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同学一副乐呵呵的样子,见到老师主动问好,和同学相处愉快,是个乐观有趣的孩子。
只是有个缺点,经常忘记把作业带回家,他妈妈打电话询问作业,如果是练习册,就得带他返校到班里去拿;检查作业常见的场面是,他埋头在书包里四处翻找,将课本逐一翻开,等老师检查完其他同学的,回头来再看他,仍在苦苦寻找。
池的粗心程度比较严重,但有不少孩子遇到过这种情况:老师千叮万嘱的材料,没带来;桌洞里的外套五六件,都忘了带回家;桌子上有数支铅笔,却没人认领——不知道自己有几支笔……
我遇到过这种情况,家长带个大包到教室里装外套,很是无奈的样子;也遇到过家长很生气地打电话,说经常丢东西,让老师查一查是谁拿了,让他到讲台前认领,才知道自己孩子丢东西了却不知道,更加恼火。
其实只需三招,就可以告别粗枝大叶,成为井井有条的孩子。
列清单:
这个方法在三四岁就可用。至于孩子不认识那么多字,这可以在用中学——正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郊游前,帮助孩子罗列出要带的物品,一个一个读,孩子装好一项,就划掉一项。上学的孩子可以列两种清单:第一种记作业,结合作业收拾要带的作业本。第二种用在回家后,是收拾书包的程序。
我班有个小孩的清单是这样的:1、作业做完装入书包。2、检查铅笔是否需要削。3、装好作业文具盒,把书包放到门口。
有些家长主动成为孩子的清单,每天早晨追问:“带好作业了吗?带杯子了吗?……”很明显,这种方式不如书面清单。
放手
不过很多孩子是家长帮孩子整理书包,时间长了,孩子写完作业,课本作业本铅笔盒摊在桌子上,自己就去玩了。遇到过许多次,检查作业时,孩子四下里翻找,说:“我妈没给装。”
有位网友说她两岁的女儿,但凡出门都是自己收拾自己的物品。引起很大家长的惊叹和羡慕。毫无疑问,这肯定不是天生的,只要家长稍微放手,好好引导,都可以做到的。
台湾教育心理学家洪兰说过,只要不是本能,都得教。
家长鼓励孩子自己收拾,如果孩子不肯做,这也正常,毕竟他习以为常的是家长帮忙,这时候,家长多些耐心切忌批评,这并不怪孩子,是家长自己没及时让孩子承担责任的结果。
跟孩子商量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最初先顺着孩子,最后帮他收拾两天;之后和孩子一起收拾;过几天,家长只作提醒,方式让孩子决定,采用趣味性足的,让孩子觉得就像和家长一起游戏。提醒的方式有:口头提醒(忘记了什么事)、闹钟提醒、家长做一个特别的动作提醒,比如翻白眼、扮鬼脸或是双手交叉,或是孩子喜欢的其他方式。
当收拾成为一个简单动作,孩子习惯了这个动作后,完全可以独立完成,家长就无需参与。
自然后果:
就如池同学,忘记带作业本,家长不带他去学习取;如果忘记带作业去学校,家长看见了,也请忍住不说,让他亲自体验一回后果,老师批评教育,或是孩子尴尬的解释,都是自然后果。亲身经历更容易让孩子长经验。
有位家长说,十岁的儿子参加野外生存夏令营,很兴奋,自己收拾东西,她分明看到儿子把手电筒遗忘了,明知道他会因此经受挫折,很心疼,只是话在出口前被生生咽下。七天后,儿子很兴奋地聊夏令营的趣事,还谈到手电筒的问题,说以后装好东西后要检查一遍。
以上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做事条理,有担当,独立性强,家长多么省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