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利他”这个概念,珍珠姐好几次对我提起。
她认为
「一件事情只是对自己有利,没有其他人从中获利,那么这件事情很难成功,因为不符合宇宙法则。只有这件事情对别人有好处,并且得到好处的人越多,事情越容易做成。任何人的力量都是很微弱的,很难做成什么事,只有借助众人的力量才能做成,做好」
我能够感受到她是多么从“利他”这个行为中得到满足和快乐。
但是反观我,当被问到有没有为别人做过什么事,自己从中得到的幸福感的时候。
我没有。
我做任何事情的出发点都是我自己:
我早起是为了自己精神充沛——并且在早起读书和呼吸新鲜空气中感受到快乐!
我上心理学课,写听课笔记是为了治愈我那颗并没有完全成长的内心,为了觉察自己,觉知自己,为了活的轻松一点。
我读书,是为了自己提高认知,提升心智,让自己做决策的时候更加准确和果断,让自己遇到困难时能不再惧怕并且可以面对。
我做实验写论文,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为了拿到奖学金可以去泰国玩耍。
我有没有做过什么事情是为了父母,为了身边的人?
我做了一些让父母开心的事,那绝对不是有意的,也就是说我做某件事可能是让他们开心的充分条件,但绝不是必要条件,也就是说,我不会为了让他们开心才会那么做。
我生活到目前为止,都没有把身边的人纳入到我的未来当中,我考虑买房买车,但是并没有想过会有人跟我一起生活。我甚至想好了一个人如何在我的房子里度过一生:
早上起床我会打开新闻广播或者是讲书音频,在此过程中完成洗漱护肤化妆和早餐,我不用担心会打扰到谁。
也许我的工作是要去到单位,也许我也会成为一名自由工作者,我愉快或者带些艰难的完成我的工作,午餐可以是外卖,和同事一起吃,或者是休息日的自己做很久但是不太好吃的料理。
完成下午的工作我会回到家里看书,每周去几次拳击馆,偶尔报名一些油画,插花课。
人是群居动物,我知道,可是我要的陪伴需要我去付出相应的责任去兑换。
可是愿不愿意兑换是我自己的事情啊。
当然上面关于以后生活的设想扯远了,说回我对“利他”的看法。
1、首先“利他”是要在做这件事的人有一定能力的时候,最起码是比自己要去“利”的这个“他”在要“利他”的那方面要有更高的能力。
比如要劝阻年轻人不要走某些弯路,你得走过这些弯路并且意识到这样的弯路具体应该怎么避免。
比如你想分享给身边的人理财知识,你首先要在理财方面有所见解。
比如,我想给山里的留守儿童做志愿服务,首先我得有能去山里的时间和即使那段时间不工作也能支持我保持基本生活的资源。
总结起来:“利他”前提,你想为别人做点什么的时候,你得有点什么,或者比别人在某一方面强一点。
2、“利他”一定要刻意的去“利”吗?
在做一件事之前,就要想好这件事对别人有没有帮助吗?如果没有这件事将是为自己利益去做,那么它将会难做,难完成。
我不太能理解那种纯粹利己的事情是否真正的存在?
我从来没有特意为谁去专门做过什么事情,但是当我把“利己”的事情都做好了之后,身边的人也自然“得利”了啊!
我把自己身体照顾的很好,为了自己不承受病痛——同时我的父母也不用再分出精力照顾我;
我考到好的学校,也是为了自己——但与此同时我的父母也感受到骄傲和开心,并为弟弟树立了榜样。
我花时间读书,跟朋友说在这一个钟的时间内不要打扰我——但是读过我分享的书的她们也有了更多的思考啊
我没有想过为了导师的职称和工作写论文,只是全心全意为自己的“奖学金”和能力替身写文章——但当我发出文章之后我的导师也肯定会因此受益啊!
“利他”真的不必那么刻意,互利互惠本来能很随意就得到。
3、小小的我,暂时做不到利他,却在关注自己的过程中不断成长,直到能从“互利”到“利他”
我真的希望长辈能够明白,此时的我甚至有点“自顾不暇”,小小脑袋里仅有的一点办法解决自己的事情都显得捉襟见肘。
我的学识和经历也实在很难帮助太多人,因为身边厉害的人太多了,我当然想贡献点什么,这样不仅你们能得到帮助,我也满满的成就感,相信我,热爱被肯定的我是多么渴望这样的成就感。
也许你会说,不用等到你羽翼丰满时才能去“利他”,你可以边成长边“利他”,我相信曾经和现在肯定有人因为我做过的什么得到过快乐或者其他的什么,只是这些都不是我刻意的。
我承认,我没有这样刻意“利他”的意识,是代表我没有真正爱过什么人,我最爱的人是自己,也许是我没有培养出爱别人的能力,也许是我在亲密关系中受到过伤害,当然这些我还不能确定,你看,我甚至还不能完全看清楚自己,还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
所以,可不可以多一点耐心,少一点压力,让我自己在稳稳的长一段时间,让我先在“利己”低端做事层次里再呆一些时间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