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骄傲的对某人说,你看我的微信好友,有将近两千个
某人轻蔑的回了句,哼……
“什么意思?”
“你那么多好友,有几个是说给你借钱,都不会眨眼犹豫的?”
“额,这个,我要好好思考一下…”
近年来,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会接触到很多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人。也让我养成了一个坏毛病,那就是动不动就加微信好友。
天性使然,我几乎不去整理微信里面的好友,发朋友圈的时候也几乎不会考虑这条朋友圈是针对谁发的,长此以往来,翻开好友通讯录,发现好多人我加了微信后就没有聊过天,好些人尽管天天发自拍,我依然记不得她是谁我们怎么认识的,好些人天天会给我发早安心语,烦得我真想拉黑又觉得过意不去。就这样,导致我更不喜欢看朋友圈,只想着反正好友都在上面,看得到彼此朋友圈的,都是真缘分。
至少每一次我发起一次活动,还是会有人响应,说明大家都还是默默关注着我的。
直到这两天,因为樊登读书会的入会活动,需要朋友的支持,才开始真正思考,还有哪些朋友是我振臂一呼,就来积极回应附和的?
我先是选了12.4日之前成为微信好友的1200多名好友,群发了一条软广告,意思是我我很愿意分享阅读给大家,并把樊登读书会app介绍给大家,发出去前,我的预估是,至少还是有上百个人回复我,十几个人接受我的推荐,成为读书会一员。
事实上是,二十多个人回复了我感谢或者笑脸,其中有位好朋友帮我转发了朋友圈的内容,有三位朋友扫码了我的二维码入会。(感谢这些回复我,信任我的朋友)
不得不说,这样的结局,我还是有些失望的,不过可以理解,群发的信息,能回复的都是真爱。
今天是活动的第二天,计划着还是针对性的找朋友推荐吧。先是找到小萝莉,她哭诉自己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微信上也没有钱,还是给我支付宝转了三百,让发到她微信上,不到一分钟,就入会了。我心想,这还是我爱的那个善良可爱的姑娘啊。
晚上,我挨着发给左薇,张玉,陈德李。
左薇不到一分钟就交钱入会了,张玉有事耽误,也是忙完了就入会,并且超有行动力的她马上发了朋友圈,连着有几个她的部下跟着她的响应也入了。给德李发了微信,爽直的她直接打来电话,问这是怎么操作的,说这个东西应该还是适合自己的,挂了电话也入会了。
这时,我在思考,微信的存在对我们的生活,到底意味着什么?
它拉进了朋友之间的距离吗?好像并没有,我们成了存在于彼此朋友圈的照片和文字,而触动不了彼此的灵魂……
它让我们的生活有了更多可能性?好像也没有,即使你加了某个领域的大咖,并不意味着你就跻身大咖行列,你也只是静静看着大咖风生水起,自己却只会配合点赞,就像现实中看到明星路过一样……
它让我们的生活更有张力?好像也不是,你怎么过一天,就怎么过一生,你怎么用知识和时间换取金钱,就怎么在朋友圈用你的思想换取点赞。微信的存在,并不会让你可以天马行空的充满诗意存在于好友的眼里心中,除非你本人是真正将生活过成了诗。(当然,那类人其实几乎不会发朋友圈,他们更习惯没有电子产品的生活方式)
那微信,到底有什么用呢?
它是一个工具。
如果将我们比作一个品牌的话,微信就是我们的电视台,我们用图片和文字编撰我们的形象,声音,理想,品牌的存在价值,然后通过微信进行传播。
它的工具性还在于,它可以替代短信和电话,我们可以借助网络与好友聊天,远程视频,看到对方的表情,喜怒哀乐;可以迅速形成一个有目的性的群体,这个群体利用这个工具迅速了解对方,筛选属于同个圈层,具有相同爱好或者社会地位或者对普遍事物的认知是同一水平的人成为朋友,然后这个群体又做鸟兽散。
工具从来都应该是被人所用,而不是成为奴役人的东西。而很多人都没有明白这个道理,包括我在内。
我会以好友人数的多少去评价这个人的社交能力,会以发朋友圈的点赞数来考虑这个人的社交影响力,以微信好友是否有大咖来断定这人的圈层,会以发了一段是否有内涵的文章或美图来评价这人是否有修养……这样会出现什么问题呢?建立在攀比,计较,论断基础之上的想法,其实会带给人无止境的欲望和到头来的虚空。
这几个朋友却让我开始思考:你的时间用在哪里,你的关系就在哪里,高品质的陪伴和相处,得到同样品质的友情亲情以及爱情。
这几位朋友都是曾经几年的同事,共事的时候就相互照应,彼此认可对方的能力和人品,经常聚会,分享最近的成长和收获,会大大咧咧开玩笑,甚至会讲几句黄色段子奚落对方,在对方发条难过的朋友圈时,会立马打电话过去,给予安慰和鼓励。
当我们过分去追求所谓的虚名和权利时,我们都失去了什么啊?
每个人的时间都只有24小时,时间用在哪里,珍宝就在哪里。
好好思考下,你的微信好友,真的所有人都值得你用同样的时间对待吗?
选出爱你的和你爱的人来,拿真心诚意,好好对待,而对那些肯在你身上花时间的人,也说句:谢谢你给予我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