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蜡烛代替所有灯,让音乐代替话语声,此时无声胜有声,如果要我开口,我只讲一句话,让我变成你的有可能,有可能”
最近一直循环的一首歌,在这样律动的旋律里面,莫名的感觉到一种自由,一种浪漫的感觉。仿佛如果有人为我唱这首歌,我一定会被他吸引一般,就产生一种好感。
终究骨子里的文艺胚子根深蒂固,但心理清楚这一切都是过往那些孤独难熬的岁月里,撒下的毒。经由无数眼泪和无助酿造而成的一碗毒药,喝下去便留在每一寸血液里面,被一个叫孤独的玩意儿,在某一个白天和夜晚,在某个无人的情境里,被一点一点的释放。
而这个无人的情境就是我的故乡。而这样一个时刻也是这个当下,我坐在已经干枯了的鱼塘边上的石阶,观察着周围的一切,冬天草木的枯黄,养过鱼的池塘被抽干了水甚至长出了嫩绿的草,触目可及的山只剩下竹林依然长青,剩下的一些光凸凸的树与之相衬,甚显得有些凄凉。
天气刚刚还阳光普照,这一会已经起了风,吹过来还有一些冷,我站起身,把脚下的沙地踩得沙沙的响,天空中时不时有飞机飞过时隆隆的声音。
突然想起有一期节目里杜江对霍思燕说的一句话“我对你的爱就像拖拉机上山”,霍思燕瞪大了眼睛,杜江紧接着蹦出一句话“轰轰烈烈”。这样的回答我给满分。
既然说到这个,就聊聊关于爱情和婚姻吧。
前两年还觉得自己年轻,可以有很多的时间挥霍,不明白爱情是什么?婚姻是什么?我问过许多人,得到了不同的答案。
我的老师说不结婚身体会不好的。我不敢问为什么,总觉得说这个有点尴尬。后来我说给我朋友听的时候,她们总是用这个嘲笑我,说你老师真的很开放。看来平时默默无闻,每一个都是潜藏的老司机。
她是一个大学老师,亦师亦母的存在,五十多岁的年纪,除了日益笨重的身体,心态非常开放,反而显得我有一点不似这个年纪的洒脱,思想保守。
她在女儿成年后,就与丈夫离婚,说没有什么共同语言,完全交流不来。也是,她这样一个独立女性,对另外一半的要求也是极高的,若不是当初父母亲的安排,也不会和他结婚。
她把一个人的生活过的精彩,办读书会,游泳,打羽毛球,学习新事物,做婚姻咨询,当公司的顾问,把自己忙得跟陀螺一样,大家一有什么问题都来找她,好像她是个万能的解决问题的高手,但的确是这样,她总是把事情看得很透,不被表象迷惑。
她还跟我说过其他一些关于婚姻的说法,她说所谓的灵魂伴侣就是两个人呆在一个安静的空间里面,不说话也能感受到对方的呼吸。
她说婚姻就是搭伙过日子,不要期望太多。
她说以她目前的状态,跟任何一个人结婚都是一样的,她说我们不行。
她说亲密关系是疗愈自己最好的方式。这点我也是认同的,亲密关系越深入的时候,就越容易暴露出很多的真我,很多的自动化模式很容易被激发出来。
就像我曾经被极度忽视和不在乎时的撕心哭泣。在那一刻我突然有点理解闺蜜得抑郁症时的心情,哭着喊着希望还在值夜班的男友回来陪她的心情。这哪里是无理取闹呀,这是在索取,索取最亲近的人的一种爱,一种关注。
从那次后我也清楚地看到自己,看到从小日积月累不被爱的情绪蹦发出来的可怕,我不是在为他的漠然痛苦,我是在为过去那个自己痛苦。
佛说“看到即是放下”,我还是心怀感激,感激让我有机会疗愈我自己。
我很感谢我的这位老师,让我在以后的日子里,免受了许多苦。让我更关注内在的成长,为每次对自己的突破吹起胜利的号角。
但即使这样,我还是不能完全体会她的关于婚姻的定义,毕竟我有我的经历和我想要的人生,总希望一切按照自己的步调前进。总希望证明自己,我不想要搭伙过日子的生活。
到了28岁这个年纪,似乎有点恍惚,怎么一转眼就这么大了呢?记得去年有一次坐在出租车上,看着窗外灯火通明,我竟然有一瞬间忘记了自己的年纪,不知道是26还是27岁?自己一转念被自己逗笑了。
年纪越大越不爱过生日是有道理的,讨厌中国的传统,一出生就是1岁了,现在走出去必须说自己是28,而不是27或者26,人终究要点面子,硬是要装出不在乎年纪的模样。
曾经我差点半只脚踏入婚姻,我想我至少不会是朋友当中比较晚婚的那一个吧,当时的自己信心满满。后来零零种种过后,身边的朋友结婚的结婚,二胎的二胎,每年红包炸弹到年底的时候就席卷而来,躲都躲不掉。
每每和一群单身朋友在一起的时候,并不觉得有什么。她们总说我应该是她们中最早结婚的,可想而知这群独立女性独立到连婚姻都不甚期待了。
去年年底参加了一场婚礼,新娘是高中闺蜜,十几年的交情,结婚必定是要请假回去的。我们曾经躲在被窝聊自己想要的另外一半,那些小A,小B,大树,小树的,都是一些代号,那些有一些暧昧情愫的对象,聊起来总是让人怦然心动,好像是生活必不可少的调味品一般。
我们都很好奇以后会和什么人在一起,过怎么样的婚姻生活。我原本以为至少我应该会比她早婚,可惜缘分弄人。
