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艾莉丝.门罗的《女孩和女人们的生活》

传奇的女性小说家 ——艾莉丝.门罗

        艾丽丝.门罗——加拿大著名的短篇小说家,曾经进入美国的“时代周刊”,成为世界100名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门罗十几岁就开始创作,在大学期间曾发表一篇“影子的维度”,37岁时出版小说集“快乐影子之舞”获得加拿大的最高文学奖 ----- 加拿大总督奖,享有“加拿大的契诃夫”的盛名。目前共出版了13部短篇小说集和一部长篇小说,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有《逃离》 、《爱的进程》 、《石头远望》 、《公开的秘密》 、《一个善良女人的爱》等,2013年凭借长篇小说 《女孩和女人们的生活》荣获若贝尔文学奖。

        门罗出生在加拿大东部的一个普通小镇上,大部分时间也是在这些小镇上度过。因此,她的小说《女孩和女人们的生活》大部分都是以小镇、乡村里平静普通的生活坏境为小说背景。其中安大略省在她笔下描写得最多,她把自身的生活环境融入到小说里,以简单平和、平实细腻的笔触带给读者一种亲切、真实的阅读感受,阅读她的小说就像到达一个与自身国度有着不一样颜色的世界,这个世界又是距离作者门罗那么近,近得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门罗向我们展开一个亲切、真实的内心世界,读门罗的作品就是在阅读生活本身。

        门罗笔下多以女性人物为中心,善于探索女性在平凡生活中所面临的黑暗和光明,洞见女性的幽深之处。《女孩和女人们的生活》也不例外。这部长篇小说是门罗颇具有自传意义的一部作品,全篇以8集相互独立的短篇连成,记叙和描写“我”从一个懵懂女孩成长为一个洞见生活本质、聪慧女性的过程。这8个看似独立的短篇又隐藏着一条相互关联的线,使得整合起来成为一部长篇小说。

   



具有自传意味的作品——《女孩和女人们的生活》

      《女孩和女人们的生活》里主要是记叙“我 ”------ 黛儿的成长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人生话题主要是性、死亡和信仰。这两个话题在人的生命过程中具有重大意义,不同的人对两者的体验不尽相同,不同的价值观也将对不同个体本身有着深刻的影响。女性在这面对这两个宏大的人生话题,面对或经历这样的人生体验有着不一样的感悟。这种感悟不一定十分理智,常常带有一种不能言说的痛楚和无奈在里面,但这正是人生。除此,小说还含蓄地为我们展现女孩和女人们之间的微妙关系,女人们如何以自身影响着女孩,而女孩又是如何走向女人的阶段。作者门罗试图为我们展现出女性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样态 ------ 真实,也是她所追寻的人生意义。



小说中关于“性”的认识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很多民族都存在着相当长的男女地位失衡的时期,受其影响女性在有关“性”的地位上往往是处于比较被动的角色。女性对“性”的认识过程也是渐进和被动的。和男性不同的是,女性在这一问题上会造成更多的心理障碍,这是由女性独有的心理特征和社会地位所致的。女性如何在“性”方面的问题上认清自我,这是小说企图引发读者思考的一个问题。


“性”的启蒙

        小说中的“我”------ 黛尔,开篇出场时还是一个小女孩。喜欢和小伙伴一起跟着班尼叔叔到树林或者河里抓青蛙,和弟弟欧文到班尼叔叔那看雪貂。在与班尼叔叔的相处中,小女孩黛儿潜移默化地接触到了距离她这个年纪还很远的“性”。黛尔因为从小表现出文字阅读和记忆的天赋,常常能够在班尼叔叔所阅读的纸质粗糙低劣的报纸中阅读到类似于“把孪生女孩喂给猪吃的父亲”、“疯狂僧人在十字架上强暴处女”之类的性变态新闻;环绕在黛儿身边的,揭开琐碎、平常普通的家庭生活以及童年生活的面纱后,“性”的概念在这个小女孩的观念上有了朦胧的意识。

