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是一个佛系的姑娘,顺其自然以为是最潇洒的状态,殊不只是习惯了被动的思维模式而已。
最近在听樊登老师解读的《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中很重要的一个习惯就是积极主动,才发现牛人的世界里压根就没有“被动”二字。自打工作后,我们大boss的三句名言“主动与出彩、方法与结果、付出与回报”常挂在耳边,是对我们这批新树苗的期许也是要求,也是我们的企业文化。然后在这样的文化熏陶下,慢慢对“主动”有了新的认知,也在潜移默化中带来了一些行为的变化。我也一直在思考自己一直被动做事的人他的底层逻辑是什么样的,主动一些带来哪些变化?
被动所不为人知的底层逻辑
想了想被动大多是由于不够热爱,自我驱动力较弱,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可做可不做,做成做不成无所谓,或者仅仅是被外力推着走,只可能是缘于内心的那份渴望浓度不够,自然行为上不会主动作为。还有一种主观有意愿,但是要么是执行力不到位,要么是信心不足以支撑或者面对受挫的情况,索性就留在自己的舒适区顺其自然。如果是依赖型人格,总是把希望和决定寄托在别处,总想着天塌下来有高个顶着,所以目标感和责任感较弱导致。很多人不全然是被动,但是在某个阶段、某些事上表现出一些被动行为,这些行为的背后逻辑是否能与你对号入座?
工作中主动才能有价值感
前阵子在公司五四青年座谈会上,公司很用心地设计了很多环节,董事长参会与大家进行座谈交流,既定流程结束后感觉还意犹未尽,又增加了自由分享环节,然后很多青年都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心里默默滴为他们的主动表现点赞,我团队的一个重点培养的、也刚受表彰的姑娘也大胆地分享了自己的想法,不仅仅是锻炼了公众表达能力、思维逻辑、同时与大家碰撞自己的观点,如果默不作声,永远不会产生交集,会后她给我分享在团委这次活动筹备过程中就是因为自己主动地做一些事情,别人才看到了她的闪光点,所以才有了不断锻炼的机会。
在我刚工作那会,公司处于项目建设期,因为我的PPT还算简单大气,后来承包了机电安装阶段所有的汇报材料的PPT准备,因为主动承担,所以在后来无数次的打磨过程中,对于PPT有了自己的一丢丢心得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主动才能迎来更多锻炼和成长的机会。我跟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实现自己的价值,才会激发更多的动力,每天可以愉悦而充实的忙完一天。
现在经历了这么些年的工作积淀,越发觉得积极去解决问题,及时的反馈、汇报,有始有终形成闭环做事情的风格才是最正确的打开方式,而主动是这一切的源头。
人和人之间主动才能产生链接
人和人之间更是通过主动的沟通、交流、共事中才能有不断的链接,才能了解对方的价值观、为人处世的风格,才能知道是否是一条道上的人,如果把自己包裹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没有碰撞和交集,自然如同两条平行线一样形同陌路。特别是在异性的感情世界里,无所谓谁主动、谁多付出一些,在传统观念中男生应该主动一些的观念其实在淡化,问题的症结也不在于主动还是被动本身,而是是否契合和共鸣,但前提一定是主动地沟通和交流中才会有结论而不是本末倒置。
有一种遗憾叫做要是当初…,想要去做什么那就积极主动把想法落实在行动上,用主动的思维行事,用犹豫的时间去尝试,结果会说话,当你积极主动生活、工作、学习,其实一切都会朝着你的目标轨迹靠拢,自己给自己营造舞台、搭建舞台、唱一出属于自己的戏,才会谱写人生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