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百年新诗(1917—1949)》

【原创】求知若渴,虚心若愚。

【微信公众号:漫游在云海的鲸鱼】支持复制粘贴读书笔记

目录

  • 鸽子(胡适)
  • 月夜(沈尹默 )
  • 三弦(沈尹默 )
  • 草儿(康白情 )
  • 铁匠(刘半农 )
  •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郭沫若)
  • 光明(朱自清)
  • 天狗(郭沫若)
  • 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
  • 过伊家门外(汪静之)
  • 窗外(康白情)
  • 落花(冯雪峰)
  • 弃妇(李金发 )
  • 水手(刘延陵)
  • 邮吻(刘大白)
  • 秋晚的江上(刘大白)
  • 夕暮(郭沫若)
  • 春水(冰心)
  • 晨兴(宗白华)
  • 温静的绿情(应修人)
  • 晚祷(呈敏慧)
  • 小诗(俞平伯)
  • 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徐志摩 )
  • 雨景(朱湘)
  • 家乡(饶孟侃)
  • 我们(宗白华)
  • 死水(闻一多)
  • 落花(穆木天)
  • 雁儿呵,永不衔一片红叶再飞来!(石评梅)
  • 采莲曲(朱湘)
  • 我是一条小河(冯至)
  • 蛇(冯至)
  • 献诗(穆木天)
  • 现在(冯乃超)
  •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徐志摩)
  • 再别康桥(徐志摩)
  • 一朵野花(陈梦家)
  • 扑灯蛾(蒲风)
  • 季候(邵洵美 )
  • 预言(何其芳)
  • 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
  • 地之子(李广田)
  • 我从CAFE中出来……(王独清)
  •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林徽因)
  • 春天的心(林庚)
  • 义勇军进行曲(田汉)
  • 阴天(方敬)
  • 五月的鲜花(光未然)
  • 断章(卞之琳)
  • 雨雪(金克木)
  • 花环——放在一个小坟上(何其芳)
  • 小楼(李白凤)
  • 松花江上(张寒晖)
  • 为祖国而歌(胡风)
  • 在地球上散步(纪弦)
  •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田间)
  • 我爱这土地(艾青)
  • 黄河颂(光未然)
  • 故事(唐祈)
  • 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穆旦)
  • 小时候(绿原)
  • 黎明的通知(艾青)
  • 春(穆旦)
  • 囚歌(叶挺)
  • 向日葵(王亚平)
  • 三代(臧克家)
  • 泥土(鲁藜)
  • 街头(废名)
  • 井(杜运燮)
  • 旗(穆旦)
  • 岁暮(袁可嘉)
  • 王贵与李香香(李季)
  • 苦难的中国有明天(青勃)
  • 力的前奏(陈敬容)
  • 爱(牛汉)
  • 金黄的稻束(郑敏)
  • 秋郊遥望(徐訏)
  • 一串疯话(林徽因)
  • 无题(邹荻帆)
  • 诗(唐湜)
  • 风景(辛笛)
  • 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
  • 漳河水 (阮章竞)
  • 江南(徐迟)
  • 有的人(臧克家)

鸽子(胡适)

原文

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
有一群鸽子,在空中游戏。
看他们三三两两,
回环来往,
夷犹如意——
忽地里,翻身映日,白羽衬青天,
十分鲜丽!

诗评

该诗把新文化运动的同道比作自由翱翔的鸽子,借鸽子在秋阳下自在地“游戏”与“淘气”,表达了新文化运动倡导者的自豪和得意。

行字数不等,句式、音节也参差不齐,语言相当口语化,用的是现代韵,不受旧体诗的平仄限制,这是诗体解放的结果。当然,作为新诗初期的一首白话诗,还明显留有文言旧诗的痕迹

月夜(沈尹默 )

霜风呼呼地吹着,
月光明明地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三弦(沈尹默 )

原文

中午时候,火一样的太阳,没法去遮拦,让他直晒着长街上。静悄悄少人行路,只有悠悠风来,吹动路旁杨树。

谁家破大门里,半院子绿茸茸细草,都浮着闪闪的金光。旁边有一段低低土墙,挡住了个弹三弦的人,却不能隔断那三弦鼓荡的声浪。

门外坐着一个穿破衣裳的老年人,双手抱着头,他不声不响。

诗评

奠定了全诗哀怨与孤寂的格调。全诗采用了旧体诗词的表现方法,引用双声叠韵来辅助音节的和谐,造成有韵味且抑扬顿挫的音乐效果。

草儿(康白情 )

原文

草儿在前,
鞭儿在后。
那喘吁吁的耕牛,
正担着犁鸢,
眙着白眼,
带水拖泥,
在那里“一东二冬”地走着。
“呼——呼……”
“牛吔,你不要叹气,
快犁快犁,
我把草儿给你。”
“呼——呼……”
“牛吔,快犁快犁。
你还要叹气,
我把鞭儿抽你。”
牛呵!
人呵!
草儿在前,
鞭儿在后。

诗评

寥寥数笔尽现了耕牛在利诱与压迫下不堪重负的神情与困境。耕牛得到草的前提是“快犁”。“你还要叹气,我把鞭儿抽你”,道出了耕牛多一声叹息就会遭受鞭打,挨打是耕牛的生存常态。

铁匠(刘半农 )

原文

叮当!叮当!
清脆的打铁声,
激动夜间沉默的空气。
小门里时时闪出红光,
愈显得外间黑漆漆地。
我从门前经过,
看见门里的铁匠。
叮当!叮当!
他锤子一下一上。
砧上的铁,
闪作血也似的光,
照见他额上淋淋的汗,
和他裸着的,宽阔的胸膛。
我走得远了,
还隐隐的听见,
叮当!叮当!
朋友,
你该留心着这声音,
他永远的在沉沉的自然界中激荡。
你若回头过去,
还可以看见几点火花,
飞射在漆黑的地上。

诗评

诗中的“叮当”和“红光”,一是写听觉,一是写视觉,在诗的三节中均有出现,造成回环往复的诗韵;将打铁的场景置于“黑漆漆”的“夜间”,而“叮当”的响声因夜静而更加铿锵响亮。闪烁的“红光”也因这“黑漆漆”更加耀眼。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郭沫若)

原文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诗评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立在地球边上”,面对空中翻卷的白云,面对汹涌而来的滚滚洪涛,他触景生情,“禁不住血跳腕鸣”,有感而发写下的。