      关于“性”的概念的传播,小说多处写下貌似不经意的笔调,例如:母亲在平常的闲谈和八卦中会和女儿黛尔提及玛丽.艾格尼斯被几个男孩带到露天市场,扒光她的衣服,让她躺在冰冷的泥地上以致患上支气管炎的事情;黛儿在书本上出于无聊画出女人两只像气球一样大的胸部和像针刺一样硬的阴毛;黛儿和同伴大胆地在学校的女厕所里写下班上两个霸道女孩的名字,用口红在名字下面画上小小的猥亵的形象等等。这些细节的描写,在门罗笔下逼真而且极具生活化,丝毫没有刻意、猎奇的感觉,一切都是像水一样在小说中自然流淌和贯穿着,好像是不经意似的。但是,一旦读下去就会知道,这些并不是可有可无的,童年的这种间接的“性”经验和记忆,对一个女孩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对“性”的好奇与抗拒

      随着年龄的增长,黛尔对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从最初的反感和厌恶,到后来的渴望和追求,这一系列的变化无不牵系着她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转变,以及她命运的走向。“女孩与女人们的生活”作为8个短篇中的高潮,把女孩对“性”的好奇以及渴望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一阶段,黛儿已经是一个乳房微微凸起的少女了,正和内奥米一起上高一。内奥米是“我”的好朋友,“内奥米和我几乎每天都会谈到性,腔调一致,这样就从来不致越过某种尺度。这是一种下流、轻蔑、狂热而好奇的腔调。”内奥米在她母亲装满樟脑丸的嫁妆箱下发现一本“黄书”。她们在这本书中认识到有关“性”的更加具体的内容,如,“性交”、“后位”、“男性性器官”、“勃起”等等。

      因此,她们在日常生活中流露出对“性”的不自觉的敏感和好奇:在母亲卖的百科全书的艺术和建筑增刊里,黛儿对米开朗琪罗的裸体雕像感到脸红;张伯伦先生和母亲谈到意大利人把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女孩卖掉去做那种事时,“我”竟然出现“男人是如何脱光自己的衣服,还是只是拉开链子把那东西对着自己”不知羞耻的疑问;经过公园,听到孔雀在叫,向内奥米说它们在发春等等。 “性”在女孩身上已经不再是一个秘密了,她们在同伴中相互讨论,有种跃跃欲试的期待。

      黛儿在帮张伯伦先生完成任务时就是恃着这样的期待:“下次他(张伯伦先生)来时,我给他提供了机会。他直接摸我的乳房、屁股、大腿上部,像闪电一样野蛮。”这样的方式,就是黛儿所期待的性接触 -------- “疯狂的闪念,对体面的表征世界的一次梦幻般的、无情的傲慢入侵。”此时此刻,黛儿面对张伯伦先生的性侵扰,显然是带有无限的遐想和期望,当黛儿独自一人上了张伯伦先生的车时,她的膝盖变得发软,想到的一切都是关于强奸的画面;但是,目前为止,性对于女孩黛儿来说,还是缺乏吸引力的,或者说仅仅停留在了好奇的层面上,这又似乎显示出黛儿对于性的理智来,“粗鲁的骚扰,那么自信而强制,毫无情趣。”当张伯伦先生带黛儿来到海边,解开裤裆,把他那个像头似的、像蘑菇的紫红色的东西拿出来摆在黛儿面前时,黛儿目睹他自慰射精的全过程,却无法唤起她的兴奋——“它似乎和我毫不相干”,这是戴尔的内心独白。这样一个对性有着强烈好奇感的女孩,在内心竟表现出了一丝抗拒。是的,年轻女孩总是喜欢把“性”和爱情联系在一起,从这个角度看,黛儿的内心想法也就不显得矛盾了。


