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到,我换工作啦,这份工作不同于以往“文案/运营”岗,而是慢慢向我感兴趣的数据库和技术靠拢,这部分正是我列在2018年计划中的内容。
本以为会一直搁置着的,没想到年中就找到了能摸到数据库的工作,虽然还不同于真正的技术(毕竟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硬性要求摆在那里),但已经让我来到完全不同的工作环境,与不同学科背景的小伙伴一起工作,这一跨步已超出我的预期了。
目前我正在岗位实习,每天都在不断熟悉工作和做练习,和师父、以及同期进来的小伙伴一起讨论,过两周还会有岗位知识的考察,莫名有点紧张,又很充实。
所以迫不及待的想做一些整理,一方面理清自己的思绪,总结经验,另一方面,也希望给也苦恼年计划总是无疾而终的小伙伴一些参考。
以下是本文行文思路。
一、年计划应该是动态调整
以前看别人的年终总结,常说“回过头惊喜地发现xxx实现了”,还以为年计划放在那边就不用管了,于是数不清的计划都不了了之。
1.今年在不断调整中的计划
和往年第一个不同,就是今年我的年计划处在动态调整中。当然,这个“调整”是建立在年初几个大的发展方向基础上的,对具体执行步骤和关键结果把握上的调整,这个后面会写。
以下是我年计划的几个版本——
1)一代:纯文字叙述,方向凌乱,关联性差
2)二代:梳理层次和方向
3)三代:拆解季度,调整关键结果,新旧交替
2.以往年计划执行中出现的问题
1)不可操作的步骤与不明确的关键结果
以我一代的计划为例,我把想到的东西笼统的写在一起,呈发散型,各种内容混杂在一起,关系混乱,没有进行细化和梳理。这样一份计划摆在面前,自己也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于是写完后就束之高阁,碰巧赶上过年之类的,就不了了之了。
后来找了一些书和课来看,觉得是自己没有理清楚最基本的概念,看起来分了几个明确的方向,但其实定义并不明确,也缺乏可以具体执行的步骤,列再多也没用。
以数据分析与运营为例,数据分析只是我在知乎查阅的一堆资料的分类堆砌,只是一个粗浅的印象和概念。而运营就更惨了,我做了1年左右的运营岗,却干的莫名其妙,连计划中大概的方向和内容都写不出来,更别提填充“所需能力和技能”并执行了。
2)写好之后置之不理
之前我的习惯就是“写好了就放在那里”,好像通过一年的时间,自然而然就能实现部分内容一样。尤其看别人的年总结写——“回过头来惊喜的发现xxx实现了”这类,我就以为这种置之不理是正常的。
另一层原因也很显而易见,有了上述残缺、不可执行、不具体的计划,除了在写的时候有点激情之外,后面就再也提不起精神了。因为打开就意味着有一团乱麻,很难梳理,干脆就当什么都没发生吧。
3)新领域不了解阻碍制定计划
年计划中总不免会涉及一些新的领域和技能,比如对我来说,数据分析就是全新的,之前学习与工作完全和这领域挂不上边,也不认识从业者。
之前制定的计划全凭临时查阅的资料和想象。这种情况下,我顶多能查阅到看看什么入门书籍、上个入门课这种,但却无法一窥真正的行业。
这些都不可怕,最可怕的就是,一边是不明确和不确定的新领域,另一边是自己还想就按着这个说明执行着吧。现实是,不仅进度推进的非常缓慢(甚至为0),而且做了什么和对不对完全没有参考,脚踩棉花。
4)不能灵活更新自己的计划
有的计划走着走着就知道不太对了,但自己却从没想过要调整。层想,是自己的惰性——因为调整意味深度思维,要把之前搅在一起的一堆事情梳理开,很累,所以本能逃避。
二、学习OKR和GTD管理体系
OKR管理体系,用来梳理计划层次和逻辑,GTD体系促进计划执行和调整进入良性循环式。
1.关键结果导向的OKR管理体系
在我以为赶时髦写的年计划今年估计又要凉凉的时候,机缘巧合,拜读到吴军老师的《见识》一书,书中他推荐了自己在用的OKR目标管理工具,后来又上了《OKR思维制定小目标》(是三节课的限免课),至此灵光一现,觉得惨不忍睹的年计划可能有救了。
OKR名源于Objectives Key Results首字母缩写,即目标和衡量目标是否达成的关键结果。
OKR关注过程:要求找到关键动作,实现关键动作之后,目标会自然达成。
过程可控:可以找到衡量的过程指标
聚焦明确:让人的精力集中到为实现它而努力上
于是梳理一番,我的计划从之前八面发散,定义结果步骤混作一团,到后面逻辑关联层次更加清晰,确实有改进了。其中部分内容能在我的日常中运作起来,比如数据分析的学习,但在执行上还是比较被动,且没办法关注全局。
2.促进计划与执行良性循环的GTD管理体系
后来读到萧秋水大大的《知识变现》,以及她推荐的《搞定1》(还没看完,操作性很强,边做边想边改进中),接触到了GTD管理体系,核心就是——一切悬而未决的内容盘踞在大脑中,会阻碍行动的开展和目标实现,所以要“将一切赶出你的大脑”。
三、专注的力量:少即是多
聚焦在尽可能少、且有关联性的方向,会让注意力更集中,也容易培养习惯。
年计划看起来有一整年的时间,整整365天,但其实我们仔细分析就知道,真正落实我们计划的时间没有想象那么多。
首先,如我一样的工作党,被占据时间最久的就是工作,52个星期中大于等于5/7是工作日(260天+),剩下七零八落的节假日也充斥了度假、约会、家务事等各种事情。再划分到具体的一天上,有时候加班了,或者下了班好累,不如躺床刷剧或者聊天吧。
这么算下来,我们年初制定的宏伟计划,什么时候才有机会实现呢?