这首诗写得境界开阔,气魄宏大,激情洋溢,豪迈奔放。诗人从眼前“空中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无限的太平洋”与“滚滚的洪涛”抒写开去,诗人所感受到的,是毁坏的力量!是创造的力量!是时代的强音!同时也是新思潮、新思想、新力量对自己的呼唤!于是,他情不自禁地唱出了不断毁坏和创造的、力的赞歌,他渴望着能投身到火热的时代潮流之中去。

这首诗采用感叹句,而很少用陈述句。感叹句又多有排比的短语,显得简短有力。诗行尽管参差不一,各行顿数不等,又不押韵,却具有一种内在的节奏和韵律。诗人又把这称之为“听军歌军号军鼓”时的“鼓舞调”。读者读这首诗,好像看到了“五四”时代高扬“民主”和“科学”的风帆迎面驶来,你会感受到巨大的力量,不可阻挡。

光明(朱自清)

原文

风雨沉沉的夜里,
前面一片荒郊。
走尽荒郊,
便是人们的道。
呀!黑暗里歧路万千,
叫我怎样走好?
“上帝!快给我些光明罢,
让我好向前跑!”
上帝慌着说:“光明?
我没处给你找!
你要光明,
你自己去造!”

诗评

当时的中国依旧是萧瑟荒凉的莽原旷野和风雨如磐的茫茫黑夜。显露了“探路者”迷茫彷徨的心曲。

天狗(郭沫若)

原文

我是一条天狗呀!
我把月来吞了,
我把日来吞了,
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
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我便是我了!
我是月的光,
我是日的光,
我是一切星球的光,
我是X光线的光,
我是全宇宙的Energy的总量!
我飞奔,
我狂叫,
我燃烧。
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
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
我如电气一样地飞跑!
我飞跑,
我飞跑,
我飞跑,
我剥我的皮,
我食我的肉,
我吸我的血,
我啮我的心肝,
我在我神经上飞跑,
我在我脊髓上飞跑,
我在我脑筋上飞跑。
我便是我呀!
我的我要爆了!

诗评

诗人借天狗吃掉日月的神话故事赞扬“五四”时代的新旧裂变,塑造了“天狗”顶天立地、气吞日月、雄视宇宙、光芒四射的雄奇造型,天狗形象已成为旧世界叛逆者的象征,成为吐故纳新、具有无限能量的个性解放与新世界、新社会、新未来创造者的象征。表达出“五四”时期独有的豪情澎湃与破旧迎新的时代主题。

第一节写“天狗”吸纳万物,储存能量,“吞”是关键词。第二节写吞下全宇宙的“天狗”开始向世人展现它的能量。第三节塑造了一个具有鲜明主体意识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并且抒情主体已达到了非理性的程度。陷入非理性的“天狗”把自身作为唯一的毁灭对象与超越目标,剥皮、食肉、吸血、啮肝,直至连用三个“飞跑”,尽情展示“天狗”在神奇的思维天地里纵情撒欢,释放着不尽的激情与活力,显现着个性充分张扬的自由精神。这里,作为诗人与作为抒情主人公的“天狗”已经合二为一了。最后一节回应诗的第一节,同时以“我的我要爆了”这一诗句作结,使全诗呈现出饱满的张力。

这首诗极富浪漫主义风格特色。诗中对“天狗”的想象大胆奇特。全诗感情奔放激越。通篇都以“我”的口吻来写,诗人以“天狗”自喻,通过“天狗”气吞宇宙的非凡之势来抒发内心豪情。诗歌自始至终贯穿着强烈的感情,具有浓厚的主观色彩。诗歌语言讲究韵律和节奏感。诗中多采用简短的句式,并将其与叠句、排比等手法结合起来,造成一种强烈的旋律、急促有力的节奏和摧枯拉朽般逼人的气势。

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

原文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诗评

排比手法笼罩全篇,一唱三叹,烘托渲染了缠绵的情感。另外,每一节的前两行写景还运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天上——地上”“月光——海洋”“水面——水底”“枯树——野火”,也有助于营造优美的诗歌意境。

过伊家门外(汪静之)

原文

我冒犯了人们的指摘,
一步一回头地瞟我意中人;
我怎样欣慰而胆寒呵。

诗评

大胆地冲破旧礼教的束缚,自由放任地追求纯洁美好的爱情。 “我冒犯了人们的指摘,一步一回头地瞟我意中人”,前一句抒写了抒情主人公敢于向封建礼教宣战的英勇气概,后一句表达了对意中人的脉脉深情。“一步一回头”这个神态动作,准确地写出了对意中人“看不够”的痴迷心态。

窗外(康白情)

原文

窗外的闲月
紧恋着窗内蜜也似的相思。
相思都恼了,
她还涎着脸儿在墙上相窥。
回头月也恼了,
一抽身儿就没了。
月倒没了;
相思倒觉得舍不得了。

诗评

将“闲月”和“相思”人格化为一种相互依恋的人际关系,把通常是诗人与月的关系中的诗人一方隐去,直接描写“闲月”与“相思”的感情纠葛,呈现出一种童话般的意境。

落花(冯雪峰)

原文

片片的落花,尽随着流水流去。
流水呀!
你好好地流罢。
你流到我家底门前时,
请给几片我底妈;——
戴在伊底头上,
于是伊底白头发可以遮了一些了。
请给几片我底姊;——
贴在伊底两耳旁,
也许伊照镜时可以开个青春的笑呵。
还请你给几片那人儿:——
那人儿你认识么?
伊底脸上是时常有泪的。

诗评

尽管诗的基调是伤感的,情感却是真挚动人的。这首诗一反古典诗歌表现“落花流水”时的哀伤情绪,诗人怀着一颗诚挚的爱心,托流水献花,将花儿一个也不少地依次献给自己的母亲、大姐和女友。托流水献花,这是一种幽然情深的诗歌意象。

弃妇(李金发 )

原文

长发披遍我两眼之前,
遂隔断了一切羞恶之疾视,
与鲜血之急流,枯骨之沉睡。
黑夜与蚊虫联步徐来,
越此短墙之角,
狂呼在我清白之耳后,
如荒野狂风怒号:
战栗了无数游牧。
靠一根草儿,与上帝之灵
往返在空谷里。
我的哀戚唯游蜂之脑能深印着;
或与山泉长泻在悬崖,
然后随红叶而俱去。
弃妇之隐忧堆积在动作上,
夕阳之火不能把时间之烦闷
化成灰烬,从烟突里飞去,
长染在游鸦之羽,
将同栖止于海啸之石上,
静听舟子之歌。
衰老的裙裾发出哀吟,
徜徉在丘墓之侧,
永无热泪,
点滴在草地
为世界之装饰。

