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戴望舒的诗到底为什么会成为诗?这是我今天读戴望舒的诗歌的第一个问题。戴望舒被称为雨巷诗人,还不是因为他的那篇诗歌,雨巷,成了传世经典,而且还进去了高中语文教材。可是今天读了戴望舒的诗歌,至少有七八十首,对诗歌没有新的认识,但是我不明白戴望舒的诗为什么会成为诗。拿戴望舒的诗歌和我自己的诗歌对比,我发现我的诗歌的文字比戴望舒吸引人多了,我的文字很容易就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再加上在诗歌中我使用了很多小说写作的技巧,所以吸引注意力并不难,何况我使用的意象的颓废感。可是戴望舒的诗歌,并没有那么明显的文字,没有那些一出现就可以揪住读者的心的文字。但是戴望舒的诗歌不知道比我高了几个层次。我想这背后的原因,就是戴望舒在诗歌中融入的情感美。近代文学,大都讲求情感美,哪怕是那些闹革命的散文或者演讲,也有一种喷薄而出的激情,也是一种情感美。戴望舒的诗歌也是这样,意象都是当时场景中普通的东西,随处可见信手拈来的东西,但那些意象足以唤起人强烈的感情,让人本能地进去诗歌中的意境,这才是戴望舒诗歌的优点。戴望舒的文字并不花哨,但是每一行都有强烈的纯粹的情感,这就是戴望舒在诗歌上的造诣,这就是戴望舒在诗歌上的成就。
二
戴望舒的诗,怎么说呢,很纯粹。戴望舒的诗很干净,可以这么说,干净并不是指没有错别字,没有语法错误。干净其实就是对应了戴望舒内心的纯粹。所有的戴望舒的诗都是抒情诗,虽然没有普希金那么激昂,但是娓娓道来,反而有种散文的感觉,朱自清散文的那种感觉,只是戴望舒比朱自清更偏向抒情,朱自清的散文中,有很多的场景依托,读了就知道诗歌写的什么地方,那里有什么人,具体发生了什么事。可是戴望舒基本上不一样,毕竟一个是诗人,一个是散文家,戴望舒的诗歌中只有他的那份感情,他也只是想抒发那份感情,并没有多少的场景依托,偶尔有其他人的存在,但诗歌毕竟是一个人的事情。戴望舒的干净还表现在他的思想上,虽然他翻译过波德莱尔的恶之花,但是在戴望舒的诗歌中,根本看不到一丁点恶之花的痕迹,恶之花那种颓废美欲死的感觉,戴望舒心里都没有。相反,戴望舒心里有一份纯美,他的心中似乎有一片想象的人间乐土,而且那片土地是一个完整的世界。戴望舒只是把对这片乐土得想象还有那份纯正的追求,用文字表达出来而已。戴望舒的诗歌,一句话,生活中保持了干净。
散散文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