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追求那些外界强加给他的价值和目标的人是不自由的,因为他丧失了内在动机和真正的自主,也无法获得真正持久的幸福。
我们往往在追求外界强加的价值和目标中,迷失了自我,越来越患得患失,内耗、焦虑、不快乐!
什么是内在动机和真正的自主呢?
爱德华·L. 德西是社会心理学界知名的学者,1969年,德西还是一名心理学博士生时,就痴迷于一个问题:孩子在刚出生的几年内,往往对外界有着极强的好奇心,他们像海绵一样不停地吸收着一切新的知识,渴望探索和学习。可是为什么到了学校,那么多的孩子都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动力?
当时的主流思想是受行为主义主导的,即认为人的行为是被动的,要么追求奖励,要么避免惩罚,而行为动机的缺乏就是因为缺少奖励,因此老师和家长应该用奖励的方式激励孩子学习。而对于孩子天生的好奇心的观察,让德西对受行为主义主导的信念产生了怀疑,也许人们长期以来的思考方式就错了:不应该问“我们要如何激励他人”,而应该问“如何做才能让人们激励自己”。
这种让人主动激励自己的东西都是内在动机,即人们为自己而做某件事,为了行为本身固有的回报而做某件事。
我们应该关注的是事物的本身或者探知的过程,而不应该只追求结果或者回报。
作为有数学背景的心理学家,德西对于内在动机的研究和探索没有停留在概念与哲学思辨的层面,而是运用科学实证的研究方法来验证自己的观点。
在1971年发表的研究报告中,德西让两组被试者在三个不同的环节中玩一种叫做索玛的拼图游戏。在第二个环节中,每成功拼出一个图案,其中一个小组的被试就会得到报酬,另一组则没有。在三个环节中,两组被试都不会得到报酬,而令人意外的发现就出现在这个环节。当德西宣布任务时间到了,让两组被试各自单独在房间里待一会儿时,在第二个环节中已经获得报酬的被试往往会去看杂志,而从未获得报酬的被试更愿意继续解决拼图的问题。
由此,德西得出结论,那些被提供报酬的人不再有主动解决问题的动力——外部奖励反而会损害内在动机。不仅是奖励,其他研究者还发现,最后期限、强加的目标、外在的监督和评价都可能会破坏内在动机,这与人们常用的激励策略恰恰相反。
通过研究,德西和他的搭档瑞安发现每个人都有3种最基本的心理需求:自主、胜任和联结。满足这些需求,特别是自主的需求,才能持续激发人们的内在动机,让人们全心全意地投入某件事情,同时拥有最好的体验和表现。其影响力和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比如在教育过程中如何促进孩子自主学习、遵守规则,在亲密关系中伴侣之间如何互相支持对方的自主性,在企业管理领域如何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在个人管理方面如何坚持健康的行为、进行自我改变,等等。
德西在写作本书的时代,美国社会盛行物质主义,人们对消费有着狂热的追求,他们相信,只要努力工作,就会得到他们日思夜想的休闲和奢侈。然而很多人并没有实现所谓的“美国梦”,反而出现了心里健康问题。这一问题在当今美国社会仍然存在,而且在逐渐富裕起来的中国社会也越来越常见。看上去生活富足、家庭事业美满的中年人,却压力重重,在焦虑、抑郁中挣扎;学习成绩优异的名校学生,却找不到人生的意义感,在茫然困惑中迷失。
大部分人大概都在努力追求财富、名誉、地位和美貌等,就是普世意义上的按照正确的方式做事就能得到成功的自由。但德西警告我们,这正是社会在限制我们真正的自由,也就是说,社会环境在向我们灌输某种价值观和规则。德西指出,当今社会对物质积累的高度重视,使得人们特别容易受到有条件的经济回报和有条件的爱的控制。现代社会为人们追求期望的结果提供了极大的自主,但矛盾的是,人们的心理自主往往最终受到追求这些结果的限制。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自主呢?
德西认为,真正的自主意味着人们的行为来自自己的真正选择,意味着人们在行动中被真正的自我所掌控。德西相信好奇心、兴趣的重要性超乎人们的想象。
一、自主和胜任的重要性
自主一词源于自我管理。实现自主,意味着根据自己的意愿行事,也就是说,凭自己的意志做事,并感到自由。自主行事时,人们完全愿意做他们所做的事情,并且带着兴趣和决心沉浸在做事的过程中,其行为源于他们真正的自我感觉,是真实的。相反,受到控制意味着人们在压力之下行事。在行动时便没有一种获得个人认可的感觉。他们的行为并未表达自我,因为自我已经屈服于他人的控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合理地将人们的状态描述为疏离。
自我的真实性与疏离
只有自主的行为能带来真实性,因为它意味着行为人要成为自身行为的创造者,也就是说,按照一个人真实的内在自我行事。理解自主、真实性和自我的关键是被称为整合的心理过程。真实就是与真实的自我一致。
关系中的不平等
我们所有人都会发现自己处在各种不同的关系中,这些关系在地位、权力或控制方面存在差异,具有一种可能被称为“一上/一下”的结构,即一方处于优势地位,另一方处于劣势地位。这些关系包括父母和孩子、经理与员工、老师和学生、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在这些关系中,存在着一种令人生畏的复杂性,每一方不但要努力实现自主,而且要支持另一方的自主。我们需要再感到自由和支持他人自由之间谋求一种微妙的平衡,而且这一动态的平衡,表明了人类的自主问题是如何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所有联系交织在一起的。
为了变得更加自主和真实,在某种意义上,他们必须超越这种关系。对这些关系的研究,尤其具有指导意义,以为这强调了处于优势地位的人们如何影响处于劣势地位的人的动机。我们容易找到感觉自己像“奴隶”的员工,但难以找到那种积极主动、在某种意义上掌握自身命运的员工。
自我激励与内在动机
大多数人似乎认为,最有效的激励来自外部,是某个善于鼓舞他人的人对另一个人做的事情。但德西和瑞安在进行的所有研究表明,内在动机而非外在动机,才是创造、责任、健康行为以及持久改变的核心所在。外部的各种激励或者施加的压力有时的确能使人顺从,但这种顺从将带来各种负面后果,包括滋生反抗的冲动。正确的问题不是“人们如何激励他人”,而是“人们怎样才能创造条件让他人激励他们自己”。
人们终其一生都在纠结自己是否在做自己的选择,即他们的行为究竟是自主的还是受外部因素或自身某种强大力量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