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时候,你肯定能听到这样一句话:“要考研,趁大学,工作了再考研就晚了!”。虽然大家口径一致,甚至你也隐隐约约觉得很对,但心中总有一个角落顽固的存在着一些叛逆的想法:“凭什么大家都对工作后再考研这么不看好,高考都过来了,一边工作一边考研有什么可困难的。”
只能叹当时too young too simple。待荒过了四年,再进入社会,你会发现,这还真是要考研最好趁大学。盖因在大学期间,知识是书本给的,毕业了之后,知识就是手机给的。
数学知识:
爱情是人们的G点,一戳一个准。连枯燥的数学知识,在爱情这个命题下,都显得辣么诱人。每当刷到数学爱情内容表达式,单身狗们一边默默的吃狗粮一边愉(无)快(聊)的学习数学知识。
我们的心就是一个圆形,因为它的离心率永远是零。
哦豁,我的小心心要不要,带数学式的那种。
我们就是抛物线,你是焦点,我是准线,你想我有多深,我念你便有多真。
同学们(敲黑板)正确心形的画法,掌声献给隔壁班学数学的同学。
每个数字都暗藏这我对你深深的玄机。
所以下课后的黑板不要乱擦,容易引发误(ji)会(qing)。
以及,I LOVE YOU算什么?cos²(x) 和sin²(x) 才是永恒。
数学渣已经默默滚去查百度了
生物知识:
同学你知道什么叫质壁分离吗?你知道什么叫有丝分裂吗?你知道什么叫章鱼分子式吗?如果都不知道,没关系,嫉妒一下就行了。
语文知识:
这年头不会出口来点段子都不算是会来事儿的人。
“人生若只如初见,无事不登三宝殿,不畏浮云遮望眼,只想再见你一面,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连着电话线。”怎么样是不是乍读觉得抖机灵,再读土的吐血,这威力比土味情话高处十级不等呀。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如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头万头梨花开,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听说唱歌行的都会歌曲混编,那语文段数高的诗句混编那也是小意思。
更有古诗词恶搞,只要你想学的,广大沙雕网友都不会让你失望的。
前几天,我扪心自问,工作后再学习,真的有那么难吗?
是的,有。
一则时间与空间具有不确定性。情况好点的,早九晚五。能利用的时间也就是晚上六点到九点左右在家自学。你说通勤时段也可以学习,练练口语,看看资料什么的。是,偶尔可以有,但大部分人通勤时段的学习计划都死在人挤人的早晚高峰期了。至于早上立志五点起床学习的同学,明明知道做不到就不要立这种flag了吧。以上情况属于工作不那么繁重,加班也不那么频繁的单身人士。
还有情况差点的,就是薪资低,出差频繁又没自由全天二十四小时待命的吃土社会人。一下班头晕脑胀都是小意思,更可怕的是熬夜、脱发、还有个需要哄的女朋友。时间不确定,以至于造成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断断续续状态;空间不稳定,上班时候看两页,酒店看两页,厕所看两页,以至于终于能安安静静躺家的时候,去TM的学习,老子只想休息。
二则注意力波段从来不在高峰。学习要想效率高,一得静心,二得专注,三得连续。早上注意力在高峰的时候,全体上班开会做方案;晚上终于可以安静下来了吧,MD劳资好像睡觉;终于有既不瞌睡又安静的一段时间,可以一个电话就能毁掉这段时间的连续性,更别说一些手机重度成瘾患者,段子朋友圈刷的哗哗的,一转眼,一天就过去了。
三则习惯碎片化知识,沉重的大部头看到就头疼。其实我们还是具有思维的广阔性和包容性的,但就以上两点原因,使我们获取知识的习惯偏向狭窄和快速。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旦习惯浅层思考,对需要精密逻辑和超前理解力的庞杂知识自然而然就会产生抗拒,但偏偏,大部分学术知识都不是那么好看易懂的。于是你哀叹,挣扎,到放弃。
所以不瞒各位社会人,毕业后的知识,大部分都是手机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