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种永恒而无边无际的时空感,一种等待一种不明确的“东西”的平静舒适感,还有一种要返回正常意识直觉的需求。赫胥黎将他的发现简要地总结为“通往任何事物或回到原地的过程中的一种完全的精神脱离;而且由于没有其他事可做,人就在一种涅槃状态中等待一个期待中无意义的事物”P183
2 浅度催眠:
一个人对外部事物的关注越少,就会越来越关注内心的主观感受。外部事物对他来说变得逐渐弱化和模糊起来,而主观感受则变得更加符合人的要求,直到达到一种平衡。在这种平衡状态下,他有一种感受和目的:他能够“伸手抓住现实”,然而对于把握外部现实这个问题,心里还带有一种明确的保留态度,不想要跟它产生相互作用。
3 中度催眠:
要保持一种固定不变的催眠状态和作出反应需要经历很多困难。他发现在主观需求上他想要进入更深层的催眠状态,但是在理智需求上他想要留在中度催眠中。而结果是,他发现自己不断地“伸手想去抓住”环境,而这将开始他的轻度催眠过程。然后他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了主观舒适感上,又发现自己进入了深度催眠。
中度催眠的特点主要是一种最愉悦的主观舒适感和一种模糊昏暗的错误意识,而且其中还存在一种需要很强的动机才能观察清楚的外部现实。然而,即使他要观察清楚哪怕现实中的某一个物体的内在价值,这种催眠的程度也马上会变得越来越浅。另外,如果他想仔细看清外部现实的某个物体的主观价值,比如,安静的房间中坐椅靠垫给人的柔软舒适感,这种催眠就变得深入了。但是浅度和深度催眠都是以一种要以某种方式来感知外部现实的需求为特点,并不一定十分清晰,但是会保留一定程度的可识别意识。
4 但最重要的似乎是处于浅度或中深度催眠的被试至少能对外部现实保持一定的把握,而且要将催眠状态调整为一种既与这种外部现实相分离,又以这种现实为定位的状态,不论这种特征多么微妙,催眠被试应该能够感觉到这种状态,并能立即派上用场。
5 在深度思考状态中,对外部现实的意识是减弱的,而且既不想关注也不觉得重要,这是一种处于已知的可以感觉到的主观意识状态,一种可以控制和想要利用自己的能力的感觉,而且在这种状态中。过去的回忆、知识、经历可以轻松自如地流动。伴着这种流动,人会产生一种持续的自我意识:这些回忆、知识、经历和领悟,不论多么生动,都不过是心理体验的一种有序的意义统一,这种心理体验可以产生一种深刻的令人赏心悦目的主观情感状态,继而形成能够立即使用而且不需投入太多意识的综合性的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