诗评

《弃妇》深刻描写了一个被丈夫遗弃的女子内心的悲哀、孤独和绝望。联系诗人自身漂泊不定的命运,“弃妇”这个形象实际上是诗人的一种“自悼”,诗人对“弃妇”的悲苦境遇充满着同情,是诗人自身命运的象征或写照。

第一节刻画了“弃妇”恶劣的生活环境:长发遮面,表示落魄。“弃妇”与“黑夜与蚊虫”同在。第二节写“弃妇”生活在无人的山谷:“山泉”“悬崖”“红叶”都是“空谷”的分写,所谓“与上帝之灵往返”只是“弃妇”的自我解嘲,说明她的哀戚无人可诉。第三节再把视角拉回到对弃妇的描写上:“弃妇”孤独,但乌鸦还算够意思,它陪着“弃妇”“将同栖止于海啸之石上,静听舟子之歌”。这个乌鸦应该就是诗人自己。“静听舟子之歌”说明他们在心理上是相通的。这一节由“弃妇”的所见、所闻、所感转移到诗人对“弃妇”本体的观摩。诗句之间展现了丰富的联想和巨大的跳跃。最后一节写“弃妇”衰老的裙裾随风摇摆替主人发出无可奈何的哀叹,“弃妇”似一缕游魂般穿梭在荒凉的丘墓之侧,身前身后,茫然一片。“永无热泪,点滴在草地,为世界之装饰”,“弃妇”的哀伤最终成为世界美丽的装饰。

诗中充满隐晦的暗示和跳跃的联想,现实与幻想杂相交错,带有鲜明的象征主义色彩。诗中运用了大量诸如在中国古典诗词中难得一见的“枯骨”“蚊虫”“游蜂”“游鸦”等冷丑意象,明显受到波德莱尔《恶之花》的影响。以丑入诗,以恶为美,更显见现代诗歌深层次的现实主义色彩。

水手(刘延陵)

原文

月在天上,
船在海上,
他两只手捧住面孔,
躲在摆舵的黑暗地方。

他怕见月儿眨眼,
海儿掀浪,
引他看水天接处的故乡。
但他却想到了
石榴花开得鲜明的井旁,
那人儿正架竹子,
晒她的青布衣裳。

诗评

将水手往昔的美好生活与目前辗转漂泊的境况两相对照,又以一个“情”字巧妙自然地将两节诗连成一体,从而把水手思乡怀人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浑然天成。

邮吻(刘大白)

原文

我不是不能用指头儿撕,
我不是不能用剪刀儿剖,
只是缓缓地
轻轻地
很仔细地挑开了紫色的信唇;
我知道这信唇里面,
藏着她秘密的一吻。
从她底很郑重的折叠里,
我把那粉红色的信笺,
很郑重地展开了。
我把她很郑重地写的,
一字字一行行,
一行行一字字地
很郑重地读了。
我不是爱那一角模糊的邮印,
我不是爱那幅精致的花纹,
只是缓缓地
轻轻地
很仔细地揭起那绿色的邮花;
我知道这邮花背后,
藏着她秘密的一吻。

诗评

细腻地表现了恋爱中的男青年在收到盼望已久的女友来信之际,那种如痴如醉、如癫如狂的动人情景。诗中“不是不能”“缓缓地”“轻轻地”等叠词运用及回环往复的写法流露出抒情主人公对那份情爱的珍重。

在结构上,诗人利用重叠的章句安排来配合情感的发展主线,旨在造成情绪的延长以达到强调的目的。两处“缓缓地”“轻轻地”,在音节上构成一种平缓和谐的听觉效果,以渲染爱的执着与深沉;一连串重叠的“郑重地”和“一字字一行行”的反复,则又在表现一种爱的神圣感。

由于新思潮的影响,该诗表现得直率、坦诚,较少含蓄。但这首诗音节整齐、韵律和谐、语言明晰。

秋晚的江上(刘大白)

原文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诗评

这种夸张的描写体现了鸟儿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把芦苇人格化了,这给全诗平添了无限的情趣和浓浓的诗意。 简洁的勾勒,意境的营造,细节的刻画,这都是旧体诗词中常用的手法。

夕暮(郭沫若)

原文

一群白色的绵羊,
团团睡在天上,
四周苍老的荒山,
好像瘦狮一样。
昂头望着天,
我替羊儿危险,
牧羊的人哟,
你为什么不见?

诗评

这是一首以儿童视角描写夕暮时分天上云彩的写景短诗,清新自然,充满了童稚气息。全诗运用儿童式的认知巧妙地把一幅牧羊图绘到了天上,以短短的八行诗句借夕暮中的云彩营造了一个引人入胜的童话世界,既生动形象又单纯清新。

春水(冰心)

原文

造物者——
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
只容有一次极乐的应许,
我要至诚的求着:
我在母亲的怀里,
母亲在小舟里,
小舟在明月的大海里。

诗评

在中国新诗创作的初始阶段,冰心的抒情哲理小诗在当时的报刊上连续刊出后反响很大,开创了一个“小诗流行的时代”,其结集出版的《繁星》和《春水》已成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著作,这些独具风格的诗歌被人称为“冰心体”。

晨兴(宗白华)

原文

太阳的光
洗着我早起的灵魂。
天边的月
犹似我昨夜的残梦。

诗评

诗人宗白华创作以小诗见长,其小诗作品多是对宇宙、人生的探索和对艺术的哲理性体验,诗句明丽雅洁,颇得当时诗界好评。《晨兴》这首小诗写的是诗人早起时的所见所感,但体现了诗人一种积极的憧憬和向往。

《晨兴》一诗写得旷远清雅空灵,意境静谧隽永幽深,达到了形与质的完美结合,体现了一种蕴藉丰盈、灵动洒脱、天人合一的境界。读着四行短诗,感觉诗人似信手拈来,却涉笔成趣。虽篇幅短小却韵味无穷,在有限中蕴含着无限,真是以一斑尽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

温静的绿情(应修人)

原文

也是染着温静的绿情的,
那绿树浓阴里流出来的鸟歌声。
鸟儿树里曼吟;
鸭儿水塘边徘徊;
狗儿在门口摸眼睛;
小猫儿窗门口打瞌睡。
人呢?——
还是去锄早田了
还是在炊早饭呢?
蒲花架上绿叶里一闪一闪的,
原来是来偷露水吃的
红红的小蜻蜓!