对“性”的跃跃欲试

      那么,当戴儿遇到了和她天生一对的“杰里”呢?她有了尝试的“性”的欲望了吗?事实上戴尔并没有实现。

      和戴儿一样,杰里也是一个学习成绩优异的聪明男孩。两人因为相同的学习兴趣而常常一起。一天,两人相约杰里家中学习并聊及性的话题。接着黛儿在男孩家里脱光衣服跃跃欲试,然而那个“表里如一”的好学生杰里踌躇犹豫,久久不知所措。不久不幸遇上杰里母亲回家,杰里甚至把光着身子的戴儿塞到地下室。看到杰里的胆怯,以及事后杰里对自己轻蔑的态度,黛儿彻底失望——和杰里的“性”尝试以失败告终。


沉沦于“性”

      直到加内特的出现,那个因酗酒打架事件入过狱的年轻小子。好看的面孔,矫健的身体,更重要的是他那敢作敢为的品质和那个犹豫胆怯的杰里形成鲜明对比。于是黛儿情不自禁地堕入了爱河,享受着加内特带给她的恋爱的甜蜜的同时,她尝到了“性”的滋味 ------ 在她家房子附近的一个牡丹花丛里,两人上演了一场激情的“情节剧”。黛儿在牡丹花下的地板上留下了开得灿烂的血迹。




对“性”的重新审视

        在和加内特频繁的“性爱”中,黛儿变得无心学习了,一向擅于学习的黛儿被奇妙的恋爱封锁起来了,她没有拿到优等的成绩。当加内特以近乎狂热的宗教信仰强迫戴儿进行洗礼,并对黛儿的抗拒而暴力相向时,黛儿醒悟了。

      从盲目的热恋中醒来,她看到了眼前的这个男人竟然和自己的世界观格格不入。虽然生活在宗教气息浓厚的乡间,但是黛儿的母亲从不信教。这让黛儿逐渐带着批判看待宗教。在黛儿的成长过程中,她曾深深地窥见宗教对人的残害和奴役。虽然她内心渴望信仰,但和宗教绝不是一回事。所以她又怎么愿意接受宗教对自己的束缚呢?

      加内特的愚昧让黛儿意识到了:自己不过是迷恋加内特的身体罢了!于是她对“性”有了重新的认识:

      “性对我来说是全然的屈从 ------ 不是女人对男人,而是人对身体的屈从,是一个纯粹信念的行为,谦逊中的自由。”

      无需雕刻,凭借这段充满理性的独白,黛儿对她自身的认识,对性的认识是如此的清晰,富有灼见。现实中有多少女性做到了像戴尔一样呢?性,并不意味着女人就要依附男人,依附爱情,它可以很单纯很直接,也只有抱有这样的干脆的态度,我们才能避免一旦被男人抛弃落得卑微没有自我的下场,也只有对性保持理智,女性才能通向灵魂中的那个真实的自我。


关于——“死亡与信仰”

        死亡和信仰 ----- 小说中的另一个重要命题,引发读者深思。

      在门罗的小说里,它不是“人如何面对死亡”的简单问题,而是将其与信仰联系了在一起。在那个充满宗教信仰的文化背景下,孩子与成人对其表现出的态度和情感是截然不同的。

        黛儿的一家并不常去教堂做礼拜,她的母亲是个卖“百科全书”的知识分子,她把人看作是“化合物的化合”,人体里的这些化合物以一种奇异的方式运作;母亲甚至会从人类自然界的角度去理解“死亡” ------“ 自然的一切都是生生不息,一部分坏死 ----- 不是死,而是改变”。黛儿的母亲认为,人死了之后会变成另一种元素再次回归自然。在诸伯利,这个有着各种宗教信仰的小镇上,母亲的这种观念像外星人一样显得奇异,但这种对待“死亡”的态度不得不说具有一种超然的高度。这比那些相信上帝,相信人死后会进入天堂或者地狱不是好得多吗?生生不息,这样看来就不存在死亡了。

