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洪武年间,朝鲜李氏家族推翻高丽王朝,向朱元璋称臣,国号由高丽改为朝鲜,从此朝鲜世世代代奉中国为宗主国,重大事件甚至官员的任命均由中国政府裁定。时间到了19世纪末,这时的中国饱受列强侵略,生产力落后,早已不是当初的天朝上国,而中国的邻邦日本实行明治维新后,国力大增,开始对朝鲜虎视眈眈。
中国近代第一次和日本交手源于朝鲜国内的“壬午政变”。朝鲜第26位帝王李熙登基时年龄比较小,他的父亲就成了摄政王,史称大院君。李熙有个妃子叫闵妃,喜欢权利,有谋略,这起了大院君的恐慌。闵妃后来生下一个婴儿,却不幸得了大便不通畅的病,吃了大院君献的药后,一命呜呼,从此闵妃恨透了自己的公公,于是联系了一帮大臣以皇帝亲政为由,逼走了大院君。由于李熙皇帝无能,大权落在了闵妃手里。
当时的朝鲜内忧外患和近代中国差不多,大院君主政时实行的是闭关锁国的策略,闵妃一上台便大兴变革,尤其是对军队,她聘请了日本教官专门训练新军。新军在待遇方面远远高过旧军,这引起了旧军的极大不满,在多日未领到军饷后,旧军便跑到大院君面前哭诉,大院君借此机会实行兵变,逼走了闵妃。大院君极度排日,他派军队袭击了日本使馆,日本便准备以此为借口向朝鲜出兵。
清朝得到闵妃的求救后,李鸿章命老部下吴长庆率兵进驻朝鲜,此时,袁世凯恰巧在吴长庆幕府中读书,便主动请缨奔赴朝鲜。来到朝鲜后,袁世凯在乱局中很快帮吴长庆理清了思路,第一步设计诱捕了大院君,并将其押送回中国,消除了日本派兵的借口,第二步扶持李熙闵妃,第三步平定叛军。在日本还未出兵的时候,袁世凯先人一步,平定了叛乱,日本人侵略朝鲜的阴谋破产,第一次交手,以清政府胜利告终。袁世凯在此次政变中的表现,得到了李鸿章的高度认可,袁世凯开始在仕途上有所作为。
不死心的日本人又扶持朝鲜国内的亲日势力,至此,朝鲜国分为亲华和亲日两派。1884年,正值中法战争期间,朝鲜开化党(亲日派)在日本人的支持下劫持了国王发动了“甲申兵变”,当时驻朝的统帅换成了吴兆友,袁世凯为副统帅,在迟迟收不到国内指示的情况下,袁世凯当机立断,率领军队闯进皇宫同日本人开战,日本主谋竹添进一郎大败,袁世凯成功救出了朝鲜国王。这是中国在朝鲜第二次同日本交手,两次均已中方获胜结束。袁世凯因为成功平定了两次叛乱赢得了极高的知名度,日本人更是恨透了袁世凯。
袁世凯久居朝鲜,对国际形势了解的更准确,因为当时觊觎朝鲜的不光日本还有沙俄。所以,袁世凯上书李鸿章,建议派大量军队入驻朝鲜,全面接管朝鲜一切内外政务,让朝鲜成为中国的一个省,从此彻底打消日俄的妄想。但是当时正值中法大战期间,国内兵力吃紧,李鸿章不想激怒日本人所以没有采纳袁世凯的建议。如果当时真的完成了名义上的统一,即使后来被日本人占领,日后也有收复的机会,毕竟,有名分有实力叫收复,没名分有实力叫侵略。
后来的历史我们看到,十年后,日本借助朝鲜东学党起义,派兵侵占朝鲜,并且以朝鲜为跳板,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以及后来的侵华战争,中国损失巨大。早在甲申兵变结束时,对日本,袁世凯曾总结到:“示以必战,则和局可成;示以为和,则战事必开”,跟日本对着干他们反而敬重你,怕你,如果对他摇尾乞怜,他反而得寸进尺。袁世凯的这番话都被后来的历史一一验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