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朋友这几天在朋友圈开启了旅行模式。
深圳、香港、澳门,整个转了一圈。
言语间,跟前段时间判若两人。
三个月前,她跟我说:自觉过了几年自以为满意的生活,最近越发觉得这根本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一周后,她告诉我,准备辞职,决定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向。
如今,她宛如新生。
她才发现自己以前根本就是在一条不适合自己的轨道上尬走,不仅身心俱疲,还离内心深处的自己越来越远。
从早到晚的坐班,单一重复的内容,磨掉了她的戾气,也带走了她的朝气。
加上时常夜班,黑白颠倒,与家人相处、与朋友联系的时间越来越少。
她觉得自己就像在一个孤岛,连最亲密的人都一点不懂自己。
她曾用稳定来安慰自己,曾用知足来说服自己,也曾在各类心灵鸡汤中为自己寻求一个出口,最后却发现那些都是表象、假象。
她有爱她的老公和孩子,却总感觉心里有块地方是空的。她什么都不缺,唯独缺一个真实的、让自己满意的自己。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样的人就是矫情,就是作。可是我非常理解她的感受。
人,要想活得不累,要么就一辈子糊涂,要么就趁早明白。
其实,朋友是个坐不住闲不住的人,性格外向,善交际,善察言观色,为人真诚,处事精明,可以说非常适合现在的销售工作。不用朝九晚五,不用坐班,全凭业绩说话。不到三个月时间,她就成功入围本季度全省新人50强。
前几天,我咨询她一个相关问题,她不仅迅速帮我做了分析,给出参考建议,还将同类产品作了比较发给我,简直比上学那会儿写毕业论文还认真。我才意识到如今她每每说道自己的日常,最常用的是事业二字。
我觉得,她就像一匹野马,找到了自己的草原。
《猎场》中罗伊人对自己有个非常准确的认知:我就像羊,很容易就被人顺手牵走了。可在遇到郑秋冬时,这只羊突然有了自己的主意,发现了自己想去的方向。
人只有找到了自己,才会心安理得。人只有走上了正确的道路,才会心怀希望。
而所谓正确的路,就是适合自己的路。
【贰】
前段时间,表姐在家庭群里转发了一篇文章:《爸爸的家务量决定女儿的职业和婚姻》,瞬间在群里激起了千层浪。
众姐妹纷纷艾特孩子爸,孩子爸们难得一见的集体发声。
二姐夫说:这文章的编辑一定是个女的,还是个不爱做家务的女的!
表弟说:家里做的事都是家务!
大姐夫说:不要在群里发影响家庭团结的谬论!
女同胞们以一句“据研究显示,爱做家务的男人双商高”霸气回击。
这番热闹的争论倒让我发现了一个“理论”:做擅长的事,也适用于我们的生活。
比如做家务这事,我和高老师遵循的原则就是:分工合作,做擅长的事。
从大方向说,我是文科思维,他是理科思维,所以装饰方面的我负责,修理方面他负责。从力量或体力对比来看,他有明显优势,所以这就很自然得形成了一些分工,比如我负责收垃圾扫地,他负责倒垃圾拖地。
再比如一些小的方面,我偏爱干净一点,就负责清洗,像洗菜洗碗;他偏爱整齐一点,就负责收纳,像东西的整理储放。
民以食为天,吃饭是件大事。一个家是否有家的气息全看厨房的利用率,全在锅碗瓢盆碰撞出的那点烟火气。
自从我们开始自己解决吃饭问题,我们就根据自己的偏好和能力等做了选择和分工。
我对吃的比较挑剔,所以我就负责安排吃什么,并且从理论上研究怎么做。他的本科专业是化学,有相当丰富的做实验的经历,一直将做菜类比为做实验,所以他负责炒菜,从实践中研究怎么操作。
有时候,因为一些其他原因,我们会替补上对方做的事,然后我们就发现效果并不好。当你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时,结果就不那么尽如人意。
比如我会发现他洗的菜不够彻底干净,他会觉得我炒的菜只是简单地将各种食材混合到一起而已。
这个时候,我们自己也会互相提醒:做擅长的事。
【叁】
其实没有谁会天生擅长什么,天赋不加以利用,也一样是废物。
好像很多人在家务这件事上,会直接给自己下一个结论:我不擅长做家务。
实际上,根本不是不擅长,而是不想,因为你根本没有尝试。
擅长的前提是尝试,只有试过,才知道适不适合。
当分工合作出现,你就要根据以往经验或经历去选择一些尝试,然后去发现自己适合什么。
适合(喜欢)+ 多次重复 = 擅长。
经验累积得越多,你就会越擅长。
好比我刚开始煮饭,对米和水的比例并不是特别清楚,不断地把手指放进去比来比去,常常是倒出去一点,觉得不对,又再加一点。而现在,我根本不用测量比划,直接目测即可,成功率九成以上。
好比高老师刚开始炒菜时,有点手忙脚乱,对调料的投放把握不好,而现在他从容淡定,对少许、适量、火候这些概念掌握得越来越好,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越来越得心应手”。
其实,擅长就是一个过程,找到自己喜欢的,找到适合自己的,就等于叩开了“擅长”的门。
做擅长的事,不仅省时省力,还会提升愉悦感和幸福感。
之前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听过了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我想其原因可能就是因为你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路,没有做自己擅长的事。
不如,你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