        黛儿的母亲之所以不信教,还源于她的母亲。这里是指黛儿的祖母。黛儿的祖母是一个狂热的宗教徒,那时候家里并不富裕,但她竟然把她继承下来的钱全拿去买圣经,使得黛儿的母亲经历了可怕的贫穷。或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黛儿的母亲再也不相信宗教。宗教不能使人温饱,不是吗?可是黛儿一家生活着的诸伯利,大多数的人们相信上帝。是的,对比黛儿的一家,那些相信上帝的人们似乎更加具有“信仰”:他们会有固定的时间到教堂里做祷告,他们做祷告时双手虔诚地合上摆在胸前,他们相信上帝能减轻他们的痛苦,在他们死后跟领上帝进入天堂,上帝在这些人的信仰里根深蒂固。

      在人们眼里,黛儿的父母可能是不具有信仰的,这对于黛儿来说是一种两难的困惑。因为黛儿是期待信仰的,她认为上帝和善没有关系,她相信只凭信仰就可获救。她必须搞清楚上帝是怎么一回事才能和她的父母,她的弟弟,她的朋友内奥米以及诸伯利的其他人一起生活下去。她必须搞清楚死亡,才能逃出克雷格叔叔葬礼的阴影。所以黛儿她来到教堂寻找她的信仰。在教堂里,她听着教父念圣经,观察每位信教徒的神情和举动。人们做祷告时虔诚的模样,使得黛儿也情不自禁祷告起来:“请让我星期四不去给缝纫机穿线”。这是个多么幼稚且童真的祷告呀。可是当梅杰(黛儿家里养的一只金棕色的牧羊狗)把邻居的羊咬死,获得死刑时,她对所谓的“信仰”有了全新的感悟。获知梅杰要死了,黛儿想让弟弟做祷告,至少作出一些举动来阻止人们对梅杰的处死。弟弟欧文却说:“你祈祷不给缝纫机穿线就能不穿线了?”是的,祈祷不会改变一切。黛儿心里是明白的,但她仍然不愿接受,期望着“真实的上帝”,一个真正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上帝来阻止这一场死亡。 梅杰死了,弟弟欧文用一种反叛内心的行为 ------ 祷告,企图让黛儿明白做了祈祷梅杰还是要死的。“他的脸(欧文)显示出几种绝望而隐秘的表情,每一种都似乎是责备和揭露,像剥开皮肤的血肉一样让人惨不忍睹。”黛儿终于从弟弟的举动恍然明白: “看到有人有信仰,接近信仰,比看见有人把手指剁掉更难受。”

      何谓信仰?门罗通过这部小说告诉我们:  信仰不是宗教的产物,而是心灵的产物。

      人活在世界上,没有信仰就像没有了向上的灵魂。在没有信仰的世界里,似乎是真实的。但是,这样一个真实的世界又是种种骗局薄弱得令人心碎的世界。因此我们要肯定并且相信信仰,它是人存在于世上的最高的操守原则,是当人们遇到任何艰难险阻时最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只是,宗教与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冲突,会让人崩溃的,这样,我们宁愿说信仰与宗教无关,或者说,信仰,不需要用宗教的外衣来庇护。

        在门罗的作品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她洞观人生的独特视角,她的智慧和冷静全来自于她对生活的细致留意和认真观察。在小说的每个短篇中,关于女孩和女人之间的微妙的关系,门罗把握的细致程度不得不让人佩服。 主人公黛儿“女孩成长为女人”的过程是贯穿小说的一条重要的主线。女孩的成长心理变化在门罗的笔下,表现得准确,生动,传神,给予我们很多启迪。例如前面提到的关于“性”、“死亡”、还有“信仰”这些观念的变化也是她们成长的一些方面,这些方面可以称为“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另一方面,家庭生活和教育背景对女孩的成长具有更大的影响,也更值得我们探讨。


