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感对生活有多重要
来源: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
作者:李沐遥 (MoyleSY)沐遥诗雨
不知道从什么开始,我们渐渐开始重视那些特别的日子。比如:生日、情人节、圣诞节,就连现在的假期,也都专门提醒我们该去认认真真地过一过传统节日了。
前一段时间,黄磊说起女儿时,他说没有婚礼,是不会嫁女儿的。这种观点我也是认同的。因为时光婉转,流年成殇,生命中能牢牢记住的许多时刻,恰恰是那些有仪式感的经历。
我始终认为,人的精神世界,要远比她所处的外界环境更能够决定一个人的幸福感。
就像前段时间自杀的90后女作家林奕含(著有《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无论她多么青春美貌、年少成名,无论她的生活多么优越无忧,可只要她的精神过不了自己那一关,她的生命始终与幸福无关。
但一样有人,即使饥寒交迫,可一餐温饱也能让他快乐半日。而绝大多数人,平凡如每一个你我,我们每天工作着、忙碌着,日子就流水一样地离开了。
真正能够让我们在经年以后的岁月中,值得一再翻捡的,一定是那些特别的回忆。而这份特别的记忆中,往往少不了仪式感。
01
母亲,就是一个特别重视仪式感的人。
童年的时候,家境并不宽裕。一年到头,可能也只有几百元的收入。可即便如此,每到过年的时候,母亲也一定给我们姐妹仨准备新衣、新袜、新头花。
即使熬很多个夜晚,也一定会给我们做出合脚的新鞋子。
那时候,爸爸也会抱怨,那么忙,非得都做什么新的,有穿的就行呗。可妈妈总是摇头不语,最多也只是说上一句,过年了,怎么着也得让孩子们穿上新衣服、新鞋子。
那时候,农村的环境艰苦,冬天附近并没有浴池,过年的前几天,母亲就会烧上一大锅的热水,然后把炕头烧得热热的,给我们姐妹几个依次洗澡。那是我们很快乐的一段回忆。在热气蒸腾中,母亲带着笑容忙碌着,而我们也逐年地长大了。
到了三十那天,给我们洗头、换上新衣服,扎上漂亮的新头花,穿上新鞋子。在一众农村小孩中,我们姐妹几个便格外地惹眼。即使去走亲戚,我们姐妹也是能感到骄傲的。
我还记得,三十那天早上,妈妈还会念念有词地给家里的大门、小门、米缸、猪圈儿都贴上一一对应的吉祥话。看着所有的东西、里里外外地都被贴上了大红纸写的黑字,这个年就跟着红红火火了起来。
后来,搬了家。妈妈每年依然会买各式各样的对联。大门特别的高,妈妈买的大门对联也特别的大。爸爸嫌麻烦,妈妈就自己搬了凳子,小心翼翼地爬上去贴。
我也曾问过妈妈,干嘛非得买这么大的,还不好贴。妈妈说:“过日子吗,图个吉利,贴满了第二年才红红火火呀!”
我听得似懂非懂,但长大后的我,才明白,那是妈妈对生活的一种仪式感,会带给她对新一年的希望和热情。
我的生日在冬天,每年过生日的时候,妈妈都会给我煮鸡蛋。我从小就不爱吃蛋黄。可到生日那天,妈妈一定哄着我吃一颗完整的蛋。如果那天天气不好,她还会把鸡蛋在我的身上滚一滚,嘴里依然念念有词,说是“滚一滚,霉运去,好运来”。
而这些都随着妈妈一年一年仪式一般的过程深深地刻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小时候觉得没什么,大了,就会发现,原来这些程序化的仪式,恰恰是母亲不善言表的爱的表达。
02
我一直觉得有仪式感的家庭,凝聚力更强。外公家,每年初二的时候,外公所有的子女都会回到外公家。一起做菜、吃饭,小孩子们在院里、屋里嬉闹、玩耍。
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外公去世。也直到外公去世后,我们才发现:这么多年,外公只用这一个简简单单的规矩,就让儿女们有了一份从容的归属感。每个初二的团聚,既有对儿女亲家的理解、包容,也有一份对儿女们的凝聚力。
外公一共有八个子女,十八个孙辈。每年的团圆是一大家人真真正正的团圆。是三十几口人,十几年来雷动不动的相聚。每年,都会照例准备上几大盆的水果,还有各种糖果、干果,和外公平时都舍不得吃的小点心,我还记得我最爱吃的就是水灵灵的冻秋梨和不常吃到的绿豆糕。
聚齐后,儿女们有的做菜,有的陪老人聊聊天,有的就去找点活,趁这机会尽尽孝心。而我们兄弟姊妹们更是敞开了玩,那是我们一年当中,最快乐的时光。
外婆去世的早,外公一个人带大了八个儿女。可这八个兄弟姊妹全都相亲相爱,没有任何大的矛盾。直到外公去世,此后,即使偶尔也会相聚。可再难出现当年的三十几人齐聚的盛况了。在外公去世多年后,父辈们偶然聚会,依然会对从前和外公念叨不已。
这份想念里,最常被提及的就是那些年里初二的团聚,正是这份仪式感,让每一个经历过的人的生命都得以丰盛,又岂能不怀念呢?
