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三顾茅庐的历史真相,看一看你是否也有诸葛亮情结

“三顾茅庐”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是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典型,是中国古代读书人最理想的入职方式,已深深的融入到中国文化之中。

三顾茅庐连环画

其实,这个故事是否发生过,如何发生,以及是否像《三国演义》描述的那么精彩,是有争议的。

但是,关于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大家似乎很少去讨论,大家基本都认可了《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的故事,这是什么原因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让我们来拨开历史迷雾,探寻故事的真相,解密这个故事广为流传的原因,以及中国古代读书人特有的诸葛亮情结。

1

首先来看一看《三国演义》描写的“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天下大乱,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手下谋臣如雨,猛将如云,占据北方,根基牢固;孙权坐拥江东,经过孙坚、孙策的艰苦经营,已历三世,加之有长江天险,国富民强;汉室宗亲豫州牧刘备,出身低微,以光复汉室为己任,久历四方,至46岁仍然一事无成,先后投靠过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基本都是寄人篱下的生活。

刘备未能成事的原因,在于虽然身边有关羽、张飞这样万人敌的猛将,却缺少一个能运筹帷幄的军师。

终于,在不得已转投曹操时,徐庶“走马荐诸葛”,向刘备郑重推荐了诸葛亮,并说“卧龙凤初,得一可安天下。”

于是,刘备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助他成就大业。

第一次去,恰巧诸葛亮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拜见诸葛亮,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仰慕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社稷和天下苍生的意思。

过了一段时间,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恐怕徒有虚名,未必有真才实学,因此故意避而不见。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诸葛亮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和关羽、张飞说了一通齐桓公、周文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道理,又和他俩第三次拜访诸葛亮。

这次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刚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在门外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表明身份进去求见,两人的对话后来成了著名的《隆中对》。诸葛亮见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态度诚恳,礼贤下士,就答应出山助刘备开创基业。

《三国演义》原文节选:

却说玄德访孔明两次不遇,欲再往访之。关公曰:“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玄德曰:“不然,昔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况吾欲见大贤耶?”张飞曰:“哥哥差矣。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玄德叱曰:“汝岂不闻周文王谒姜子牙之事乎?文王且如此敬贤,汝何太无礼!今番汝休去,我自与云长去。”飞曰:“既两位哥哥都去,小弟如何落后!”玄德曰:“汝若同往,不可失礼。”飞应诺。

可以说,《三国演义》将“三顾茅庐”这个故事描写得相当精彩,既表现了刘备自降身份、放下架子、爱惜人才的态度,又充分展示诸葛亮的“经天纬地之才”,初次见面就表现不凡,将天下大势分析得头头是道,也算是对得起刘备的三顾之恩。

然而,小说毕竟不是真实的历史,是经过艺术加工后的产物。那么,真实的历史资料是如何记载“三顾茅庐”的呢?

刘备剧照

2

据史书《魏略》记载:刘备屯於樊城。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坐集既毕,众宾皆去,而亮独留,备亦不问其所欲言。备性好结毦,时适有人以髦牛尾与备者,备因手自结之。亮乃进曰:"明将军当复有远志,但结毦而已邪!"备知亮非常人也,乃投毦而答曰:"是何言与!我聊以忘忧耳。"亮遂言曰:"将军度刘镇南孰与曹公邪?"备曰:"不及。"亮又曰:"将军自度何如也?"备曰:"亦不如。"曰:"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备曰:"我亦愁之,当若之何?"亮曰:"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发调,则人心不悦;可语镇南,令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众可也。"备从其计,故众遂强。备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礼之。

此外,《九州春秋》也有类似的记载。

从上面的记载可以看出:第一,“亮乃北行见备”,是诸葛亮主动找刘备;第二,诸葛亮年少,刘备并不知道他的才能,也就是刘备并没听说过“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的广告词。这与《三国演义》的描写简直大相径庭。

《三国志》的记载则十分简单,只有“凡三往,乃见”五个字,什么时间去,在什么地点,如何相见等等,都没记录。可见,即便历史上真的有“三顾茅庐”,那么“三顾”的情节肯定没有《三国演义》描写的精彩,否则陈寿不可能一笔带过。

但是,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自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这似乎又和《三国演义》对上了,说明有三顾,而且是在草庐之中,关键是“猥自枉屈”也说明刘备求贤如渴,自降身份,也和《三国演义》相吻合。

如此看来,“三顾茅庐”是否真的发生过,是诸葛亮去找刘备,还是刘备去请诸葛亮,是存在争议的,又是一桩历史迷案。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即便真的有过“三顾茅庐”,也绝对没有《三国演义》描写的那么精彩。因为,虽然刘备未得到诸葛亮时处处碰壁,但也是天下知名的枭雄,就连曹操都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反观诸葛亮,年纪尚轻,也没什么职场经历,刘备不至于不顾关羽、张飞的阻拦,不顾艰难险阻,亲往三次求见诸葛亮。

那么,罗贯中为何要将“三顾茅庐”写得如此生动详实呢?

