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听说,致力于成为最专业的听力语言康复咨询平台,为家长和孩子在康复的道路上保驾护航。
耳朵是神奇的,当耳边传来声音时,我们一下子就能听到,那么人耳是如何听到声音的呢,为何有些人很容易就能听到细小的声音,有些人却“听而不闻”呢?
今天咱们就来讲讲神奇的耳朵是如何炼成的?
首先,我们来看看耳朵的基本结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内耳所组成的。
那么声音是如何在耳朵中传导的呢?
声音传播的主要形式,大家应该很熟悉:声音经过耳廓的收集,经过外耳道传递到鼓膜,鼓膜将振动传递给听骨链,引起听骨链的振动,振动继续传递到内耳,内耳完成机械能向电信号的转换,将电信号沿着神经通路传递至听觉中枢,引起听觉中枢的兴奋,产生听觉。这种传导的形式我们称之为气导途径,我们生活中听声音主要是依靠这种形式来实现的。
除了气导途径,还有一种骨导途径,这种途径声音直接作用于颅骨,经过颅骨传递到内耳。比如说我们将振动后的音叉放在乳突位置(它位于耳朵的后面, 在耳垂的平后方一指的地方,你能摸到一个骨的最下方突起的地方它就是乳突),你也神奇地听到了声音,这种形式就是骨导传递或骨传导。骨传导在生理上没有重要意义,但是对临床上判断听力损失的性质有重要作用。
我们能听到各种声音,不管是小声的还是大声的,尖锐的还是低沉的,并且能分辨出声音的内容,这得益于我们内耳耳蜗毛细胞精细运动的作用。当声音传递到内耳,会引起耳蜗内微小的毛细胞弯曲运动,运动的毛细胞可产生电信号,并通过神经通路将电信号传递到大脑,大脑再对这些信号解码,于是呢,我们就听到了丰富多彩的声音。所以完整的毛细胞对我们保持健康的听力可是非常重要的哦。
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能造成听力损失的原因很多,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年龄增长与噪声损伤。除此之外,遗传因素以及很多疾病或药物都可以导致听力损失的发生,90%的听力损失都是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也就是说,耳蜗中原本健全的毛细胞受到了损伤,毛细胞缺失了,就会造成声音信息传导的缺失。通常来讲,频率越高的区域越容易受到损伤,因为在耳蜗中,蜗底响应高频信号,蜗顶响应低频信号,而在位置上蜗底更靠外周,蜗顶更加靠近中心部位,所以最先受到损伤的通常会是蜗底,也就是高频区域。
Q:引起听力损失的原因很多,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听力损失类型都是一样的呢?
我们发现有些人耳朵听不清去医院耳鼻喉科看病,过了一阵子,耳朵就听得清了,但是我们家里的老人去医院治疗,却不见好转,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我们的耳朵听力损失的类型是不一样的。
听力损失的类型主要分为:传导性、感音神经性、混合性。
其中传导性听力损失主要的病变是在外耳、中耳,比如中耳炎、鼓膜破损引起的听力损失就是传导性的,它主要是传导出现了问题,这些情况经过及时的治疗是可以恢复的。
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主要的病变是在内耳,比如年纪大了、噪声听多了引起的听力损失就是感音神经性的,它主要是内耳出现了问题,像这类听力损失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我们主要依靠助听器、人工耳蜗来帮助提高听力。
最后一种混合性听力损失,从字面上我们就能看到这是混合了外耳、中耳、内耳共同的问题引起的听力损失,比如说耳硬化症,这类听力损失外耳中耳的病变是可以恢复的,但是内耳的病变是不可逆的。
如果您是家长,可以关注 “小南听说” 公众号获取最新听力言语康复科普资讯!
如果您是康复教师或科研人员,欢迎添加小南微信号“nanstech”,由小南邀请您加入全国言语认知听力康复交流群。我们将共同讨论有关教学及科研方面的问题,为大家提供一个信息交流、对接和资源共享的平台。我们还会每周推送行业资讯、学习资料以及康复教学音频图片素材哦!
“小南听说“是由国内外一流专家学者、临床康复团队共同打造的听力、语言康复咨询平台,致力于为所有有需要的家长和教师带来满满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