小说中的“女孩”和“女人们”

      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女孩是黛儿和她的好朋友内奥米,女人们则是在主人公黛儿生活当中接触到的各种类型的女人,主要有她的姑妈们、班尼叔叔的妻子玛德琳、母亲的房客佛恩、她的老师范里斯小姐等,其中对黛儿具有重大影响的两个女性人物是她的母亲和她的朋友内奥米。



“母亲”艾迪

    母亲艾迪,小说用了一个短篇“伊达公主”来专门刻画她的形象。

    母亲在诸伯利算得上是一个知识分子,她与诸伯利的其他女人显得格格不入。她上街销售百科全书,对象甚至延至农民,对此遭到了埃尔斯佩斯姑妈和格雷斯姑妈的嘲笑,母亲的古怪荒诞和尴尬行也给黛儿带来了压力。母亲常常搞聚会,结实有学识的朋友;她还参加读书小组,给报社写信。尽管女儿黛儿并不喜欢母亲的这些行为,并且认为母亲的这些行为是不懂保护自己的表现(由于招来旁人的议论和嘲笑),但黛儿的成长实际上受母亲的影响最大,“我其实和母亲很相似,但总是隐藏起这一点。”黛儿从小的文字阅读能力和超强的记忆力便是母亲的功劳,女儿是情不自禁地分享了母亲的相同爱好的 ------- 读百科全书。因此,女儿到了高中成绩也总是A等的。

        黛儿在很多观点上虽然与母亲不尽相同,但她始终逃离不出母亲施加给她的价值观念。母亲的形象大多数是通过自身的口述向女儿展开的,母亲给她讲自己的母亲,讲自己的兄弟姐妹,讲自己如何给别人卖夜壶赚学费,讲自己年轻时的恋爱等等。在黛儿的眼里,“母亲始终没有放弃任何事情,母亲的目标,虽然有时会有一点模糊,或者转移,她依然保持着更加年轻的自我,奋发而充满希望。”

      这样的表达,何尝不是对母亲的一种赞美和敬佩呢?

      母亲以自身的经历和精神影响着女儿的成长,母女俩分别是“女孩与女人”的典型代表,女人对女孩的影响在这种角色关系中最为突出。当女孩渐渐成为女人,作为一位母亲,她再也不能凭借自身的经验对女儿强加观念。因此黛儿沉溺于与内加特的恋爱而荒废了学习,母亲除了用她严肃、充满期待和训斥的语调提醒女儿外,别无它法了。

      “女孩和女人们的生活开始改变了,是的,我们需要自己努力实现这种改变。”


好朋友“内奥米”

      内奥米,和黛儿一样,处于女孩的角色。这个和黛儿生活在同一乡村的同龄女孩,她的命运却与黛儿有了几乎迥异的差别。这种差别在内奥米离开学校进入社会后尤为显著。

      内奥米的整齐时尚的穿着打扮,对待经期的谨慎小心,指甲上涂满颜色艳丽的颜色这些变化,与还在苦苦求学无心顾及形象的黛儿形成鲜明的对比。内奥米带着黛儿和男孩子去酒吧,夜不归宿,搞得身心疲惫。她确定内奥米与自己是两个世界的人了,但是黛儿还是受到了早熟的内奥米的影响,得到了“我需要,我必须要学习。爱情不是给没有脱毛的人准备的。”内奥米,从女孩走向女人的步伐是如此的迅速,未免过于草率了。未婚先孕,是她的下场。与黛儿相比,她成为了那种依附婚姻和男人而活的女人。而这样的女人在黛儿看来,是失去自我的表现。