诸葛亮剧照

3

首先,《三国演义》作为一部历史小说,是文艺作品,只有吸引读者,才能流传开来。这就需要将每个故事写得生动详实,尽量精彩,这是艺术创作的需要。

其次,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重要的主角。毕竟,《三国演义》总体上是尊刘抑曹的,诸葛亮作为刘备集团重要人物,是书中关键主角之一,为了突出诸葛亮的智谋,罗贯中不惜贬低周瑜、司马懿,什么“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空城计”“死诸葛吓走活仲达”等等,几乎把所有智慧都集中到诸葛亮这个角色身上,难怪鲁迅先生会说诸葛亮“多智而近妖”。

同样,“三顾茅庐”是为诸葛亮出山造势,也是为了衬托诸葛亮的智慧和才华。

最后,诸葛亮寄托了罗贯中个人的理想抱负。说白了,罗贯中也是个读书人,和诸葛亮一样,也曾怀有远大理想抱负。罗贯中是元末明初人,参加过张士诚的农民起义,当过张士诚的幕僚,史书上说罗贯中有图王之志,什么意思呢?也就是想和诸葛亮一样,辅佐一个人成就帝王之业。因此,罗贯中在塑造诸葛亮这个人物时,难免会寄托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虽然“三顾茅庐”是否发生过存在争议,即便发生过,也有多个版本。但不可否认的是,《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的故事,早已深入人心,不容置疑。这又是为什么呢?

关羽剧照

4

《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的故事能够广泛传播,有以下原因。

首先,“三顾茅庐”这个故事确实写得够精彩。有矛盾、有冲突,比如刘备的身份和诸葛亮的身份,一个是久历四方的枭雄,一个是尚未出山的“村夫”,身份悬殊很大,对比十分鲜明,能都制造出矛盾和冲突。

此外,刘备求贤若渴、自降身份的态度和诸葛亮淡泊清高、近乎傲慢的态度也是一对矛盾,按理说刘备已经来过两次了,诸葛亮也应该和书童打个招呼,这位先生若再来,应该如何如何。

可是,第三次刘备去的时候,诸葛亮在睡觉,刘备没敢打扰,书童也不去叫,态度还是和前两次一样,不冷不热。刘备只能慢慢等诸葛亮醒来,惹得张飞想放一把火烧了茅庐。因此,这个故事的精彩程度不容置疑。

其次,三顾茅庐代入感非常强,满足了大多数人的心理需求。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对自己有利的事情,我们往往不会去怀疑;而对自己不利于的事情,通常会刨根问底,会想方设法推翻它,即便是真的,可能也要找出各种不成立的理由。

而读三顾茅庐这个故事,大多数人可能当不了刘备,就只能当诸葛亮了,故事的代入感自然而然的使读者把自己当做了诸葛亮。

说白了,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三顾茅庐”中的诸葛亮,都希望有人来“三顾”,毕竟,人人都盼望有个赏识自己的伯乐,毕竟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正是出于这样的心理动机,人们自然而然的接受了罗贯中关于“三顾茅庐”的故事。

最后,中国古代读书人特有的诸葛亮情结,助推了“三顾茅庐”快速传播。在中国历史上,虽然也曾出现过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思想,道家、法家、兵家、纵横家等等都曾登上过历史的舞台。但是,自从汉武帝独尊儒术开始,读书人就大多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了。而治国平天下,就需要一个平台,需要有诸侯、帝王提供给你好的平台,而且,受士农工商等级制度的影响,读书人是很要面子的。

因此,古代的读书人,既希望施展抱负,但又死要面子。怎么办?是不是很矛盾?“三顾茅庐”中的诸葛亮,就是处理这种矛盾的成功案例。“三顾茅庐”这个故事,中间还穿插了刘备向关羽、张飞讲述齐桓公拜访东郭野人、周文王拜谒姜子牙的故事,满足了读书人的一切幻想,既满足了他们“治国平天下”的愿望,也很好的照顾了他们的面子。所以说,诸葛亮情结也就成了中国古代读书人特有的情结。

因此,“三顾茅庐”一出来之后,便在读书人中广为流传了。

张飞剧照

当然了,不管怎么样,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不管“三顾茅庐”有没有发生,如何发生,都不影响其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毕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三顾茅庐”这个故事,无疑满足了人们这种心理需求,这个故事也必将永远流传下去。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088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715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361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099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0,987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63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486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75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40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18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05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190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50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80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52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51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37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