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怕父母表面是听从父母的话,认同。而内心是敢想不敢言。因为他知道,说出来会不被认同、理解,还会得到一顿教训,也许还有批评,甚至还有挨骂。久而久之,孩子内心是压抑的。
孩子虽然是父母亲所生和养,父母以自己理解的判断和标准来约束或者要求,也许是引导孩子这样或那样做。可是,我们考虑过孩子的感受了没?
孩子虽然小,看上去是什么都不懂,需要大人的保护和教育。其实他是懂得,而且跟我们的人格、尊严是平等的,我们要尊重孩子,哪怕是我们理解的不正确或不能做的事情。因为,我们告诉他不对,不好,他根本不懂得根本的道理,他需要犯错,需要体验,需要为懂付出代价,在我们能够掌控的范围内。不然,他难以深刻体会为什么不可以,不行,他只是听了你们说的不可以。我们的语言和思想剥夺了他成长的体验。
当他经历过了,我们可以引导他,你这样做快乐吗?喜欢吗?你觉得怎么样?这是你想要的吗?后不后悔呢?
这是引导他思考自己的选择和产生结果,并且他为这个选择承受了什么,有什么体会。
这些体验何等重要?是日积月累下,关系到他如何度过他的人生。
孩子什么都不懂吗?很多父母都认为,他懂什么?这么小。如果他不懂,为什么在肚子里就可以做胎教呢?排除这个原因,回到生活中。当他想要得到某个东西时,他是怎么做的?他会通过表达说:妈妈,我要这个。而妈妈是怎么做的呢?要么就好,买,问老板多少钱,满足了。要么就说一堆道理,如何不可以,不行。要么就是交易,做为某件事的奖励。要么就是说宝宝是不是好孩子?好孩子是怎样的?其方法好不好呢?
直接满足的孩子,他不懂得何为来之不易,不会懂得父母的心意,他也不懂什么是喜欢。父母听到这句话时,我想要蹲下来,拉着孩子手,跟孩子互动,问他:宝贝,妈妈爱你,所以你挑选的东西,只要妈妈能够做到,都会满足你。可是,妈妈很好奇,你为什么要买这个,而不是那个呢?你能告诉妈妈,你为什么喜欢吗?
这样做是起到引导的作用,引导孩子深度去思考,对呀,我为什么要这个,而不是那个呢?他自己会去探寻原因,这是帮助他进一步的了解自己,了解喜欢的感受。
另外是给他信心和安全感,孩子提出要求,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害怕就是父母的拒绝,不可以。我们跟他表达爱,给他信心和安全感,他的心跟我们是敞开的,是亲密的,他感受到你爱他,你尊重他,他在这一点上已经得到了满足,自然也会尊重你,喜欢亲近你。这跟两个相吸的男女的道理是一样的。
通过这样的事情,可以让孩子和父母的心灵产生真正的交集和流动,他往后才会敢于跟你表达自我,喜欢跟你沟通,他才会敢于做真实的自己,喜欢自己,发现自己。当他认同你的时候,你就可以植入和引导孩子,走向更好的路,以及让他活出自己。
父母打着我是为孩子好的旗帜,剥夺了孩子的各种天性和可爱。他的人生才开始,就把孩子引导成怎么做才是一个好孩子、乖孩子的标贴。你发现,很多小孩听了你说的,最后你问他,你是不是好孩子?他说,不是。你要不要做好孩子,他说不要。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更尊重自己的需求,因为我们的方式,出发点就是他所不认同的,让他感到不舒服的。所以他反抗,拒绝做那样的孩子。
你打他呢?还是教训他?目的是要找到根源,再有效解决。孩子是聪明的,直接的,我们要懂得跟孩子的心灵链接,交集,流通。把他当做一个大人,当做恋人,当做朋友,当做可以保护你的人。这样,他成长的会更快乐,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