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周内再不断更新《青年小圣话东坡》,知识有限, 水平一般,只是希望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总结下东坡先生的一生,在这里感谢朋友们的支持~
东坡先生也创作过不少关于爱情、红颜知己等婉约词,但和七夕有关的故事并不多,有一首词: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苏轼在密州任市长,一天恰逢七夕,和好友陈令举坐船游玩,一边喝酒,一边快乐的畅谈,然而相聚总是要分离的,为了表达对陈令举的依依不舍,苏轼便写下一首词送给这位友人:
“缑山仙子,高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客槎曾犯,银河微浪,尚带天风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鹊桥仙·七夕
词中缑山(缑山,今河南偃师县,玄奘法师就出生在此)仙子,指的是周灵王的太子王子乔,他爱好吹笙,喜欢吹凤凰鸣叫的声音。有一次,他在河南的伊水和洛水漫游时,遇见仙人浮丘公,他就跟仙人上了嵩山。在嵩山,他一住就是三十多年。后来,家人桓良终于在山里找到了他。他对桓良说:
“请转告我的家人,七月七日那天在缑氏山上等我。”
到了七月七日那天,人们来到缑氏山上,果然看见王 子乔骑着一只白鹤停在山头。他只是远远的看着人们,并不靠近大家。他举手向人们致谢意。几天后,他才骑鹤飞走。后人为了纪念他,在缑氏山和嵩山为他立了祠庙。——《列仙传》。
这首词引用子乔成仙的故事,立意上一反旧调,不写男女离恨,称颂一种超尘拔俗、不为柔情羁縻的飘逸旷放襟怀。上阕赞王子乔仙心超远,缥缈云天,不学牛郎织女身陷情网,作茧自缚。下阕写自己与友人的聚合与分离,仿佛前缘已定,事有必然。在此之前,苏轼于熙宁七年九月从杭州副市长移任密州市长时,与同时奉召还汴京的杭州知州杨元素同舟至湖州访李公择,陈令举、张子野同行,并与刘孝叔会于湖州府园之碧澜堂,这便是有名的“六客之会”。席上张子野作《定风波令》,即“六客词”,会后同泛舟游吴松江,至吴江垂虹亭畅饮高歌。
但词的下阕不是径直叙写这段经历,仍借与天河牛女有关的故事来进行比况。
天河与海相通,年年有浮槎定期往来,海滨一人怀探险奇志,便多带干粮,乘槎浮去。经十余日,至一城郭,遇织布女和牵牛人,便问牵牛人,此是何处。牵牛人告诉他回去后问蜀人严君平便知。后来乘槎人还,问严君平。君平告以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算年月,正是乘槎人到天河之时。——张华《博物志》
苏轼借用这则优美的神话故事,比况几位友人曾冲破澄澈的银浪泛舟而行,其中就有陈令举。这首词不但摆脱了儿女艳情的旧套,借以抒写送别的友情,而且用事上紧扣七夕,格调上以飘逸超旷取代缠绵悱恻之风,读来深感词人逸怀浩气超乎尘垢之外。
当然,东坡先生虽然没有在七夕创作浪漫爱情的佳作,但他的学生,“苏门四学士”之一,后来却创作了一首脍炙人口作品,把它用在本文结尾,祝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没有情人。。。继续吃狗粮~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