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微信上看了一篇文章,是一位商业人士对一个问题深入思考后所写的。我被他深刻的洞见及犀利的文字所震撼。他是怎么想到的?为什么我就没想得那么深呢?后面看到他讲述自己的阅读习惯时,提到自己阅读的速度很快,以前都是记笔记,现在用“印象笔记”,感觉越用越好用,不仅可以将重要的文字复制黏贴到“印象笔记”,方便书本看完回顾重点,还可以保存图片以及实现检索功能。
其实看到“印象笔记”这四个字就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最后终于想起来这是李笑来老师曾提到过的,只是我一直没有放在心上。其实是脑子里一直没有这个东西。而这次看完这篇文章后,我就果断在手机上安装了这个程序,结果越用就越顺手,给我看书、保存重点、写想法都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慢慢的就离不开了。
如今,科技的发展用“迅雷不及掩耳”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然而在如此快速的变化中如何才能跟上时代,超过那80%的人呢?仅仅靠努力够吗?当然远远不够,我们在努力勤奋的同时还要学会运用工具,一些工具的使用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学习效率,还可以提升生活的品质。比如我们用手机下载一个学习软件,那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自己余闲时间来学习购买的课程,提升自己的能力。而且利用这些工具还可以将我们的学习成本大大降低。还降低了向精英人士学习和交流的门槛。
前段时间在“得到”听罗胖对自己的一个产品的宣传,这个产品就是“每天听本书”。他讲到在当今的我们面对的世界,光靠努力已经不能使我们收获可人的成绩了,是需要拼些才华,走些“捷径”的时候了。这些所谓的“捷径”就是我们要采取一些策略、一些工具帮我们提高效率。我们需要采取一些策略才能领先于别人。常规来讲,我们看一本书至少要几天时间,还不能完全消化其中的内容。而“每天听本书”可以在几十分钟内为我们呈现一本书的主要内容,或者一本书所阐述的主要观念。其实我并不觉得二三十分钟的时间能够搞懂一本书,每一本书都是作者深入思考的产物,凝聚了作者无数的心血和漫长的思考。而我们要想接受这个观点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光靠二十几分钟的听书是远远不够的,他还要我们去想一些问题,去做一些行动。这才是获取知识的正确方式。
然而,“每天听本书”这个工具的使用虽不像罗胖说的那么神奇、那么有效果。但也并非没效果,我觉得它确实可以提高我们获取知识的效率,我们有时很难在短时间内抓住一本书的核心观点,这个工具可以为我们将书中的主要观点呈现出来,还可以为我们讲述一部分的重要知识。这样我们不仅在读相关书籍是有的放矢,还可以不断的积累知识,当自己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的量时,就会发生链接,我们的认知就会获得质的飞跃。
国庆节前在微信公众号里看到一篇文章,文中有一些内容是讲作者习惯培养的。作者提到我们可以用手机看一些优质的电子书,这样很方便,因为如今的手机俨然已经长在了每个人的手上。所以我们可以利用点滴的零碎时间进行阅读学习。
但是绝大多数的人并非如此,每个人都在刷朋友圈,刷热点,看搞笑视频。如此多的珍贵注意力被无情收割。很多人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很多人几遍意识到了却无能为力,因为控制不住自己不被吸引。所以坐着的建议是用专业的工具做专业的事,既然手机诱惑多多,那就用电子阅读器。于是看了这篇文章我就果断买了一个kindle阅读器。既不那么伤眼睛,又从根本上切除了诱惑源。看书的时间就把手机远远的丢在一边,这样不经效率提高了,还锻炼了自己的专注力。
记得自己是在一年前安装的“喜马拉雅”,也是在手机上偶尔看到别人的推荐。现在通过“喜马拉雅”订阅了多专栏,也学到了很多知识。
为了邂逅这些改变的瞬间,我们需要不断的去接触一些优秀的人,去听听他们的意见,看看他们写的文章,不断的尝试一些新的东西,或许在经历这一个个的瞬间,你的人生正在悄然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