的“蔡加尼克效应”——完成任务的动机会促使人对未完成的任务念念不忘,并且还会产生要完成它的欲望。
看到这些我觉得今天起的早可以理解了。顺便也把穆占叶写的ABC情绪认知理论抄下来做个纪念,毕竟抄作业也是完成作业的一种方式:
关于认知情绪理论,最出名的就是合理情绪疗法,也称ABC理论,这是我在咨询时用的很溜的一个疗法。且看我用在自己身上的一个例子:
事件A:老公喝了很多酒
情绪C:有些懊恼、有些气愤
不合理认知B:年龄也不小了,喝酒就该有个数
驳斥观点D:
1、不管多大,喝酒兴奋人就跟孩子一样不管不顾了;
2、已经很长时间不喝酒了,身体可能不适应酒精;
3、他也是有苦衷的,有些场合不喝不行;
4、为了我和孩子他才这么拼。
新情绪E:很感动,好好照顾他,让他感受到妻子的关爱。
我以前从来没有这么认真的去思考过留下记忆的瞬间,我相信的是经历过的都会留下印记。昨天老师文章里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的独特见解让我豁然开朗:
在心理学家中,我特别喜欢艾宾浩斯,原因之一是他说的那句“心理学有个漫长的过去却只有短暂的历史”启发了我,让我知道自己对心理学的兴趣也是有几十年的过去而只有几年或十几年的历史;原因之二就是他有关记忆“遗忘曲线”或“保持曲线”给我的启迪——不是那个“遗忘的进程先快后慢”的研究结论,而是意识到了在人生的长河中记忆只是一朵被激起的浪花,是时间的“节点”!
这对我实在太重要:倘若此,我就随时都可以去激起浪花,把一个个“节点”连接成“面”。
为了那个用节点连接成的面,我应该完成昨天就应该完成的作业。因为我们靠记忆能记住实在太少,“系列位置效应”告诉我,它指的是记忆材料在系列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
实验证明,给被试者一个系列的材料,如给被试者读一遍15个没有互相联系且难度一样大的单词,让被试者记忆的时候,系列开头和末尾的材料比系列中间的材料记忆的效果好,这就是系列位置效应。系列开头的材料比系列中间的材料记得好叫首因效应或首位效应;系列末尾的材料比系列中间的材料记得好叫近因效应或新近效应。
只有把经过的用文字记录下来,将来连成面的时候更多的找到记忆中更清晰的那些浪花。
我喜欢老师的关于时间的文字:我们一直以为时间是连续的,其实这是一个幻觉,因为时间是不存在的,它本身就是人类的幻觉。既然是个幻觉,我宁可将“时”“间”成彼此分割的一段和另一段。凭我的能力,可能无法过好完整的一生,但却有足够的信心过好其中的某一段。
这样在今天早上完成这个任务,在这一段上不留遗憾,也算是一天的美好开始。
我相信我有过好人生的这一段的信心和能力!
作业:(1)复习文中提到的几个效应及认知情绪理论,并能以自己的亲身体验予以说明;(2)重点理解记忆的价值,由“如果没有记忆,人生只有初见”联想为什么那么多知识都学过却一问三不知,总如“初见”?(3)愿意动脑的可以在以下段落下功夫:我们一直以为时间是连续的,其实这是一个幻觉,因为时间是不存在的,它本身就是人类的幻觉。既然是个幻觉,我宁可将“时”“间”成彼此分割的一段和另一段。凭我的能力,可能无法过好完整的一生,但却有足够的信心过好其中的某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