诗评

语言清新,意境优美,每节诗句都是为了表现田园生活的恬淡与宁静而展开,且手法多变,第二节以动写静,第三节化实为虚,结尾的细节描写,各具特色。整首小诗呈现出诗情画意般的田园之美。

晚祷(呈敏慧)

原文

我独自地站在篱边。
主呵,在这暮霭的茫昧中。
温软的影儿恬静地来去,
牧羊儿正开始他野蔷薇的幽梦。
我独自地站在这里,
悔恨而沉思着我狂热的从前,
痴妄地采撷世界的花朵。
我只含泪地期待着——
期望有幽微的片红
给暮春阑珊的东风
不经意地吹到我的面前;
虔诚地,静谧地
在黄昏星忏悔的温光中
完成我感恩的晚祷。

诗评

诗人伴着忏悔而来的是含泪的期待:只愿那幽怨美丽的恋影能奇迹般回到自己的怀抱,重温往日的欢乐时光,唯有如此归来,才能够完成感恩的晚祷。 这首诗运用现代象征派诗歌创作手法,技法娴熟,诗句情思交融,语言优美典雅,宁静中蕴含着激情。

小诗(俞平伯)

原文

微倦的人,
微红的脸,
微温的风色,
在微茫的街灯影里过去了。

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徐志摩 )

原文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仙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诗评

徐志摩陪同印度诗人泰戈尔赴日本讲学期间。这首赠别诗,是现代抒情诗的“绝唱”,流传甚广。诗人仅用短短的五行诗句,就为读者塑造了一位含情脉脉、性情温柔、形态逼真的日本女郎的艺术形象。别离时的一“低头”,日本女郎显得多么温柔,道一声“珍重”,再道一声“珍重”,这殷殷的叮咛,又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日本女郎的温存、庄重与贤淑。

短诗采用白描手法通过摹形与拟声组成情态和声音的动感画面,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日本女郎的情态美,也让读者领略到那极富人情味的离情美。

雨景(朱湘)

原文

我心爱的雨景也多着呀:
春夜春梦时窗前的淅沥;
急雨点打上蕉叶的声音;
雾一般拂着人脸的雨丝;
从电光中泼下来的雷雨——
但将雨时的天我最爱了。
它虽然是灰色的却透明;
它蕴着一种无声的期待。
并且从云气中,不知哪里,
飘来了一声清脆的鸟啼。

诗评

《雨景》这首诗描绘了下雨时的各种景致,却是情与景高度融合的诗篇,表达出诗人对人生美好事物的期待。

全诗共十行,洋溢着一种明朗快乐的情调。前五行诗写了“心爱的雨景”的种种情态,既描摹了雨景,又寄寓了人情。

“淅沥”的春雨“雨丝”拂面,引人遐思,给人快慰;“电光雷雨”急打芭蕉,使人警醒,催人奋进。

第六行至第十行诗句意境突转,使前五行诗成为铺垫。诗人“最爱”的还是那将雨未雨的“天”,“虽然是灰色的却透明”,“它蕴着一种无声的期待”,并会有“清脆的鸟啼”式的意外之喜。原来,诗人不但欣赏现实生活中已经呈现的美,更喜欢那期待之中的美好憧憬。鸟啼声提升了全诗意境,将自然美与人情美融成了一片。

这首诗在艺术上没有刻意追求韵脚的整齐,而是采用了无韵的自由诗体,看起来字数大体相当,体现了新月派诗人注重的建筑美。诗中借鉴了传统诗歌的创作手法,注意了意境的营造。整篇诗句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似信手拈来,又浑然天成。诗尾的两行是神来之笔。

家乡(饶孟侃)

原文

这回我又到了家乡,
前面就是我的家乡:
远远的凝着青翠一团;
眼前乱晃着几根旗杆。
转个弯小车推到溪旁,
嘶的一声奔上了桥梁;
面前迎出些熟的笑容,
我连忙踏步走入村中。
故乡啊仍旧一般新鲜,
虽然游子是风尘满面!
你瞧溪荷还飘着香风,
歌声响遍澄黄的田垄,
溪流边依旧垂着杨柳,
柳荫下摇过一只渔舟。
听呀井栏边噗噗洗衣,
炊烟中远远一片呼归,
算命的锣儿敲过稻场,
笛声悠扬在水牛背上。
这回我又到了家乡,
前面就是我的家乡。

诗评

诗歌意象扑面而来,交融成一幅乡风浓郁的风景民俗画,其浓淡相间,动静相宜,有着清丽优美的诱惑力。家乡情景一连串地闪现,暗示着诗人归乡的兴奋与激动。开篇的道白在结尾处回环往复,更强化了这种心里感觉。

我们(宗白华)

原文

我们并立天河下。
人间已落沉睡里。
天上的双星
映在我们的两心里。
我们握着手,看着天,不语。
一个神秘的微颤
经过我们两心深处。

死水(闻一多)

原文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笑一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诗评

《死水》是闻一多自己最满意的诗作,通过多角度、多层面对“死水”这一具有象征意象的描写,揭露业已丧失生命力的旧中国的腐败不堪,表达诗人对丑恶现实的“绝望”和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诗中“一沟绝望的死水”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象征。

第一节是第一层,写诗人对于“死水”的绝望感情。“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分别从视觉、嗅觉和听觉三个角度对“死水”进行描写,突出了死水的污臭、变色、发酵、腐败,把对“死水”绝望和憎恶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人对“死水”的愤激感情,由嘲讽转为正面的诅咒。如果仅仅从字面上看,这首诗确实有绝望的情绪,但只要细心体会,就会发现诗人在讽刺、诅咒的背后,是希望“死水”早日死亡,“春水”早日诞生。物极必反,实际上是对充满生机活力的崭新生活发出急切的呼唤!

