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是尊师重道。
父母这么跟我们说,老师自己也这么说,一千年前的韩愈也是这么说。
老师是粉笔,是蜡烛,他们培养祖国的花朵。
但等我离开校园,在某一个无聊的晚上,想尽力回想起我的老师的时候,能浮现在我脑海中的却寥寥无几。
怎么对我这么重要的老师,却几乎无法在我生命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记呢?
一
小学的第一任老师,高高瘦瘦,教了我两年。
尽管现在我的脑海里能够回想起她的一些事迹,甚至也能勾画出她的轮廓,只是却怎么也回想不起她的表情。就算是那张经常批评我的表情也记不得了。
我小的时候很爱玩,在家玩,在学校完,下课玩,上课玩。换作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熊孩子。
我上课的时候经常喜欢拉上同桌说话,不管男生女生,都能谈笑风生。说些什么也不记得了,但总能说得很开心,也经常能得到老师的“关心”。
也正因此,我前后换了不少任同桌,直到遇到一个不喜欢说话的,老师才对我放下心来。
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当时的自己如果放到现在,至少会是一个社交达人。可是我也不明白,为什么现在的自己却变得不会说话了,或者说不擅长交际了。
或许这就是成长的变化吧。
说回我的老师,我如今唯一能够回想起的场景,不是她在课堂上的眉飞色舞,而是下课后的办公室的训斥。
记得有一次,我带了自己的玩具去学校,显然这是被明令禁止的。也不知怎么,就被人告发了,可能是小时候口无遮拦,得罪了某些人。这次告发不仅使我被没收了玩具,更让我在办公室被训斥了一顿。
骄傲的我又怎么会轻易低头。任尔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我没有说一句话,也没有直视过老师的眼神。
无法想象,我九年教育之中的第一任老师,只在我记忆中留下这个场景。我一直在想,是我的问题吗?或许是的。
但也许在其他人记忆中,他们的第一任老师连这样的场景都几乎不存在了吧。
二
到如今,我印象最深的是我的一位高中老师。
他教语文,来自遥远的甘肃。说着一口饱含韵味的普通话,在我听来有着抑扬顿挫的味道。
他很出名,常年带高三班级。讲课激情而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在上他第一节课的时候,我暗惊,世上竟有如此讲课之人?甚喜。
于我自己,最喜欢的是历史,但可惜求学于理科之班,所以语文几乎成了我最能提起精神的科目。
在别人争分夺秒就为多刷一道理综大题的时候,我愿意翻出字典查找一个又一个词语的读音。
可以这么说,在班里没有人的语文积累笔记能比我的更详尽。这份习惯一直坚持到我高考结束。
我一直认为,自己写不出什么好的文字,直到现在也常常为不能拿出称心的文章而发愁。可却在某一天的课堂上,他当众表扬了我的作文。
这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在我看来一篇稀松平常而又缺乏文采的文字,在他眼里却能分析出条理与认真。这是我第一次明白文字不仅仅靠华丽辞藻,也可以靠真诚朴实。
有人说,不加吝啬的表扬往往能给予别人超乎想象的鼓励。我同意这句话。
当然我也并没有在高考中出类拔萃,只是取得了一个中等偏上的成绩。而我的语文,尽管正常发挥,分数不错,但我也看到了不少没有我付出得多的人,也考到了和我一样的分数。
这又让我明白一点,有的人是生来就领先于你的。但你也不必妄自菲薄,靠努力你也能得到和他一样的成果。
我的语文老师。在高考前我找他聊过一次,想跟他探讨下作文。也是这个时候才发现,其实他也根本没记住我这个学生。
我坦然一笑。也是,毕竟我不是最优秀的学生,又怎么能希望老师来记得我呢。
就是这样一个老师,既给过我鼓励,也教会我道理。
纵使这样,仍道一声谢谢。
三
之后到了大学,遇到的老师就更多了。他们来来去去,如生命中来往的人,熙熙攘攘。
他们或多或少地传授过我知识,就算是以吹水为主教学为辅的老师,至少也能因在课堂上的某一句话给过我启示。
但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老师的局限又不那么大了。即使不在校园,在生活中能教会我任何东西的人,也是老师。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或许是因为我们心目中,对于老师的概念过于神圣化了,才使得我们分辨不清老师的真正意义与价值。
这样说来,我能记得的老师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