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通史143
今日启发:
Elton:
第八章 中世文化的初兴
第六节 新艺能向戏曲过渡
田乐能
中世时期,与猿乐并行兴起的是田乐。田乐,顾名思义,原是一种田间的艺能,缘起于古代农村宗教信仰的动机,比如,祭田神,或祈愿农业丰收,其形态简单,一边打腰鼓、吹笛,一边歌唱,模仿种田动作的舞蹈,来回往返于田间。这是一种非常朴素的艺能。这种田乐演进到中世镰仓时代,完善为田乐能,主要是在田乐的歌舞基础上,接受猿乐能的影响,增加了曲艺的艺术要素,并加入了笛、尺八、鼓、薄拍板等管弦乐器和打击乐器,以及飞刀、格斗、竞技,还有狮子舞等曲艺、杂技表演。同时,在表演的内容上,还增加了名叫山王阿使的猿,一边挥动武器,一边驱散恶鬼的表演等,并且加以艺术的提炼,使之典雅化。表演的目的,逐渐淡化向神佛祈愿的宗教色彩,而大大增加了娱乐性,进而成就了演员,名艺人辈出,便作为田乐能发展起来,田乐和田乐能两者是同根同源的。
此时,田乐能在祭礼上表演的同时,向着独立的新艺能发展。镰仓时代末期,田乐能流行,受到上层和庶民广泛而热烈的欢迎。贞和二年(1346)二月七日在四条河原举办的讲堂劝进田乐,因观众超员,甚至发生了看台坍塌死伤数百人的严重事件。据《太平记》(1371)记录:当时京城流行田乐能,不问身份高低,都热衷于此道,镰仓幕府末期的统治者北条高时甚至由于沉迷田乐和斗犬而最终误国。这段叙述这样写道:“将新座、本座的田乐合并,分老少,赛本事,加以挑选。在四条河原搭建看台,演出绝代的值得观赏的节目,不分贵贱男女,无不异常欢欣,朝廷方面有摄政大臣家,皇亲贵族方面有当座主梶井二品法亲王;武家方面,只要将军兴此道,其部下更不用说,卿相云客诸家的近侍,直至神社寺庙的神官僧侣,都争先恐后地搭建看台,精选粗大质优的木材,围成150多米的圈,搭上3、4层的看台,还准备了相当多的物品,一到巳时(上午9至11时),就为轻快漂亮的自用车子争占停车地,轻裘肥马无处可系。幔帐迎风飘扬。新本老少,在东西两侧搭起临时的小房,其间架起桥式走廊,后台张挂的帐幕,是绞染蓝底白花纹的布幕。
图片
乱
华盖之幕,宛如金兰花随风纷纷飘洒,无异于扬起炎夏的氛围。舞台上并排着僧人用的圆靠椅和盘绳的座椅,铺的是红绿毡,挂的是虎豹皮,令人眼花缭乱,心旷神怡。高雅的音调惊人,声音悦耳。这时,双方敲响了后台中门门口的鼓,吹起了笛子,整合各种乐器声。八名美丽的童角,红粉化妆,香喷喷的。他们一律穿上金兰的常礼服,从东边的后台登场。八名洁白清爽的法师,化上淡妆,染了满口的黑牙,头上戴着歪斜的绫蔺草帽,上身穿着编织各种花鸟、染上诸种色彩的贵族常礼服,下身穿着色彩浓淡有致的银丝纹和服裙,和着拍子,从西边的后台闪耀着光辉出场了。看上去的确是了不得的排场,首席操籈者,是本座的阿古,乱拍子由新座的彦夜叉表演,飞刀是由道一表演,各路神灵奇异,各显神通,使观众耳目一新,惊讶不已。就这样,各角色一一亮相过后,日吉山王显灵现身,表演利生的新猿乐,令人铭感五脏六腑。这时,一个八九岁的小童,戴着猿面具,身穿赤地金兰长罩衫,脚蹬虎皮鞋,举着驱邪幡,和着小拍子,从红绿拱桥上,踏着脚步声出场,蓦地跳到高栏杆上,忽儿左转,忽儿右拐,忽儿又跳回来,上蹿下跳的样子,诚然不像是这世间的人。忽然报说他是山王神托身,显示此奇瑞,神情很有兴致。这样,150多米圈内看台上,观众激动得无法忍耐,坐不住了,大声叫唤:哎呀!太有意思啦,真叫人受不了啊!感叹声、惊叫声,不绝于耳,常常安静不下来。这时,将军看台那边,只见庄严的高级女官,高高地提起丝绸和服的下摆,手里拿着团扇,正在观看启幕。由大木桩搭起的看台开始倾斜,眼见着上下层249间,一下子一个压一个地坍塌下来。大木桩也一个压一个地倒下,被压死者不计其数。在如斯纷乱时刻,盗贼们趁乱抢劫,有抢了人家的大刀就逃跑的,也有见状拔刀砍去加以制止的,或打断盗贼的腿,或砍掉手脚的,或在格斗中被刺伤流血的,有被滚烫的茶水烫伤的,高唤声四起,也有聚众叫唤的罪人。总之,乱作一团。有的田乐演员戴着鬼面具,一边挥动赤鬼子母神牌,一边追赶抢戏装而逃跑的盗贼。有的人家的随从,拔刀追赶背走主人老婆的逃跑者,彼此格斗。有的被砍,满身是血。战场上的斗争、狱卒的苛责,有如在眼前。听说梶井亲王的腰部也受伤了。四条河原真写下了这样一首狂歌:‘钉死了的看台的坍塌,是梶井亲王的过错。’另外,二条关白大人也去观看田乐了。在田乐看台一个接一个坍塌的事件中,正因为全是王者,所以不提了”。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