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过年,可是一点也没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儿,好像少了小时候的那种仪式感和期待感。
还记得,小时候,过年是开开心心的喜庆
小时候,一到腊月就开始打扫屋子、置新衣服、杀鸡、宰猪、办年货了。一直到年三十,家里天天蒸汽弥漫,香气弥漫
小时候年前赶大集真是开心极了。新衣服,糖块,鸡鸭鱼肉,水果,柿饼,春联,鞭炮,挂历…家家会买回家一张大大的挂画,一个小胖姑娘或者小胖小子抱着个大鲤鱼!
杀年猪,小时候生活条件不好,对肉的渴望尤为强烈,能吃上一大碗蘸蒜泥的瘦肉,这就是年的特权,烀一大锅肉,满屋子都是肉香,这种等待的煎熬和吃上肉的满足,只有小时候才有!
杀年鸡,鸡、鱼、肘子、排骨、带鱼、扣肉、炸龙虾片是小时候过年的标准套餐,小时候吃的鸡都是小笨鸡,最有营养的鸡,皮薄发黄肉质紧实不疏松,炖出来的汤都是油黄不腻的,花了大价钱买的,小鸡炖蘑菇!
蒸一锅又一锅白白胖胖的大馒头,炸一大盆香脆的油饼、油条,主食备的足足的,丰衣足食,希望明年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一年的美好愿望全都寄托在食物上…
散装糖整一盘子,来小孩了给一块,没意思了吃一块,软糖、硬糖、酥糖、脆糖都有,那时候能嚼动硬糖,吃多少糖块都吃不够…散装硬糖块,桔子瓣糖,五颜六色,舌头都吃变色了。脆糖酥糖大虾糖,一咬一掉渣,吃到齁嗓子。软糖中的经典就是高粱饴和杨梅糖,糖分低。
穿新衣服是小时候过年的最大喜庆。那时候,一年买不了几件新衣服,全指望过年的时候了,没事就拿出来瞅瞅试试,叠的板板整整的压在枕头下都睡不着觉,想象着明天穿上新衣服的开心,睡梦中都是甜甜的微笑!
吃年夜饭,一家人在一起团团圆圆吃平时吃不到的好菜,是过年的最最开开的了。那一整天,妈妈都是围着厨房在转,烀肉,炒菜,炖鱼,酱肘子,大锅里煮着整鸡,整个房间都飘着肉味。几乎所有肉类都齐聚了,而且每样的分量都很大,记得小时候每道菜上来都要闻了又闻,急得团团转,就想吃年夜饭。
我们小时候大年三十会到舅舅家去过。因为舅舅是年三十的生日,我们准备好自家的年饭,都会穿上新衣服,带上两瓶辣酒(白酒)一包糖去吃团圆饭。那一桌桌的肉菜,我记得最清楚的是满满一大碗的扣肉,那个香、那个甜,吃了让人甜醉到心里,。这一桌满满的幸福,一生都难忘,那时的我们以为每一次过年都会更加快乐,没想到长大后的过年竟是这般滋味。可能真正在过年的永远是那些孩子们吧!
领压岁钱是过年最大的盼头了。小时候爸爸一大早就起来,打开家门,迎接前来拜年的小孩们。为了多拿到压岁钱,每家的小孩都成群结队走东家串西家,脆生生地喊声叔叔阿姨新年好,总能还来几毛钱和一把花花绿绿的糖果。我们自家的孩子爸爸妈妈从不给钱,我们看着别的小孩蹦蹦跳跳离开的 背影,心里都暗自的嫉恨。
过年的时候,爸爸会命令姐姐骑着自行车带着我,带上礼物到老乡、亲戚家拜年。平时不常见的哥哥哥姐姐都能见,一群孩子跑里跑外,叽叽喳喳的才叫过年!
过年嘴一定要甜,因为不仅能得到好吃的,还能得到平时不敢想的金额的压岁钱!
那时候的红包只有几块钱,但对我们来说那也是巨款啊!放在兜里怕掉了,放在其他地方怕偷了。当然,到了第二天妈妈一定会说:你的红包拿来,我先帮你保管着。妈,你说,我小时候那些红包什么时候还我?