半年前她偷偷发给我她和他在一起的照片。两个人背靠背坐在高中母校的操场上,那天阳光明媚,他们手牵手走在我们曾经踏遍无数遍的斜坡,没有太多的轰轰烈烈,我看出了一种生活的味道,我在想可能就是他了。
半年以后她突然有天发信息给我说她要结婚了,我早已有了预感。就像曾经我联系了一个很久不联系的朋友,他第一个反应就是“你是不是要结婚了?”,回头想想他的反应合情合理。
我如约参加了她的婚礼。简单而朴素,请了十来桌亲戚,一个漂亮的普通话很标准的司仪。
司仪操着一口老练的普通话说“现在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让我们把目光望向门口,用热烈的掌声请出今天的新娘”,我望向她,她一席洁白的婚纱,俨然像童话中的公主,她的手轻轻搭在父亲的手上。
新郎上场,一首粤语引起全场的欢呼,虽然我听不懂歌词的意思,但我想可能曾经某个人用这首歌俘获过一个人的心吧。她笑得很开心,他单膝下跪,递过捧花。她实现了梦想当中无数次在脑海中上演和排练的情节。
不出我所料的是,在誓词环节,她还没开口就哭了,还是那样的感性。她说了一句话让我对婚姻重新有了定义,她说“我曾经以为我要找一个很帅的人,我的脑袋里有很多标准,但是遇到你之后,才明白安心才是最重要的,谢谢你让我遇到你”
短短一句话,却是内心最想表达的东西。她曾经是知名地产的策划,语言表达能力自然是不在话下,但是一句真诚的表白终究抵过了千万句华丽的词藻。
而这句话掷地有声,也说到我心里去了。最美好的爱情和婚姻,不是轰轰烈烈,而是细水常流的陪伴和扶持。
因为生活不是在童话里,而是真真切切的柴米油盐,对于普通家庭出生的我来说,这种体会来的很真实。
就像前不久刚刚去世的文人林清玄先生的生活写照一般“琴棋书画诗酒花,当年样样不离它,而今七事都更变,柴米油盐酱醋茶”。文学家尚且如此接地气,更何况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呢?
很多人女孩子越年轻的时候,越好嫁,心思单纯,你侬我侬就可以豁出一切,为了爱情奋不顾身。
过了25岁的女生,心智开始成熟,更明白了生活的本质,她清楚的明白,我可以找一个如烟花般灿烂的人谈恋爱,每天只顾谈情,不管未来。
但有一天她终究会选择一个适合的人结婚,或许他不如她想象的那般帅气,有才,浪漫。但至少会在她累的时候,端过来一杯开水或者烧一桌菜,帮她照顾最近疏于照料的花,逢年过节回家,都会想着她的父母需要一些什么,关心他们的身体。
两个人踏踏实实的努力去规划,如何让生活更好一点,两个人一起制定一个健身和学习的计划,互相督促的执行,共同进步,每年有旅行的计划,一起去实现。当有孩子了以后,就花更多的精力教育孩子,让他成为一个独立的人格,做孩子最好的榜样。
这些都是生活平凡的小事,却也是不易的事,现在人心浮躁,不愿意沉下心来经营家庭的人彼彼皆是。就如前几天有一个92年男生和我说,他和一个00后的小女孩去看了一场电影,回头就觉得他想要的爱情是自由自在的,而不是有deadline的,或许这是飞得还不够累呢。
若他真能想他说的这般不顾世俗自由自在,我倒也是佩服的。从社会学角度上来说,人是一个社会人,终究都要学会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像有一天我在厨房洗碗的时候,突然冒出一点想法“其实人每天的行为无非都是围绕如何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己的关系”。
这是中华上下5000年不变的真理,任何人都无法逃脱的东西,哲学,心理学,身心灵,儒释道,很多伟人圣人终其一生都在讨论的问题。
后来一转头我就在日记上写到,其实我并不排斥做家务,因为它总是让我悟到许多真理,让我停下来思考,与自己对话。
所以回过头来,爱情是什么?婚姻是什么?在前面的文字里已经可以窥见一斑。
最近总是喜欢听李宗盛,喜欢他的那句“我从来不想独身,却有预感晚婚,我在等世上唯一契合灵魂”
徐志摩说“我将于茫茫人海中,寻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张嘉佳也说“我希望有个如你一般的人,如山间清爽的风,如古城温暖的光。从清晨到夜晚,由山野到书房。只要最后是你,就好”
一位认识不久的朋友说“其实,我也希望,有那么一个人可以让我开心,我不是说,她要逗我开心什么的,而是只要站在面前,整个世界就很充实美好的那种”
我说“那会是灵魂伴侣的样子吧”
他说“应该是这样的”
希望每个人都能得偿所愿吧,愿岁月不要再去辜负那一颗颗想要敞开的心了。最后还是保持平常心吧,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