鉴于我们真正可以支配的时间并没有那么多,注意力也有限,所以我将的解决思路——
找工作靠近我的有兴趣/在学习的领域
大方向数量控制有限个
所以下面是最终我确定的方向——
数据分析领域:找到了一份相关工作成了我进入这个领域的契机,我的工作时间成了我在该领域学习成长的最好机会,不仅保证了充裕的学习时间,还有新的工作环境和同事,未来可以学习到很多东西。
运营领域:这是我之前的工作领域,比较熟悉,涉及到写作/运营/创意/社群等一系列内容。我主要选了其中几个进行深化(你们现在看到的内容就是训练内容之一)。
健康与形象管理:这主要是我的减肥计划(另外写过了),和护肤形象管理,具体不展开啦。
积累领域:这个领域定位是——以习惯养成为主,未设置关键目标。目前主要是英语听力和口语的学习,这是之前英语学习的薄弱项,想落实在每天一点一滴的累积中。
文初截图中那些七零八落的小分支,在一次次的整理中归类到上述几个领域中,至此,打开年计划在我这里终于理顺了一些,磕磕绊绊的开展了。
四、复盘:经历过的都要变宝贵养分吸收掉
每周,每月,都要有固定的时间,回顾近期的执行情况,对照年/季度计划看,那些需要调整、巩固。
现在,我的计划开展会以季度为单位展开,再每个月进行盘点。模板在参照吴军老师的基础上,自己又做了一些修改,会在月度做关键结果的盘点。
等到季度完结,我会再整理在季度中的关键落实情况,并打分。
另外,比较重要的就是,在执行中及时更新填充计划细节,也可以及时终止暂不需要或者错误的内容。
上图中:
灰色的部分 是和当前环境不匹配的内容,处于暂停状态。
绿色部分 是围绕同一领域方面添加/修改的新内容
所有的增删修改都在围绕主要领域方向的基础上开展,目前我是固定在周六的白天回顾季度计划,看到在推进的项目有进度,就会特别满足,这种动力会推动自己继续执行。
复盘除了计划复盘,其实还有日常具体事项的复盘,一般我都会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开。然后稍作整理,摇身一变,就是我输出写作训练的大纲。
五、工具篇:不可或缺的小助手
1.幕布:
我已经不止一次推荐过啦,真的超好用。
多平台同步,速度快
可建立文件夹分类存储
可输出思维导图(上文的求职复盘就是)
印象中没遇到过bug体验很好
2.Excel:
因为自己制作模板,Excel还是比较灵活的和稳定的工具,而且有必要可以利用其中的函数统计等功能。
3.滴答清单:
简洁的任务管理工具,我主要用它存放各种小事情、突发任务、备忘、灵感等内容。GTD系统中,先要不带偏见的将所有脑海中的事情记录下来,等待后期从中孵化或者整合项目内容。我也是最近看书后才开始用的,正在研究中。
4.随身手账
这是我会每天都带的本子,选了随身尺寸,放在身边会很有安全感。内页是比较经典的周计划款式,左边一列为分栏一周七天,右边为方格,可做笔记盘点和计划用。有时间会简单拼贴,没有也无所谓。
随身本主要作用:
周计划制定与复盘
日计划拆解与跟踪
其他一些注意事项
写到这边就接近尾声啦,感谢小伙伴的观看,下边年也要开始啦,希望大家能够一起利用接下来6个月时间,再多做些什么,让自己的年计划更充实,也希望大家都有一个红红火火的2018年。
GTD《搞定1:无压工作的艺术时间管理》【戴维·艾伦】
OKR《OKR思维制定小目标》【布棉】(三节课公开课)
个人管理《知识变现》【萧秋水】
个人管理《见识》【吴军】
感 谢
最后,要感谢我的师父洲哥,在我对数据分析一筹莫展的时候,给予我很多指导和帮助,分享他的经验和建议,让我逐渐摸到了一点点方向。还有我们的铁达尼号小组,谢谢三位小哥哥小姐姐,互相支持和鼓励。还有好多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