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呢?有些人会打扮,有些人不会。有些人会英语,有些人不会,有些思考很深刻,有些人思考很肤浅。如果我们要变成更好的人,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个人的精进有哪些方面呢?最浅层次的是经验,有些东西见到了你就有经验了,例如有人去过国外,有人没去过,有人上过大学,有人没有。这个是人与人之间最浅层次的区别。稍微深一点的是生活习惯,有人每周两次锻炼,有人一年锻炼不了一次,有人每天学习,有人很久不学习。再深一点的是技能,有些人体面职业拿高薪,有些人工地搬砖。最后是思维,有些人对事物一眼能看到本质,快速融入,飞速成长,有些人总是在边缘徘徊。
总得来说,人和人的区别从浅到深,应该是下面这么几层:气质(眼神表情等身体语言),物质财富,社会关系,能力技巧,精神财富,思维方式,价值观(精神结构)。
那知道了这些区别,我们怎么进步呢?当然是学习,总的来讲,我们学习是为了变成更好的人,对有些人来说更好的人是完全另外一种人,学习对他们来说无异于自我革命,抛却过去的自己,获得重生。但很多人会觉得学习好像并没有改变我的生活啊?怎么办?可能你的学习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那怎么高效学习呢?李善友教授说:有效学习就是解构自我认知,改变思想结构。
所以掌握几个学习模型特别重要。
一、撘框架,建模型,减少个人信息的混乱度。
世界充满了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没有框架模型我们是没法从总体上把握和理解世界的。所以彭小六说我们要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所有的书本都是在建立自己的处理信息模型,而我们学习、阅读就是将新学到的模型接洽,整合到我们已经建立的知识体系当中去,有些新知识需要我们调整一下边角,有些则需要我们调整知识体系的地基,下面挖的更深,上面才能间的更高。
二、脱离舒适区,热爱学习区,眺望恐慌区。
这一点说的人太多,大家几乎耳熟能详了,一项技能的精进必须离开舒适区,搞人际关系可不能只会和同一种人交际,练习写作的可不能只会一种写作风格,做演讲的人在台上可能需要做更多动作,尝试各种风格。打游戏如此,生活同样如此。
三、用意识训练潜意识。
人之所以能学习,是因为有智商,有意识地训练自己,但绝大多数人在意识层面训练完之后大多数情况下确是靠潜意识生活的,也就是做决策的时候并没有想起来用自己所学到的东西,这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训练不够,没有将意识层面的东西思考和习惯,通过训练和反思融入自己的潜意识层面,成为自己深层次的一部分,不需要靠意识就自然而然能控制的东西,学过自行车的都知道这是怎么回事。第二种情况是天然地将所学的知识和生活割裂,习惯性的束之高阁,从没想过在生活当中去用。
图中自主心智是潜意识层面,属于直觉思维,《思考快与慢》当中快的哪一个。算法心智和反省心智属于意识层面(慢的那一个),算法属于智商,反省心智属于理性。
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是:理性(反省心智)与智力(算法心智)总体呈现微弱相关。也就是说,聪明人未必理性,聪明和理性是两个独立发展的能力。
传统的智商测试,仅仅对算法心智进行了测量,而没有包含任何对于反省心智的测试内容。同样的,我们的教育系统中所有的测试焦点,也基本都集中在算法心智,忽略反省心智。
考试中得高分的学霸,未必能在人生道路上比学渣过得更好,因为在许多关键的人生里程碑式决策上,理性的重要程度远超智力。
四、定期回顾、反思,增强记忆,固化观念和行为。
长期学习的人都知道定期回顾的重要性,人脑毕竟不是电脑,是有遗忘曲线的,我们学习最重要的一点是想在要用的时候能够想起来,定期回顾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于英语,专业知识的回顾大家还能理解,但对于人的“操作系统”即基本概念和观念的更新打磨和回顾确实人们常常忽略的,所以李笑来才会在“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的专栏中不做音频,要求读者一字一句地阅读。所以定期反思我们的生活,决策,观念,不断纠正,我们才能真正成长,而不是在原地走一步退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