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闲暇,携父母赴五龙口一游,体验山水之乐,赏猕猴风情。
济源五龙口,很早就听说这里的猕猴特多,有猴山之称,说不定当年孙行者与之也有渊源,但为什么叫五龙口呢?难道这里曾是五条龙出入之口吗?网上一查,原来五龙口在秦时称枋口,是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之一,可与都江堰媲美。到了明代万历年间,在沁口附近相继开挖了利丰、广济、广惠、永利和兴利五条水渠,形成了五龙分水之势,所以又称五龙口。
是日阴雨绵绵,天公虽不作美,但雨中之景却别有一番趣味,处处水墨山水,烟雨迷离之态,不是江南,胜似江南。
五龙口风景区大门很气派,“中国猴山”竖立在醒目位置,五龙口几个字反而黯淡了许多,也许是为突出这里猴子多的特点吧,大门给游客一个暗示:如果在中国想看猴子,五龙口是你不二之选!
进入大门没多远,路边一泓碧水便尽收眼底,这便是山口水库。山口水库是利用峡谷筑起的人工高坝,高峡出平湖,这是缩小版的山峡风光。驻足眺望:湖面宽阔,干净澄澈,烟雨迷朦,满眼碧绿,细密的雨丝象万箭攒射,在湖面上溅起密集的水花。在冷风作用下,湖面形成蒙蒙水雾,游荡于水面,若有若无,如梦似幻。湖边垂柳依依,柳丝如瀑,随风摇摆,如列队歌女在雨中漫舞,热情欢迎八方来宾。如果说近处的水碧绿了我的眼,那么,远处的山则迷惑了我的心,雨雾升腾飘忽山巅,山色已空濛,远处的山就像遮起了一层薄薄的纱巾,似新娘娇羞掩面,等待我去揭开,怎能不让我怦然心动。
回望来路,山口水库南边,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济源是愚公的故乡,当年愚公出行的梦想现在变成了现实。愚公门前那座山虽然没有挖走,但后人通过挖洞、架桥的方法解决了出行问题,这是智慧的一种提升。对待愚公,我们需要继承的是他坚持不懈的精神,但是解决问题需要从多个方案中寻找最佳。有时我们不妨改变一下看问题的思路与角度,山是客观的,人是主观的,方法总比困难多。去寻找更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才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漫步湖边,一边是翠柳拂堤,一边是青草漫坡,这让我想起苏轼的《饮湖上初睛后雨》这首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山口水库虽不比西子,但山色空蒙,淡妆浓抹的味道是有的。游兴正浓,我也不禁吟诗一首来畅舒胸怀:空山新雨秀春色,青山碧水送秋波,醉情绿堤留恋处,惝恍迷离未可知?陶醉于大自然诱人的风景之中,我已忘乎所以,唯有大口吮吸着新鲜空气,闭眼用神情去触碰大自然最敏感的神经,来一次灵魂的邂逅才算过瘾。我已无从感知自已的存在,或许早已融入到这奇幻之景当中的缘故吧。
再往上走,一个拐弯处,抬头一“定海神针”插在半山腰,又像一个即将腾空而起的火箭,在灰色的山体映衬下“白色箭体”很是醒目,这应该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一梯”的观光电梯了。据说也是全国首创,垂直高度达150多米,每小时可载300多人。很遗憾此行我未能感受,总感觉旅行的意义与旅游不同,旅游是一种消遣与享受,而旅行更注重体验与实践,用电梯代替步道,少了辛劳,但也少了攀登的过程与乐趣,两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也。
咦,一群八路军战士撑伞而来,这是穿越吗?一问,原来是人家单位搞活动,穿上当年八路军衣服,去感受行军之苦,重新接受传统革命主义教育,这种革命主义教育新鲜有趣,值得推荐。
来到猕猴的王国,我们是客,猴子是主人。所以,哪有做客空手而来的道理,猴子们见到游人,一点都不客气,见到游客拿出食物,不分清红皂白,上来就抢,其速度迅雷不及掩耳,吓得一些游客赶紧扔,要么捂好袋子。不过,你不做喂食状,猴子也不惹你,任凭你拍照,观看,就像路人。在猴山,人与猴好像达成了某种默契,来去自由,互不相干。这不就是我们追求的人与自然的一种和谐吗?真希望这种和谐不仅仅在风景区,不仅仅只和猴子,而应该和自然界万物共生共存。人类是主宰,但一定不能做魔鬼!
从猕猴王国出来,已是骤雨初歇,山谷凉风拂面,很是清爽!再往北走,步入"十里画廊"。十里画廊两侧是耸入云天的山峰,或悬崖峭壁,或峰峦叠嶂,空谷幽静,翠色逼人,偶有几只鸟雀展翅掠过,一声声清脆的鸣叫,打破山谷的寂静。鸟鸣山更幽,这里不仅有诗有画,还有一种意境!不知不觉走进了一幅山水画里!没有融入大自然,很难有这种体验,这也许就是那些文人骚客钟情于山水的原因吧!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之乐,乐在对自然的一种崇敬,膜拜!乐在对仁、智的一种追求。山水之景,可净化心灵,洗涤灵魂,可滋养红尘中的生命,难怪人们都钟情于山水之间那份趣味与童真。寄情山水,向往自然,追求宁静,安享恬淡,让生命多些从容,多一份自在,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