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什么年岁渐老韶华不在?你输的不仅仅是眼界
文/梅晓珠
考大学时,我吧,特别想离家远远儿的,那时候叛逆,一听到我妈罗嗦我就头疼,我想最起码,我得去一个大点的城市读大学。
结果,我兜兜转转一直在省内,河南是高考大省,真心受不了高考那阵势,万人齐过“独木桥”,不过“独木桥”的人生那就不是人生?想当年的各种逼迫,真正是莫大的讽刺!
管他呢,先读个大学再说吧,学东西是一方面,拿文凭是一方面,对于我而言,见识可能更重要。
不容否认,大学那几年很重要。有人说:大学堪比整容院。想想我自己和身边的人,这个比喻不差。在你人生价值观略具雏形的关键时期,在你知识体系形成的过程中,你的大学,它会悄悄地给你身上打上烙印,你的生活习惯、你的个人气质会逐渐形成,慢慢地你的品味会变得跟周围人差不多。如果你去了小地方,很多东西你只能在新闻里看到,在网上听别人讲。你的身边,也会聚拢很多和你一样没啥见识的人。
你在大城市的同学,他们这几年的所见所闻,受环境的熏陶,收获的价值是非常大的。到毕业了,也许你的学习成绩不比别人差,但是在见识上,你却输了一大截。
比如,现在很多商品甚至不少互联网产品,落地的时候首选大城市。很可能它波及整个中国,震慑宇宙,甚至发展到没了,你都还没见过用过它。比如在鹏城的这两年,我可以不定期去看油画展,参加各种学习培训,在文化交流现场甚至亲眼见到了仰慕已久的余秋雨、于丹、魏书生等不同领域的大咖,试想,我如果仍然呆在关山县孙铁铺镇,恐怕等到死都没有这个机会的,这就是大城市带来的资源。
鹏城有个学校叫深圳信息学院,他们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九,三年制学习,有的学生大二就已被一些大企业提前高薪预定,如若在内地,很难想像一所大专会这么受欢迎。看,就算你自己的学校一般般,只要它的位置好,就会有资源。
但小城市就很少有这样的可能了,你拼死考进去读的那个学校,很可能就是当地的最高学府,比如我就是这样的例子。来到鹏城后,人生地不熟的我,带着简历满怀希望地去找工作,这个过程所见到的,真的让我大开脑洞。跟那些来自全国各地年轻人挤到一起,没有一天不自卑的,跟名校硕士、博士还有众多海归们一起找工作,你体验过这种脑力碾压的感觉吗?原来这才叫竞争!
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很渺小,虽然每次都能学到不少东西。我有点后悔莉后悔字迹当年报考大学之前怎么就不知道利用寒暑假出来走走呢?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啊。唔唔唔……让我三十岁之前恶补吧。
想想之前,我婉拒了省城一家杂志社的邀请,更拒绝了那里中小学为我提供的就业机会,说实话,刚出来工作那会儿蛮心疼的,心想找不到工作怎么办?在外面混不好的话再回去,可在没有这样的机会了,后来也想开了。
老家生活节奏慢,很安逸,大家有空聚在一起,基本上就是消遣下时间,打打牌,喝喝酒,逛逛街,唱唱歌,一天就这么完事儿了。
这种日子,要想进步,难。
在小城市,实习企业的数量和质量没法保证。
在小城市,就业的机会肯定没法跟大城市比。
在过于封闭的小城市,你所知道的可能性实在是太少了。
……
这些因素加起来,你最终可能得到的机会,无论是范围还是高度,都输给了你的同学。
说到这里,其实并不是说在小地方读书的人就一定会差,我想表达的是,这一群人要想跟大城市读书的人比拼,毕业后付出的成本肯定要高很多。
不过还好,毕业之后,照样有机会去充电。
谈什么年岁渐老韶华不在?说这话,分明是你的借口,在态度上,你就输了,你输的不仅仅是眼界。
说实话,我以前对北上广深这些城市是很拒绝的,对那些执着的南漂北漂上漂,我总认为不值得,吃那么多苦也要留下来,我根本没法理解。在毕业之前,我从来都没有想过会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打开了我视野的大门。
是的,那次决定改变了我的观念,尚且年轻的我们还有很多年要活,出来走走怎么啦?现在又不会死。
后来发现,其实是我自己胆怯,是我境界不高,是我见识不够,所以才心怀偏见。我们未必要在大城市待一辈子,但在年轻的时候,一定要去看看,一定要去感受。让自己多一点见识,多一点多元化的生活方式也未尝不可。它能给我们带来的,绝不只是生活节奏快、消费高的虚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体验。更多的,是见识,是视野,是格局。包括更多的可能性。
我是梅晓珠,爱讲作文的语文老师,喜写时评的闷骚伪记者。
本文选自梅晓珠的原创基地
一个知性而专注的原创基地
本着“交流想法,坚守梦想”的理念
在浮躁的网络时代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
愿文字的力量重新洗涤与铸造我们可贵的灵魂
愿美好在这里延续,与志趣相投的朋友们一起重拾阅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