        女孩在通往女人的道路上,总是布满各种荆棘和诱惑。像蝴蝶破蛹一样,要经历艰难的心理斗争,具备坚强的意志。在这个过程当中没有捷径,只能靠女孩一步一步探索。外表的成熟装扮,过早的性体验,这些都不是衡量是否成为女人的标准。“对于女人,一切都是个人化的,没有任何思想对她本身有意义,而是必须转变成她个人的经验;在艺术品中,她总是看到自己的生活,或者她的白日梦。”这样一段话,给读者一击,意犹未尽。


小说凸显的“女性意识”

      门罗在她创作小说的生涯中,曾经有这样的感悟,她说:“小说不像一条道路,它更像一座房子。你走进里面,待一小会儿,这边走走,那边转转,观察房间和走廊间的关联,然后再向窗外,看看从这个角度看,外面的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8个篇章的整合也正是如此。 每个篇章似乎并没有十分紧密的关联,甚至可以独立成篇,它们都是作者在记叙主人公黛儿成长过程中的一些零散的记忆片段,不像一条直通的道路,让读者一目了然。如果门罗把故事写成了畅通无比的大道,那么这部小说将会大打折扣。每个短篇构成了 《女孩和女人们的生活》 这座房子,从这些短篇当中可以发掘到不同的人生感悟,这正是这部小说的丰富性所在。但从整体的角度来说,小说的结构,又是一层接一层,层层递进的。因为8个短篇是由女孩黛儿的成长经历贯连起来的,所以我们又可以看到作者在写这部小说的逻辑性。

        作者在小说中对女性心理的细致把握是引人入胜的一大亮点。不管是主要女性人物,还是次要的女性人物,门罗都能恰如其分地抓住她们的特点,塑造平凡生活中的典型。黛儿作为女孩的懵懂,到她经历过所有这些事情成为一个理智、独立聪慧的女人的变化,无不让人赞赏。但细细体会她的成长,不免有一种痛楚和无奈在心底。作者通过黛儿,向我们展示成长中的女性所面临的隐藏在平凡生活里的艰辛和不易,黑暗和光明。但从黛儿的这些行为表现,我们看到的更多是一个追求平等、独立、勇敢的女性形象,就像她不甘将自己置身于通向婚姻的路上这种唯一的方式,她的思想和个性不能容忍她这样做,有知识的女性是不屈从于性的。这就是特立独行的黛儿。她始终向着她所认为的“真实的生活”出发,尽管小说中并没有明确向读者提示何种状态是“真实的”,或许那是人内心世界没有任何掩饰和虚伪的自我吧。



结语

门罗的小说,向我们展现出来文学独有的力量。这种力量超出理性的言语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在她的小说里我们看到了智慧、感悟和真知。

喜欢门罗,不但是喜欢她写小说的纯熟的技巧和亲切的文字,还是对她独特的人生观和思考方式的钟爱。门罗以及她的作品值得我们像品一杯香茶一样细细品味。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6,264评论 5 4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2,549评论 2 373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3,389评论 0 32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616评论 1 26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461评论 5 35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351评论 1 27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776评论 3 387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414评论 0 255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722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760评论 2 31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537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381评论 3 31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787评论 3 300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030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304评论 1 25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734评论 2 34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943评论 2 336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是一个爱幻想的女孩 每天做着不一样的梦 人生有太多的美好 却也有无尽的残酷 在阳光下开怀大笑 在雨中席地而哭 想...
    懵懂的女孩儿阅读 179评论 0 1
  • 喜欢上一个人你真的就想了解她的所有吗? 其实,我感觉是不用的。 但是,内心还是忍不住想去了解以前。 了解她是怎么度...
    大梳阅读 278评论 0 0
  • 时间的跨度不过是从相遇到分离,情感的跨度却是从北极到赤道,冥冥之中有一种缘分在我们之间牵线,让所有的一切...
    超可爱的晓清阅读 576评论 2 3
  • 下午,去了架子鼓试课,我打定了主意以后以后要做个专业的业务爱好者。我打小就特别想打架子鼓,但是爸妈总是说,那个得手...
    薄荷妹阅读 19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