《死水》在艺术特色上充分体现了闻一多关于新格律诗要具备“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主张。这首诗从外形看,共有五节,每节四句,每句九个字,有外形的整齐感,富于建筑美;且每节第二行和第四行押韵,节奏感强,又有内在的韵律感,富有音乐美。在中国新诗史中,《死水》堪称新格律诗的典范作品。

落花(穆木天)

原文

我愿透着寂静的朦胧 薄淡的浮纱
细听着淅淅的细雨寂寂的在檐上激打
遥对着远远吹来的空虚中的嘘叹的声音
意识着一片一片的坠下的轻轻的白色的落花
落花掩住了藓苔 幽径 石块 沉沙
落花吹送来白色的幽梦到寂静的人家
落花倚着细雨的纤纤的柔腕虚虚的落下
落花印在我们唇上接吻的余香 啊 不要惊醒了她
啊 不要惊醒了她 不要惊醒了落花
任她孤独的飘荡 飘荡 飘荡 飘荡在
我们的心头 眼里 歌唱着 到处是人生的故家
啊 到底哪里是人生的故家 啊 寂寂的听着落花
妹妹 你愿意罢 我们永久的透着朦胧的浮纱
细细的深尝着白色的落花深深的坠下
你弱弱的倾依着我的胳膊 细细的听歌唱着她
“不要忘了山巅 水涯 到处是你们的故乡 到处
你们是落花”

雁儿呵,永不衔一片红叶再飞来!(石评梅)

原文

秋深了,
我倚着门儿盼望,
盼望天空,
有雁儿衔一片红叶飞来!
黄昏了,
我点起灯来等待,
等待檐前,
有雁儿衔一片红叶飞来!
夜静了,
我对着白菊默想,
默想月下,
有雁儿衔一片红叶飞来!
已经秋深,
盼黄昏又到夜静;
今年呵!
为什么雁影红叶都这般消沉!
今年雁儿未衔红叶来,
为了遍山红叶莫人采!
遍山红叶莫人采,
雁儿呵,永不衔一片红叶再飞来!

诗评

甚至时间(秋深、黄昏、夜静)、地点(门口、灯下、菊旁)、外形动作(倚门盼望、坐着等待)与内心活动(默想、猜疑)等描写,都带有象征意味。

采莲曲(朱湘)

原文

小船呀轻飘,
杨柳呀风里颠摇;
荷叶呀翠盖,
荷花呀人样娇娆。
日落,
微波,
金丝闪动过小河。
左行
右撑,
莲舟上扬起歌声。
菡萏呀半开,
蜂蝶呀不许轻来,
绿水呀相伴,
清净呀不染尘埃,
溪间
采莲,
水珠滑走过荷钱。
拍紧
拍轻,
桨声应答着歌声。
藕心呀丝长,
羞涩呀水底深藏;
不见呀蚕茧,
丝多呀蛹裹在中央?
溪头
采藕,
女郎要采又夷犹。
波沉
波升,
波上抑扬着歌声。
莲蓬呀子多:
两岸呀榴树婆娑,
喜鹊呀喧噪,
榴花呀落上新罗。
溪中
采蓬,
耳鬓边晕着微红。
风定
风生,
风飔荡漾着歌声。
升了呀月钩,
明了呀织女牵牛;
薄雾呀拂水,
凉风呀飘去莲舟。
花芳,
衣香,
消溶入一片苍茫;
时静
时闻,
虚空里袅着歌音。
十四,十,二四。

诗评

通过“杨柳”“莲舟”“荷叶”“荷花”“绿水”等一系列的形象画面描写,表现了东方少女的美。用精美绝伦的诗行再现了一个若梦若幻、与古典诗词媲美的境界。

《采莲曲》在艺术上别具特色。一是意象丰富,五节诗组成了五幅优美的水彩画,江南美景尽在诗中。二是拟人化手法平添了某种美艳的风情。如“蜂蝶呀不许轻来”“桨声应答着歌声”。三是全诗建行错落有致,颇得古典诗词的神韵。四是语言别具一格。如短句运用得连贯、紧凑;短语的倒用,如“水底深藏”“飘去莲舟”,富于诗意;语气词使用巧妙,如“呀”字的反复使用,呈现欢快的基调,便于吟唱。五是各节整齐划一,节与节之间各部对称,二字短语增强了诗韵。

我是一条小河(冯至)

原文

我是一条小河,
我无心由你的身边绕过——
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
投入了我软软的柔波。
我流过一座森林,
柔波便荡荡地
把那些碧翠的叶影儿
裁剪成你的裙裳。
我流过一座花丛,
柔波便粼粼地
把那些凄艳的花影儿
编织成你的花冠。
无奈呀,我终于流入了,
流入那无情的大海——
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
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裙裳!
我也随了海潮漂漾,
漂漾到无边的地方——
你那彩霞般的影儿
也和幻散了的彩霞一样!

诗评

它以爱情的发生、发展到最后的毁灭为情感线索,以小河的“柔波”和河中的“倒影”为抒情的中心意象,幽婉地表达出对恋人的回忆与思念,情意上的执着与哀愁。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为人津津乐道。一是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借着“小河”与“影儿”之间的自然联系,写出青年男女间的两心相印相随。二是排比、对比、对偶和顶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构成一种舒缓柔和的旋律,使全诗音律活泼,格调舒缓柔曼而又热烈明丽。三是十分注意运用语言的感情色彩来烘托一种特定的、浓郁的情调。两个“无心”道出了男女间的真情;“柔波”“投入”,活脱新鲜;“吹折”“击碎”“幻散”,准确生动;诗中采用的叠字如“软软”“荡荡”“粼粼”,同是描绘“柔波”,却贴切又富于感情变化。

诗人绝妙的遣词功底,精准再现出抒情主人公在水波微兴中摇曳出的一腔柔情,感染着读者忘情于一片清澈、明净的艺术世界。

蛇(冯至)

原文

我的寂寞是一条长蛇,
冰冷地没有言语——
姑娘,你万一梦到它时,
千万啊,不要悚惧!
它是我忠诚的侣伴,
心里害着热烈的乡思:
它在想着那茂密的草原,——
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
它月光一般轻轻地,
从你那儿潜潜走过;
为我把你的梦境衔了来,
像一只绯红的花朵。

诗评

这是一首吟咏爱情寂寞的诗作,诗中借“蛇”这一象征意象的游走、乡思、归来,抒发了“我”对“姑娘”怀有热烈的单恋情思。这里的“蛇”是诗人采用“远取譬”的手法为单恋的寂寞寻找到的“客观对应物”,诗中的“蛇”实际上就是“爱”的同义语。

第一节写“蛇”的游走,取“蛇”的修长和无言的自然特征,表现“我”深沉的相思。取“蛇”栖息草丛的生活习惯,说它想念的草原,就是姑娘头上浓郁的乌丝。“蛇”的归来,取“蛇”轻轻行走和只能以口衔物的特点,写蛇像月光般轻轻走过,同时为“我”衔来“姑娘”绯红的花朵般的梦境,这时,我们的主人公也就非常心满意足了。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点,是既有中国古典诗歌的那种优美的意境,又在表现手法上创造性地融入了象征派诗歌的一些东西。诗人跳出了关于蛇的古老思维定式,以浪漫的笔触描绘出一条通灵的寂寞之蛇,带给读者的是柔情、是爱、是美。

献诗(穆木天)

