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白斑分为口腔白色角化症和口腔白斑病
口腔白色角化症又称为口腔白角化病,良性角化病,前白斑,为长期的机械性或化学刺激所造成的口腔黏膜局部白色角化斑块或斑片。
病因:长期的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引起,如牙齿的残根残冠,不良修复体,吸烟等原因,刺激因素去除后,病损可逐渐变薄或消退。
临床表现:白色角化症可发生在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为灰白色,浅白色边界不清的斑块或斑片,不高出或略高于黏膜表面与周围正常的黏膜相比,白角化区域黏膜的质地及弹性没有明显的变化,患者有干涩,粗糙等自觉症状。
病理:上皮过度角化或部分不全角化。
治疗:去除刺激因素,观察,角化严重者可局部使用维A酸制剂。
口腔白斑
口腔白斑病是发生于口腔黏膜上以白色为主的损害,不能擦去,也不能以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的方法诊断为其他可定义的损害,属于癌前病变或潜在恶性疾患范畴,不包括吸烟,局部摩擦等局部因素去除后可以消退的单纯性或过角化病。
口腔白斑的病因:
1.烟草是口腔白斑发病的重要因素,口腔白斑病的发生率与吸烟史的长短及吸烟量成正比关系。咀嚼槟榔,饮酒(乙醇)是发生口腔白斑病独立的危险因素,与酒的类型和饮酒方式无关,食用过烫,酸辣食物等局部理化刺激也与口腔白斑病的发生有关。
2.念珠菌感染,在白斑病患者中,白色念珠菌检出率为34%左右。
3.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HPV),HPV感染是口腔白斑发病的危险因素,也与口腔鳞癌关系密切。
4.全身因素,包括微量元素,微循环改变,易感的遗传素质,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等。病理:白斑的主要病理变化是上皮增生,伴有过度正角化或过度不全角化,粒层明显,棘层增厚,上皮单纯性增生为良性病变,表现为上皮过度正角化。
口腔白斑病的临床表现: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男性,白斑分为均质和非均质型,均质型有:斑块状白斑,皱纹纸状。非均质型有:颗粒状,症状,溃疡状,其中颗粒状白斑,多数可查到白色念珠菌,疣状,癌变风险高。
口腔白斑患者伴有以下情况者癌变倾向较大:
1.病理,伴有上皮异常增生者。
2.类型,疣状,颗粒型,溃疡或糜烂型,及有念珠菌,HPL感染者。
3.部位,白斑位于舌缘,无腹,口底及口角者。
4.时间,病程较长者。
5.吸烟,不吸烟者。
6.女性,特别是不吸烟的年轻女性患者。
7.面积,白斑病损面积大于200mm2的患者。
防治:1.卫生宣教。2.去除刺激因素,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如戒烟酒,停止咀嚼槟榔,少食酸,辣,烫,麻,涩等食物,去除残根,残冠,不良修复体。3.维生素A,能保持上皮组织的正常功能,缺乏时会出现上皮干燥,增生和角化。4.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