其实,我还特别羡慕那些,有许多传统仪式的家庭。那会给家族带来更大的凝聚力。
曾经在书中读到过春节祭祖,在年夜饭前,带领一众子孙,在自家祖先的牌位前,恭恭敬敬地上香,向祖先讲述这一年里发生的大事,乞求祖先的“在天之灵”,关心和佑护着后代的子孙们。
现在,因为破除封建迷信的影响,已经很少有人在家里供奉祖先的牌位了。尤其是现今城市化的普及,狭窄的房间里,少了几世同堂的热闹,似乎也找不到什么地方能随时供奉起祖先的牌位。
因为稀少,所以更显难得。去杭州游玩的时候,曾听导游讲起,富裕而空旷的农村里,每户人家的顶层都会有一层是专门用来供奉和祭拜祖先的。
家中有一位老人,能让儿孙们在逢年过节的时候,齐齐相聚,带领子孙们一同祭拜祖先。我想这并不是简单的封建迷信,也可以理解为对生命的一种连接,对生与死的一种连接,对家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种连接。
其实,不只是春节,比如说端午节,粽子、鸡蛋、艾蒿、红葫芦,即使我不能一一说出来他们各自代表些什么,但这份传统的仪式感,会让我觉得这是一个值得认真对待的日子,我们该把它过成特别的一天。
03
我们往往不缺少方向、目标,甚至也不缺少奋斗,但有时,我们需要停下来,丰富且悦纳自己的生命。
有什么是值得你一再回味的,有什么是值得被你镌刻在生命里的,有什么能一直在岁月刻下的生命之痕里,一直留香四溢?
我想答案,就是仪式感。别小看那些拘谨、刻板且重复的过程。正是在一次次精神的洗礼之后,你才会寻找到归属感,寻找到生命中沉甸甸的精神果实。
仪式感会让你的人生更加华美。
就像那件因为珍贵而被我们格外精心对待的衣物,每一次你穿上她的时候,她也会赋予你别样的光彩。
仪式感会让你的感觉更加富足。
即使你面对的只是一块干面包,可倘若你在吃下它之前,记得感恩赋予你食物的人,你也会因此觉得它变得更加的甘美。
仪式感会让你的生命更加丰满。
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如果只是为了金钱、为了地位、为了名声,即使拥有了所有,你依然不会感到幸福。就像黄磊、林志颖补给妻子的婚礼,以及他们认真地、努力地去爱生命中遇到的那些人,用幸福的仪式感一再镌刻,才使他们的幸福来得丰富且饱满。
从起床开始,到一天结束;从年初开始,到岁末结束;从出生开始,到终点结束。日子常常快得来不及细数。如果每一天,都只是在急着向前奔跑,到最后,才会发现我们能握住的真是少之又少。
相反,慎重地对待每一天,每一刻。用仪式感丰盈你的生命,丰盈你的爱的表达,你才会被满满的幸福感所包围。
别对什么都不屑一顾,别羞涩于表达,尤其是对你的家人、爱人。他们需要你认真地对待,爱不仅需要倾听,更需要认真地表达。
用丰盈的仪式感,表达你的敬意、你的爱意,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会带给自己和你所看重的人最丰美的幸福。
李沐遥
写手圈签约作者;
本名李玲玲,80后;
写字是一份美好,只为寄托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