原文

我是一个永远的旅人永远步纤纤的灰白的路头
永远步纤纤的灰白的路头在薄暮的黄昏的时候
我是一个永远的旅人永远听寂寂的淡淡的心波
永远听淡淡的寂寂的心波在消散的茫茫的沉默
我的心永远飘着不住的沧桑我心里永远流着不住的交响
我心里永远残存着层层的介壳我永远在无言中寂荡飘狂
妹妹这寂静是我的心情妹妹这寂静是我的心影
妹妹我们共同飘零妹妹唯有你知道我心里是永远的朦胧

诗评

第二节,写大革命时期青年知识分子在理想幻灭时挥之不去的孤寂情怀。这颇似自言自语的诗句表达了恋人之间的相恋相知。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叠句的反复和叠字的大量使用上,这样不但增加了诗歌的音乐感,还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难以排解的孤寂情感。

现在(冯乃超)

原文

我看得在幻影之中,
苍白的微光颤动;
一朵枯凋无力的蔷薇,
深深吻着过去的残梦。
我听得在微风之中,
破琴的古调——琮琮;
一条干涸无水的河床,
紧紧抱着沉默的虚空。
我嗅得在空谷之中,
馥郁的兰香沉重;
一个晶莹玉琢的美人,
无端地飘到我的心胸。

雨巷(戴望舒)

原文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诗评

《雨巷》是一首优秀的象征派抒情诗。单纯从表象看,是写一位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在春雨中彷徨,表达的是诗人长久的体验特别是他心中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使戴望舒思想极度困惑迷茫,这首诗折射出这种心情。

他因此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全诗运用象征手法,为读者营造了一个充满象征的“雨巷”意境,暗示出诗人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给人一种朦胧幽深的美感。

每行长短不等,押韵的位置错综变化,诗中运用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形成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婉转悦耳的乐感,富于音乐美成为这首诗又一显著特色。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徐志摩)

原文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温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甜美是梦里的光辉。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悲哀里心碎!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诗评

这首以爱情表达思想的诗,是典型的通过恋爱受挫曲折地表达崇尚西方文化的诗人自己的心路历程,倾吐了理想破灭的悲哀和彷徨无主又无可奈何的情绪。

“我是在梦中”是全诗的中心意象,诗人采用这种非现实的意象来暗示自己同现实的完全游离。诗的前三节迷醉于甜美的梦境,诗的后三节又沉溺于黯淡的梦境。

诗人深沉的情感通过富有美感的意象传达出来,严谨的诗歌章法与齐整和谐的音律达到完美的统一,使诗篇获得余音绕梁的音乐效果。

再别康桥(徐志摩)

原文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诗评

全诗共七节。第一节写诗人“轻轻的”来和走。表明他只身来到康桥,并未见到任何一个过去的朋友又悄悄离开的情景。第二节写康河岸边的柳树倒映在河里的情形。但诗人把柳树写得可爱而美丽,真正触动了感情,也折射出诗人心中对康桥的挚爱。第三节写康河里的“水草”。“招摇”本是写水草随流水摆动,但在诗人看来,恰似水草在向他招手,欢迎他到来。“甘心”则表露出诗人对康桥的无限深情。第四节写他经常去读书乘凉的拜伦潭,那明明是一潭清泉,诗人却说是天上掉到水面的彩虹,是他沉淀在这里的“梦”。第五节自然转到“寻梦”。诗人想象自己“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游,迎着和风,载“一船星辉”,这是该放声歌唱的时候了。到第六节诗意发生突转,诗人他“不能放歌”,依依惜别的诗人,沉思默想才是常态。第七节与第一节首尾意象呼应,造成全诗在读者心中回环不已的效果。《再别康桥》把情感的抒发、气氛的渲染、景象的描摹巧妙地融为一体,加上诗人情感的物化和自然的人化又达成完美的有机结合,由此创造了如同仙境的诗歌意境。 朗诵起来节奏鲜明,富于音乐美。另外,每节押韵,逐节换韵,音节轻盈而婉转,语言柔美而流畅,表达的诗情真挚、浓郁、隽永,是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口供(闻一多)

原文

我不骗你,我不是什么诗人,
纵然我爱的是白石的坚贞,
青松和大海,鸦背驮着夕阳,
黄昏里织满了蝙蝠的翅膀。
你知道我爱英雄,还爱高山,
我爱一幅国旗在风中招展,
自从鹅黄到古铜色的菊花。
记住我的粮食是一壶苦茶!
可是还有一个我,你怕不怕?——
苍蝇似的思想,垃圾桶里爬。

诗评

以“口供”作诗题则点明它是诗人的自我剖白,抒发的是诗人内心感情的矛盾:既充满爱国的激情,又有苦闷、彷徨乃至颓废的情绪。 众多的意象散发出文明古国的古色古香的气息。毫不留情地批判旧我,是诗人渴望灵魂的蜕变,表现出诗人强烈的进取精神。

一朵野花(陈梦家)

原文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不想到这小生命,向着太阳发笑,
上帝给他的聪明他自己知道,
他的欢喜,他的诗,在风前轻摇。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他看见青天,看不见自己的渺小,
听惯风的温柔,听惯风的怒号,
就连他自己的梦也容易忘掉。

诗评

短暂的生命在刹那间盛开,紧随着就是枯萎。

扑灯蛾(蒲风)

原文

熊熊的火焰在燃烧,
无数的扑灯蛾齐向火焰中扑跳;
——先先后后,
没有一个要想退走!
哦!你渺小的扑灯蛾哟!
难道你不知道这烈火会把你烧?
难道你不曾看见
许许多多的同伴已在火中烧焦?
为着坚持自己的目标奋斗到底,
——不怕死!
为着不忍苟全一己的生命,
——不怕死!
扑灯蛾!扑灯蛾!
是否你们因此而继续
不断地投在火焰里?
熊熊的火焰在燃烧,
无数的扑灯蛾已在火中烧焦!
先先后后,没有一个要想退走!
啊啊!它们没有一个要想退走!