去亲戚家拜年的时候,大人们总会抓一大把零食塞你口袋里,你揣着一大兜的好吃,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还记得,长大了,过年是那忙忙碌碌的喜庆
我过年的仪式里一定要来一场大规模的全家都出动的大扫除来迎接新的一年。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扫灰尘,洗床单被罩窗帘衣服,能洗的都洗了,擦玻璃,擦天棚,每个角落都清扫一遍,这绝对是过年前最认真的一关了
小孩子最忙碌的是早早就可以放鞭炮了。那时候的鞭炮,拆开来放。年底守着卖鞭炮的小摊儿,摔炮、大地红、串天猴、还有一种叫二踢脚,威力很大。坏坏的小男孩总是拿鞭炮往别的孩子身上扔,捂着耳朵看着鞭炮噼里啪啦的响,小时候围着鞭炮欢蹦乱跳的我们,好像就在昨天…
到了过年一定要买对联,贴福字。毛笔字写的好的人家基本上都被包围了,这家拿着红纸来找他,那家也是,一大堆人围着这个“文化人”,看着一笔笔写出来的春联,每家每户的春联都不一样。后来都买现成的,春联也越来越好看,但少了那一股子年味儿!窗花也都是手巧的奶奶祖奶奶亲手剪的,比买的都好看!
大年三十晚痴痴地盼着春节联欢晚会是洋溢在脸上的喜庆。那时候,春节联欢晚会是家家户户欢声笑语的一道大餐。边吃夜饭,边守在电视机前,等着赵忠祥、赵本山的出现!那时候全家围坐在一起看春晚,到了12点吃饺子,听着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才叫过年!
过年作为一个传统文化被保留和传承下来,它的生命力将会日久弥强。过年,对于我们国家而言仍然是隆重,是喜庆,是庄严的日子。对中华子孙来说更是团聚,是温暖,是敬意的日子。只不过在不同的年龄,对不同的过年方式,有不同的感受罢了。
小时候,年是爸买回来的肉,是妈给我做的新衣裳,是兜里舍不得花的那几毛钱,是那噼里啪啦金花四渐的一挂小鞭儿。小时候年是期盼…
长大了,年是超市里的拥挤,是忙活了半天做好的饭菜谁都吃不下,是海吃海喝黑夜当做白天的混乱。
现在,年是超市里的嘈杂,是守着一家人、一桌饭,眼睛都不离开手机的寂寞,是发微信、抢红包的高兴。。。。
现如今,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了。衣服能常换常新,餐桌上天天有鱼有肉,这日子过得天天都像在过年。“过年”这两个字,在人们心中分量很重,含义却越来越单薄。过年的感觉却越来越淡。
过去,过年串亲戚提的礼品很简单,体现出一股过年的亲热劲;但如今过年送礼的礼品往往成为春节前后的“硬通货”,从一家传到另外一家,如同传送带一样传送着工厂生产出来的人情。礼品一方面包装越来越豪华,价格越来越贵,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也在礼品的程式化过程中变得淡薄起来。
过年过的是热闹和喜庆。走亲访友,道声“过年好”是多少年来的年俗。但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通过短信或者电话给亲朋好友拜年,登门造访、邻里之间互贺新年的热络景象也越发少了起来。
放炮是年俗的重要内容,而孩子是主要参与者。但如今,在一些城市,鞭炮声似乎一年不如一年响了,孩子也越来越不爱炮了。过年了,网吧里面总是挤满了上网打游戏的孩子们——显然网络的优势要比“土土”的鞭炮更有魅力。而成年人却从放鞭炮的过程中重温逝去的童趣。
又将一年的日历翻过。三毛的文集有这样一句话:“人之所以悲哀,是因为我们留不住岁月”。倚在岁月的门槛上,我才真正感受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时是怎样一种心情,才深深体会到伟人提笔写下“弹指一挥间”时是怎样一种情怀。
长久地凝视着镜中的自己,倏然间意识到韶华已逝,不再风华正茂,但却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年"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