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中提出,“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基于大概念的主题单元学习是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提出的新理念、新策略,它改变了“知识点的灌输式教学”,逐步走向学生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
那么,什么是大概念呢?大概念是学科的核心,是通过深入探究而得到的来之不易的结果,是各领域专家的思考和感知问题的方式,是不明显的。 大概念可以以各种形式体现——一个词、一个短语、一个句子或者一个问题......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而已。
我们需要大概念的引导下,结合本单元内容,形成本单元的基本理解,然后在基本理解的暗示下,寻找隐含的基本问题,逆向思考,采用“包裹”的策略,将基本问题置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确定表现性任务。创设真实情境的表现性任务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知识、技能的可迁移能力,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它既是学生的学习任务,同时也是评价所要完成的任务,这也就是所谓的逆向思维。使用的是表现性评价的方式。表现性的评价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系统,其评价任务的确定,评价标准的确定以及评分标准,每一步都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其中的评分规则是实施表现性评价过程时非常重要的评分工具,它描述了期望学生达到的表现水平,指出了教师在学生作品中寻找什么特征或标志判断目标的达成度,这是极度富有挑战性的,但是却是我们进行课程整合的一个关键点,不得不做。
基于大概念的主题单元学习是在学科核心素养的指引下,在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下,寻找到其中蕴含的超越单个课时的价值观念,进而形成本单元需要学生不断形成的基本理解;是通过表现性任务的总体指引,解决一个个环环相扣的问题链,引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掌握、技能的提升,进而获得概念的理解和素养的达成。
目前,我们进行的课程整合,其实是我们国家课程标准校本化的过程,它的落地是沿着构建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能力体系、构建指向核心能力的内容标准体系完成的。这也是为什么赵校长让我们寻找并构建四个体系的根源所在吧。但同时其中的逻辑体系和价值意义体系是更上位的东西,我们需要站在高位上进行这样的整体设计,才能让我们的整合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