诗评

诗人以具有象征意义的“扑灯蛾”形象,表现被压迫者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反抗精神。

季候(邵洵美 )

原文

初见你时你给我你的心,
里面是一个春天的早晨。
再见你时你给我你的话,
说不出的是炽烈的火夏。
三次见你你给我你的手,
里面藏着个叶落的深秋。
最后见你是我做的短梦,
梦里有你还有一群冬风。

诗评

这首诗以春、夏、秋、冬四季的温差隐喻恋人“你”的情感变化,以及“我”在心理上的不同感受。把常见的景物变为诗意盎然、内涵丰富的诗歌意象,短短的八行诗句高度概括了“我”和“你”从相识到相恋,又相互生出隔阂的全部情感历程。

诗中从初见、再见到三见、最后梦见,春、夏、秋、冬的时序与“我”“朦胧——炽热——心凉——心寒”的心理感受恰好同时递进。构思精巧,表达含蓄,耐人寻味,蕴含着无尽的诗意。

全诗在形式上采用两行一节并换韵,多变的节奏正暗合了感情的波动。每行字数又完全相等,体现了诗人对新诗音乐美和建筑美的追求。

预言(何其芳)

原文

这一个心跳的日子终于来临!
你夜的叹息似的渐近的足音
我听得清不是林叶和夜风的絮语,
麋鹿驰过苔径的细碎的蹄声!
告诉我,用你银铃的歌声告诉我,
你是不是预言中的年轻的神?
你一定来自那温郁的南方,
告诉我那儿的月色,那儿的日光,
告诉我春风是怎样吹开百花,
燕子是怎样痴恋着绿杨。
我将合眼睡在你如梦的歌声里,
那温馨我似乎记得,又似乎遗忘。
请停下,停下你长途的奔波,
进来,这儿有虎皮的褥你坐!
让我烧起每一个秋天拾来的落叶,
听我低低地唱起我自己的歌。
那歌声像火光一样沉郁又高扬,
火光一样将我的一生诉说。
不要前行!前面是无边的森林,
古老的树现着野兽身上的斑纹,
半生半死的藤蟒蛇一样交缠着,
密叶里漏不下一颗星星。
你将怯怯地不敢放下第二步,
当你听见了第一步空寥的回声。
一定要走吗?请等我和你同行!
我的脚知道每一条平安的路径,
我可以不停地唱着忘倦的歌,
再给你,再给你手的温存!
当夜的浓黑遮断了我们,
你可以不转眼地望着我的眼睛。
我激动的歌声你竟不听,
你的脚竟不为我的颤抖暂停!
像静穆的微风飘过这黄昏里,
消失了,消失了你骄傲的足音!
啊,你终于如预言中所说的无语而来,
无语而去了吗,年轻的神?

诗评

第一节写“我”在期待恋人来临时敏感又紧张的心情,将年轻人初涉爱情之海的心态刻画得惟妙惟肖。第二节写“我”的猜测,当然也是明知故问,表现得万般痴情。盼望“年轻的神”的心情是何等的热切,迎候是何等的专注。第三节至第五节,写“我”对着恋人尽诉衷肠:他请姑娘落座,他为姑娘点燃温暖的篝火,他对姑娘忘情地唱起“自己的歌”,祈求姑娘不要离开。但姑娘执意要走,“我”在黑暗中也愿意牵手为她引路,同时以目传情,但愿两人天长地久。最后一节,写姑娘最终还是走了。她轻飘而来让“我”激动得“心跳”,她无语而去却给“我”留下了凄清的哀怨,留下了深深的惆怅。

《预言》借鉴了中国晚唐诗歌的表现手法,充满激情和幻想的语言笼罩全篇,使诗篇蕴含了一种荡气回肠的青春气息,又充满了淡淡的哀怨气韵。诗句的节奏又和情绪的抑扬顿挫相协调,从而产生了拨动心弦的音乐效果。全诗每节六行大体押韵,每行的节顿又大体相等,符合诗人的诗歌理论主张。

老马(臧克家 )

原文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诗评

表现老马内心的苦楚和对命运的忧虑及对前途的迷茫与期盼。这首诗高度概括了旧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运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抒写了诗人对当时农民以及对人生的理解。全诗借马喻人,构思巧妙,注重追求新诗的格律化,句式整齐,音节对称,押韵规则,明显受到新月派诗风的影响。

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

原文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
她是童养媳,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我是地主的儿子,
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
大堰河的儿子。
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
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
大堰河啊,我的保姆。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
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
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
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
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
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
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
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
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
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地掐死之后,
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我是地主的儿子,
在我吃光了你大堰河的奶之后,
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
啊,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
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
我摸着红漆雕花的家具,
我摸着父母的睡床上金色的花纹,
我呆呆地看着檐头的我不认得的“天伦叙乐”的匾,
我摸着新换上的衣服的丝的和贝壳的纽扣,
我看着母亲怀里的不熟识的妹妹,
我坐着油漆过的安了火钵的炕凳,
我吃着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饭,
但,我是这般忸怩不安!因为我
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
大堰河,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汁之后,
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
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
结冰的池塘去,
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
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
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
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
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
大堰河,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
她就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
在年节里,为了他,忙着切那冬米的糖,
为了他,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
为了他,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
大堰河,把他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
贴在灶边的墙上,
大堰河,会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
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
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
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
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的叫她“婆婆”
……
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
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她死时,平时打骂她的丈夫也为她流泪,
五个儿子,个个哭得很悲,
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
大堰河,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大堰河,含泪地去了!
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
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
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
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
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
大堰河,她含泪地去了。
这是大堰河所不知道的:
她的醉酒的丈夫已死去,
大儿做了土匪,
第二个死在炮火的烟里,
第三,第四,第五
在师傅和地主的叱骂声里过着日子,
而我,我是在写着给予这
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
当我经了长长的漂泊回到故土时,
在山腰里,田野上
兄弟们碰见时,是比六七年前更要亲密!
这,这是为你,静静地睡着的大堰河
所不知道的啊!
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
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
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
呈给你拥抱过我的直伸着的手,
呈给吻过我的唇,
呈给你泥黑的温柔的脸颜,
呈给你养育了我的乳房,
呈给你的儿子们,我的兄弟们,
呈给大地上一切的
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
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
大堰河,
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
你的儿子,
我敬你
爱你!

