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应该有过这样的经历:
假如你要减肥,你告诉自己每顿饭只能吃500kcal,在你减肥的日子里,你每吃进去一口食物都会记下它的热量,从周一开始坚持,坚持到周日晚上,崩溃了,去吃了顿海底捞。
吃了这顿海底捞之后,你开始自责。然后告诉自己明天不要吃东西了,要“清肠”。
早上起来饿的前胸贴后背,忍着。
中午看着同事吃饭,忍着。
晚上回家憋不住了,把柜子里囤的零食都吃干净了。
然后告诉自己,控制热量节食不适合自己,明天开始好好吃饭。
然后这个减肥就告一段落了。
你会发现当你越在某件事上控制你自己的时候,你就越在意某件事,然后当量积累成质,你就失控了。
这就是强迫性思维。
强迫性思维(obsessional thinking):又称强迫观念(obsessive idea),是指患者脑海中反复多次出现某一观念或概念,伴有主观的被强迫感觉和痛苦感。患者完全能够意识到这一思想是不必要的,或者是荒谬的,并力图把这些想法从脑海中驱赶出去,但对这种思想并不能自由地加以干涉或控制,因此常有“控制不住”的体验,同时伴有烦躁焦虑的情绪,存在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取自百度百科)
其特点往往是【越是注意什么或担心什么就越会出现什么内容的强迫】。
说直白一点就是你越想控制你的欲望,你越会时刻想着这个欲望,然后就失控了。
再来一个比较常见的栗子:
你会发现一个很普遍的状况,你把你的孩子管得越严,你的孩子越想方设法想要出去玩;你在某些事上对你的孩子放养,你孩子反而会在很多事情上早早地有了自己的看法,然后你会发现在你并不控制他和朋友交往的前提下,你的孩子反而在除了和朋友有约之外,基本上总在家里做想做的事。
我基本上就属于放养长大的,我妈是属于很心大的那类妈妈,我从小,我妈就没管过我什么,也从来不控制我出门,基本上只要我想要和小伙伴出去玩,报备一声就行了。
我记得上初中还是高中的时候,有个同学,家里管得特别严,我记得当时她说她爸妈连她去隔壁楼的奶奶家都要亲自送她去,想在小区里和小朋友玩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她从小就没什么朋友。当时就被放养的我很震惊以至于现在都记得这个可怜的同学。
其实这样的家长挺多的。
同学里面总有很多这样的家长,把自己的孩子盯的特别严,然后你会发现这样的家庭中,被“盯”长大的孩子会大致变成两种类型。
第一种,像我那个同学一样,从小到大都没什么朋友,长大也是一个走哪里都要的打电话给家长汇报甚至发定位的乖乖女。
第二种就比较头痛了,就是想方设法跑出门,想方设法想脱离家长离家人越远越好的那种孩子。
不能说这种孩子不好,只不过……就我个人来讲,我会觉得这种完全是被管坏了的逆反孩子,家长掌握不好度很容易这样的。
这也是越控制就越失控的一个典型。
对孩子是这样的,夫妻之间或者男女朋友之间这种状况就更普遍了。
你没觉得越被妻子管着的老公越容易在外面偷腥么?
我倒是认识几对互相尊重私人空间不完全打扰的男女朋友在一起很多年了也没什么太大的矛盾。
妻子管钱管得越严,老公越容易想方设法存私房钱,这和你减肥是一样的,你越控制你摄入的热量,你的身体越会主动的认为你遭到了饥荒,为了不让你死的太快,会降低你的基础代谢,让你的减肥效果大打折扣。
那么当你发现自己的强迫性思维有些严重了你要怎么办呢?
心理学书上告诉我们要增加对自己的认同感,不要过多限制自己的欲望与需求,转移注意力等。
我觉得这些说法都特别对,
但是有点笼统。
因为他并没有教会你要怎么去做啊……
我个人的想法是,欲望一定是需要控制的,不控制还了得?
每天都不控制自己的食欲那不是要变成三百斤的胖子?
每天都不控制自己的消费,不论身家多少,花干净只是时间问题。
控制住自己的欲望,但别太严格,这才是重点。
掌握好那个“度”。
比如我之前减肥,
大部分的时间是不吃晚饭的,但是早上中午我都不咋控制热量,晚上想吃啥了就告诉自己,明早上就可以敞开肚皮吃了所以只需要忍一晚就好了,这个方法对我来说反正是挺管用的,因为只要不是长期的控制我都可以接受,一晚上而已嘛,看看书玩玩游戏刷刷剧过得多快。
并且我也没有去刻意控制聚会。
聚会一般都是晚上,火锅啊撸串啊烤肉啊……
我一般去参加的话基本上也不会控制啥,一般都会吃到满足,然后第二天就吃点素菜和杂粮饭降低一点热量,过了第二天继续正常饮食,反正是到目前为止参加了不少晚上的聚会,也没有太影响到减肥效果。
所以控制自己这个东西,适度就好了。
但是其实掌握这个“度”,
也是建立在你足够了解你自己的前提上。
先了解好了你自己,你才知道要如何控制你自己,否则你就会像一开始的那个例子,一旦你违反了你自己的规矩,那就一直违反下去了,然后就无限期厌恶自己,最后就前功尽弃了。
控记好你寄几,并且掌握好那个度。不要把你自己放的太松,也别把你自己逼得太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