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篇留了一个问题,是浓缩咖啡的咖啡因含量比较多,还是手冲咖啡的咖啡因含量比较多——当然是手冲咖啡的比较多。因为咖啡其实就是将咖啡豆里的化学物质萃取出来,浓缩咖啡萃取的时间一般在30-40秒,时间较短,所以咖啡因含量相对较少。而手冲咖啡的制作时间一般在200秒内,也就是3分钟多一点,焖蒸的时间就20-30秒,而后经过2-3道的冲泡,萃取时间充裕,所以咖啡因也相对较多。所以,其实最提神的并不是浓缩咖啡哦。
言归正传,爱咖啡最高的境界就是寻豆师。
初始我认为寻豆师是非常幸福的职业,因为可以满世界跑,看到不同的风土人情,品尝更为地道的咖啡,每天的生活就是生活在天堂之中。我这么想的时候是因为还没了解到咖啡的上游生产链。生产咖啡的地方大多数是一些十分贫穷落后的国家,且大多数是社会环境不安定的国家,经常发生内乱、暴动。比如我喜欢的耶加雪菲种,其中衣索匹亚南部产区在16年夏季发生欧罗米亚抗议事件,上百万的欧罗米亚族人上街封锁街头,产区咖啡处理厂被焚毁。这一度让人担心欧罗米亚族是否会发生内战或革命。一旦如此,南方的咖啡产区会因此陷入瘫痪。不过幸好政府与抗议者协调一致,此次事件暂告平息。2017年更是迎来了产区的大丰收,对精品咖啡产业来说是可喜的大事。即使是相对安稳的地区,本身该地区的风土人情并不是像旅游区那样欢迎外人,他们对于陌生人具有很高的警惕性甚至于敌意,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寻豆的过程更像是一场冒险,不是生活。马克跟我说过关于他认识的一位寻豆师的故事——前些年A君到某个亚洲的咖啡产区(请原谅我记性不大好,忘记是哪里了),该地区是比较封闭的地方,A君想要寻找当年出产的新鲜生豆,可是却被当地人抓起来了。当地人认为A君是个入侵者,而且将其囚禁起来还能向领事馆勒索多点赎金,看来大部分的世界人民都认为华人有钱。A君在当地大概被囚禁了半年,每天呆的是水牢,除了吃饭点时间,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泡在水里。我实在很难想象,现在居然还有水牢这种东西,不是和革命年代那些什么老虎凳、电椅一起存在的酷刑麽?据说A君在经过领事馆介入赎回来后,好长时间都还以为自己仍然在那个咖啡产区呢。还因为对于咖啡豆要求极高的客户并不多,这一职业的需求市场并不大,使得成为寻豆师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吃得了这般苦的寻豆师,对于咖啡资讯的掌握度简直就是一本活字典:他们知道当年各豆种最佳的产区是什么产区;一听到是哪个产区的豆子知道当年的优劣势在哪,用怎样的手法品尝更能突出豆的风味;知道怎样与豆农打交道,甚至可以随口说出各个地区豆农的奇闻轶事;咖啡树每天看的大海,说不定他们也亲眼看过……寻豆师是一群用生命热爱咖啡的人,如果有机会,真想好好认识一位寻豆师,听听他的故事。
每次遇到新的咖啡豆都是一次惊喜,豆子可能好可能并不怎么样,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拿的是什么口味,未知的才是值得期待的,不是吗?目前暂时最喜欢马克家的耶加雪菲,红樱桃计划和蓝莓炸弹。虽然瑰夏珍贵,我也喝过,但是我更爱耶加雪菲,这个豆种总让我出乎意料,充满惊喜。正如人生,并不是最贵的就是最好的,适合自己的才是。
因为咖啡,会认识一些志同道合的陌生人。一次在星巴克咖啡师为我冲苏门答腊的时候,两位刚刚点了手冲的男生在很虚心地请教咖啡师怎样去品尝咖啡。咖啡师为他们介绍他们所点的哥伦比亚的产区,豆的风味。在冲苏门答腊的时候他们对于我这杯咖啡也有兴趣,于是我让咖啡师为他们倒一点试一下,我还记得其中一个男生形容苏门答腊的味道强劲,就像老火汤。这比喻很接地气,我喜欢。在这一刻,单纯因为喜欢某种东西而聊,没有任何目的性,干净而纯粹,很难得。即便后来我也没有加这两个男生的联系方式,但是我会永远记得这刻,这是咖啡带给我的小确幸。
我喝咖啡的时候喜欢自己一个人,边喝边看书,或者写写东西。在没有喝咖啡这个习惯前我并不会专门有和自己交流的一个时间,在喝咖啡的时候我可以想想自己最近做了些什么事,有什么值得高兴的。甚至于想久了,会想想自己将来想要在什么地方喝咖啡,无意就想到下一趟旅程的目的地。又或者觉得什么样的杯子适合我手中的这杯咖啡,不如来为它设计款杯子吧,但是自己好像能力还不够,那么就要继续努力啦。这样杂七杂八想了很多,有了创新的灵感,也有提升自我的欲望,让自己变得更好。对于我来说,这是最大的收获。
希望看到这里的你,也能勾起你喝咖啡的欲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