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最后,主人公尼曼的那一段突破极限的SOlO,还在耳边余韵绕梁,随着鼓声,伴着心跳,顺着汗水,回荡在耳畔,也在我的心里震动,久久不散。
主人公尼曼在音乐教室里练鼓,被谢顿音乐学院录音室乐队的教练听到,通过展示“双摇摆”让教练看到了他的天赋和热忱。
尼曼暗恋在餐厅打工的女孩,但是没有勇气去表白,在一个没有音乐家的家庭里,尼曼的梦想一直被轻视。成为顶尖的鼓手是他的梦想,因为这个梦想让腼腆内向的他发现了自己的闪光点和自信源泉。他鼓起勇气跟喜欢的女孩告白,并在家庭聚餐的讨论会上底气十足的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梦想。
尼曼被告知进入了录音室乐队,成为替补鼓手,在教练的激励下,尼曼为了证明自己,不灰心不放弃,拿怕练到手开裂血流不止也坚持训练。
在一次比赛中,主力鼓手把乐谱交给尼曼,尼曼去接咖啡的间隙,乐谱不见了;尼曼因为记得乐谱的每一个细节,成功上位成为主力鼓手。
随后教练叫来了尼曼原来乐队的鼓手并让他代替了尼曼的位置。尼曼顶着巨大的压力,异常刻苦的练习,为了能更专心的练习,他狠心地跟女朋友提出了分手。
在一次400拍每分的排练中,由于尼曼的坚持到底,突破极限,他最后争取回了他的主力鼓手位置。教练给他们讲了前乐队成员前一天去世的事,不禁潸然泪下。
在随后的比赛中,尼曼由于专心听节拍而坐过了站,最后因为取鼓槌了出了车祸,满脸是血,手也不听使唤,但他仍然坚持演出,教练当场勃然大怒,尼曼受不了出手推倒教练。
尼曼的父亲因为心疼儿子,而投诉了教练,但尼曼想起了自己梦想,也谅解了教练对音乐的偏执和追求完美,宁可被开除也没有指控教授。
丢失梦想也失去了爱情的尼曼,得到了父亲的关爱,收拾完关于爵士鼓的一切,尼曼没有勇气给妮可打电话。
在听到街边乞丐打击木桶当鼓的声音,看到爵士音乐节的海报后,尼曼还是被吸引着走了进去,遇到了已经离开学校在乐队当指挥的教练。教练提议让他来当鼓手参加音乐节。尼曼邀请妮可来听他的比赛,得知妮可已经有了男朋友。
比赛当天,教练用了一首他从没听过的曲子,没有乐谱的尼曼,得知教练是在报复他,要断送他的音乐之路,尼曼想要放弃,与父亲拥抱之后,重新回到舞台中,不听指挥开始自己掌控全局,在指挥叫停的时候,仍然自顾自的打下去。这一段Solo是影片的高潮所在,教练找到了他的查理(音乐天才),尼曼也突破了自己的极限。
这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励志影片,主人公尼曼给我们传递了为了梦想为了理想那种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力量了,而教练在这部影片最复杂的一个人物设定,只是这种偏执的做法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难以接受,但对于发觉天才培养天才也是有所益处的,艺术除却不仅需要天赋,更需要永不言弃的决心和超越自我的逼迫,要想成为顶级的艺术家,这两者都缺一不可。教练成就了尼曼,而尼曼也完成了教练的梦想,二者相得益彰,至于妮可应当也找到了适合她的另一半,尼曼也成就了他的梦想,他们都会收获属于他们的幸福。
《爆裂鼓手》最让我触动的是尼曼对于梦想的执着,或许有过愤懑,徘徊,甚至放弃,但内心的光亮总会燃起,打鼓是他生命里的光,是他灵魂不可割舍的一部分,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极致。
成为一个顶级的乐手,想到的人很多,有天赋的人不少,但能够做到的很少很少,因为他们缺少了尼曼这种刻苦训练、永不言弃的韧性,以及不断超越自我,突破极限的魄力。
1.刻苦训练,永不言弃的韧性。
尼曼在音乐室里偷偷练习,出于喜爱和热忱;而当他进入录音室乐队后,教练对他的严苛要求,建立了他水平攀升的决心。他走路在车上甚至睡觉都在听节奏,没人的时候在教室里独自练习,打到手出血就用创口贴包好伤口继续练习,才使得他的水平在短时间内突飞猛进。机会只是偏爱准备好了的人,在主力鼓手的乐谱掉了以后记住乐谱的他临危受命,得以表现实力。
教练找来尼曼前乐队的一个水平明显不如他的鼓手来刺激他,尼曼为了更专心的练鼓,尼曼不惜和女朋友分手,在高强度的打鼓练习中尼曼的手多次鲜血直流,为了忍住疼痛继续练习,他把手放到冰块中镇痛继续练。
在一个高难度400拍每分的训练中三个鼓手拿出他们所有的力量尝试,也让他的潜能得以进一步开发。在比赛前一个小时,尼曼因为太过于专注听音频的节奏而坐过了站,为了不迟到不失去他的主力鼓手地位,加大油门;却因为忘记拿鼓槌而超速去取发生了车祸,负伤的他拼尽力量跑到现场参加比赛。
即使到最后面对重逢后的教练的故意刁难,想一气之下一走了之的他最终没有放弃,争取拿到掌控权,坚持演出。
2.不断超越自我,突破极限的魄力。
初入录音室乐队的尼曼,因为水平不够,刻苦练习,取得了让原主力鼓手难以置信的进步。他一次挑战自己的极限,突破瓶颈。最精彩的两处,一个是在400拍每分的时候,录音室乐队参加比赛的那次出了车祸的情况下仍然不放弃,极力控制拿不稳棒的手。最后爵士比赛的时候是最大突破的一次,技术精湛,令人难忘。
有梦想有追求的我们如果能在这两点上做到专注极致,相信梦想在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