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机器赛跑》书评
关于科技的书,首推的应该是凯文凯利的三部曲,凯文凯利的科技想要什么是从宇宙的视角来探索人与科技的关系,而本书是从实际出发讲述技术与我们的就业、薪资、技能和经济的影响。科技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广泛适用性,与目前各行各业都已经有了密不可分的关系。
本书作者的最初定义是数字技术如何造福社会,大师在调研中不断地发现技术对于社会就业的影响已经非常严重,所以作者的开篇第一张用了大量的篇幅描述了技术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造就了经济大衰退和失业浪潮。坐着例举了分析师提供的三种失业潮的不同解释:周期性、停滞和“工作的终结”。周期性是指经济发展速度不够快,不足以将人们送回职场;停滞是指美国的创新能力以及生产效率的提高速度陷入了长期衰退导致经济停滞;第三个解释就是新进的技术进步太多,需要的工人太少。所以作者这本书的观点就是最后一个解释,我也是这个观点,技术进步太多导致社会组织体系和经济基础跟不上发展,从而造成大量劳动力盈余。
在第二部分人性与技术中,作者将整个技术的发展周期分为两个部分,对照摩尔定律的18个月的周期,国际象棋发明者的2的64次幂的故事,那么从1965年到2006年刚好翻了32次平方为上半场,2006年之后为下半场。对应于互联网发展的历史,这个观点个人觉得还是成立的,2006年以前为PC时代,2006年以后为智能时代,身边随处可见的手机、智能设备和人工智能层出不穷的产品就是最好的见证。
在这一部分提到的另一个很重要的名词就是通用技术。通用技术指极其强大的一小组技术创新,他们打断并加速了经济进步的正常步伐。前几代的例子,就是蒸汽动力、电力和内燃机。结合我们的三次工业革命,那么第一次就是蒸汽动力直接将整个社会从农业社会带入了工业社会,借用历史学家伊恩莫里斯的说法是“让此前的一切都显得像是徒劳的笑话”,给人口、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增长。第二次是以电力为基础的工业革命,让所有的改进趋势持续向前发展,将社会财富向更高程度推进。第三次就是我们现在的计算机和网络为动力的革命,它至少需要几十年才可以完全进入状态,我们可以预测它将导致人类发展和历史路径出现急剧的变化,我们相信它是有益的。
在第三部分创造性破坏中,作者提到了一个概念就是技术性失业,指我们新发现了大量减少使用劳动力的手段,而又尚未及时地给这些劳动力找到新的途径,所以导致了失业。数字化技术迅速变化,而组织和技能却跟不上。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劳动者在与机器的赛跑过程中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不得不接受越来越低的薪资,到无法维持生活最低水平时就不得不失业,而工作也被机器替代(例如由传统时期的马来工作的耕田、运输等都已经被机器替代)。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失业,也就导致了出现三个不同类别的群体:高技能&低技能工人、超级明星&平凡群众、资本&劳力。技术变革提高了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同时减少甚至消除了对低技能劳动力的需求;技术变革将普通市场变成超级明星式市场,导致超明星的收入增长速度越来越快,高低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技术发展使得企业的利润达到了近年来的最高点,而劳动力的各式的报酬却达到了最低点。所有的这些基于技术所造成的的不平等经济,有可能已经严重伤害到整体经济的福祉,在多元化的民主社会,经济实力有倾向于演变为政治实力。(作者出版书籍的时间为2014年,它的语言已经成为现实,前几天的特朗普已经打败了精英阶层,成功“统治”了美国,说不定会阻碍美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导致美国经济倒退。)因为技术的便捷性,所以社会的财富渐渐地集中在相对较小的一个群体里面,已经在腐蚀经济发展,美国的中下层和精英阶层的层级矛盾也已经加剧。
计算机是一种万能机器,适用于所有的行业和业务,数字技术到现在已经可以完成过去专属于人类的心智任务,前段时间的谷歌阿尔法大战李世石就已经证明技术已经到了智能化时代。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适应技术如此快的发展呢?
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个关于机器与人的问题:机器是否会取代人类?是否会发生科幻大片中的人机大战?解决这个问题,那么我们就需要先了解机器的基本特性:非主动性。机器跟人的最大不同在于机器是需要指令输入才会进行操作,而人的大脑是不需要指令输入的,人的大脑在空闲时间会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而机器的大脑无指令输入时则不会进行任何活动(说句俗语就是人是闲不住的,没事也要找点事情做)。所以对于未来是否会有人机大战,我个人觉得是不太可能的,如果有心人的恶意利用那就另当别论。这里还要提的一点就是根据凯文凯利的看法,任何物体都会有生命形态存在,万一哪天真的机器进化出自我意识,那或许人类真的会有危险了。
其次,我们聊聊目前情况下如何应对技术的飞速发展。这两年移动智能和人工智能的的火热,相信绝大多数人已经意识到了技术对于我们的重要性,一个人类的弱者+机器+出色的程序,可以胜过单纯的强大机器,也可以胜过人类高手+机器+低劣程序。所以我在前几天关于个人知识结构的模型中都已经提到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学会一门汇编语言(具体个人知识结构查看公众号【产品的修养】11月28日的文章)。我们人类与机器有着本质的不同,机器是属于我们发明的为我们服务的,所以我们是机器的主人,而不应该是机器的奴隶。在过去的事实证明:需要一定程度身体协调性和感官直觉的肢体活动比基本的信息处理活动更能抵挡自动化进行,即莫拉维克悖论。所以我们需要科技将大量的计算性的或是重复性较高的工作交由机器,而我们则主要做创意性的和管理型工作。
我们已经明白与机器的区别,那么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充分利用技术的优势和人类技能,共同创造新的组织结构。美国的技术领域的创业能量对于整个全球的经济都有着强大的改造作用,例如谷歌和Apple,通过创造全新的产品和生态系统,利用技术创建应用市场,以出乎意料的新方式整合机器和人工智能,为全球互联网用户更方便快捷地创建分发程序,提供了庞大的消费价值,解决就业危机,创造了一个飞速发展的经济领域。由于创新的过程往往极度依赖从前创新的产品和重组,所以人们能够接触到的概念库越广泛、越深入,创新家越多,创新的机会越多,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跟多的可行的方式配置不同的应用程序、机器、任务和流通渠道,创造无穷的新流程和新产品,更重要的是创造无穷的价值。
最后,我们想要适应和应用技术的飞速发展,那么必不可少的就是人力资本的投入,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更容易创造价值。可汗学院和我们中国的慕课网,都是利用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内容可以从小学一直到大学。除了义务教育的基础技能、大学专业的工作技能,还需要有文学创造、艺术教育以及领导力团队建设等的软技能。
总体来说,这本书主要关注的时日益强大的技术对技能、就业、人类劳动力需求造成的影响。计算机已经开始在抢占过去专属于人类的领域,例如复杂沟通和高级模式的识别等(沃森电脑、百度小秘、微软小冰等都已经有了较高的智能水平),而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不断修行创造出更好的产品为人类服务,同时杜绝真正的人机大战。
【注:本书翻译者可能非互联网专业人员,所以在有些语句的翻译上会稍微有些瑕疵,但是不影响本书意思的正常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