诗评

艺术表现上,全诗不押韵,各段的句数也不尽相同,但每段首尾呼应,各段之间有着情感的内在联系。不追求韵脚和行数,但排比的恰当运用,使诸多意象纷繁和谐。这些使得全诗流畅通俗并且蕴蓄着丰富的内容。诗人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出典型的意象,以散文式的诗句表达出一种奔放的气势和优美流畅的节奏,完美体现了艾青的自由诗体风格。

地之子(李广田)

原文

我是生自土中,
来自田间的,
这大地,我的母亲,
我对她有着作为人子的深情。
我爱着这地面上的沙壤,湿软软的,
我的襁褓;
更爱着绿绒绒的田禾,野草,
保姆的怀抱。
我愿安息在这土地上,
在这人类的田野里生长,
生长又死亡。
我在地上,
昂了首,望着天上。
望着白的云,
彩色的虹,
也望着碧蓝的晴空。
但我的脚却永踏着土地,
我永嗅着人间的土的气息。
我无心于住在天国里,
因为住在天国时
便失去了天国,
且失掉了我的母亲,这土地。

诗评

它以浑厚深远的意境、清新醇美的语言、舒缓而庄重的笔调,把对大地母亲的一往情深传达得炽烈而深沉。

我从CAFE中出来……(王独清)

原文

我从CAFE中出来,
身上添了
中酒的
疲乏,
我不知道
向哪一处走去,才是我的
暂时的住家……
啊,冷静的街衢,
黄昏,细雨!
我从CAFE中出来,
在带着醉
无言地
独走,
我的心内
感着一种,要失了故国的
浪人的哀愁……
啊,冷静的街衢
黄昏,细雨!

诗评

居留海外,诗人常常流连于咖啡馆与酒吧间,放浪形骸,以酒精驱逐远离故国的悲伤。

这首诗创造出青年人醉酒后的“踯躅”和黄昏细雨中的“街衢”这样两个有别于其他新诗的新奇意象。在黄昏的细雨中,一个醉酒的青年在冷清的街上踉跄地走着,不知何处是自己的住处,潦倒、悲伤、凄苦。这首诗仅用酒醉后的具体意象与黄昏时分的环境点染,把一个海外游子远离故国没有“住家”的哀愁表露得十分经典,也为这首诗定下了寂寞或被后人说成是颓废的情调。

构成回环往复,朗诵起来,形成一种复沓的音乐美。从外观看去,完全是醉汉摇摇晃晃行走轨迹的复现,语无伦次的断续,成了浪子失去故国无家可归的心灵碎片的载体。句式的长短参差,也契合了醉汉的情绪。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林徽因)

原文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无意中闪,
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
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你是天真,庄严,
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
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
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中期待的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诗评

徐志摩当时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可我并不是他心目中所想的那一个。

诗中美丽的意象、纯净的意境,就像四月天刚刚萌发的春意,温柔、绵软,如微风拂面,让人从身体到心灵感受到一种愉悦的震颤。诗中那属于春天的“细雨点”“雪化后那片鹅黄”“新鲜初放芽的绿”和“燕在梁间呢喃”等意象在华美的修饰中更可见清新自然的感情流露。

这首诗的魅力并不仅仅在于意境的优美和内容的纯净,还在于形式的纯熟和语言的华美。诗中意象美丽而无丝毫雕琢之嫌,重重叠叠的比喻愈加衬出诗的意境和纯净。在形式上,诗句讲求格律的和谐、语言的雕塑美和音律的乐感。

春天的心(林庚)

原文

春天的心如草的荒芜
随便的踏出门去
美丽的东西到处可以拣起来
少女的心情是不能说的
天上的雨点常是落下
而且不定落在谁的身上
路上的行人都打着雨伞
车上的邂逅多是不相识的
含情的眼睛未必是为着谁
潮湿的桃花乃有胭脂的颜色
水珠斜打在玻璃车窗上
江南的雨天是爱人的

诗评

表现了这位“少女”在出门时顿生一种无所适从的心态和青春期固有的复杂心绪。 诗的开头以“草的荒芜”比喻“少女”身心的寂寥,正是由于心的荒芜,才容易为外界那些美丽的事物所吸引、所感动,于是,“少女”要“随便的踏出门去”。这里的“随便”一词是全诗的“诗眼”,整首诗所表现的正是这种似乎既有所盼又无所待的随便出门走走的适意感。

早春时节,万物生机勃发,唤醒了成熟少女的一颗善感之心,然而“少女的心情是不能说的”,于是“少女”就把心思外化到自然景物上:她发现“天上的雨点常是落下”“不定落在谁的身上”“行人都打着雨伞”“车上的邂逅多是不相识”“含情的眼睛未必是为着谁”,“少女”这种飘忽的思绪说明她的多思善感。全诗不尚修饰,语言平白如话,诗句之间的跳跃性大,初读时不易把握。但细读就可以清晰地感觉到它的情节性。

义勇军进行曲(田汉)

原文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
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前进!前进、进!

诗评

伴随着抗日战争的烽火、解放战争的硝烟,这首歌响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成为代表中华民族最强音的一支战歌。特别是田汉写出“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和“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两句超越历史时代的诗句,从而让歌词具有深刻的历史感和超越时空的历史启迪和警示价值,加之聂耳高超的大师级音乐处理,《义勇军进行曲》已成为中华民族心底永恒的旋律,因而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义勇军进行曲》词曲高昂激越、铿锵有力、鼓舞人心、催人奋进。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强烈愤怒和反抗精神。像催征的号角,将感情推向高潮。

阴天(方敬)

原文

忧郁的宽帽檐
使我所有的日子都是阴天。
是快下久旱的雨?
是快飘纷纷的雪?
我想学一只倦鸟
驮着低沉的天色
飞到温暖的阳光里。
我要走过一块空地
去访我的朋友。
我要到浓荫下
去访我亲切的记忆。
我是夏天的梦者。
忧郁的宽帽檐
使我所有的日子都是阴天。

诗评

《阴天》写的是自然界的天象,也是诗人心情上的“阴天”。在渲染“阴天”阴郁沉闷压抑的同时,明显流露出诗人对晴朗“夏天”的向往。

五月的鲜花(光未然)

原文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
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
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
他们正顽强地抗战不歇。
如今的东北已沦亡了四年,
我们天天在痛苦中熬煎!
失掉自由也失掉了饭碗,
屈辱地忍受那无情的皮鞭!
敌人的铁蹄越过了长城,
中原大地依然歌舞升平;
亲善睦邻”和卑污的投降!
忘掉了国家更忘掉了我们!
再也忍不住这满腔的愤怒,
我们期待着这一声怒吼;
吼声惊起这不幸的一群,
被压迫者一起挥动拳头!

诗评

自诞生之日起,就成为抗战中声如春雷的文化呐喊,国人听到了鼓舞士气,敌人听到了心惊胆战。从激情的歌颂转为冷峻的描述,“敌人的铁蹄越过了长城,中原大地依然歌舞升平”,两相对照,令人愤恨不已。被压迫者一起挥动拳头”,直接发出了唤起被压迫者的吼声,副歌重复一遍,显得更加激昂有力,让唤起的抗日情绪在最高点释放。

断章(卞之琳)

原文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诗评

《断章》原是作者一首长诗中的一个段落。它表现了诗人从刹那的感觉中提升起的哲理与智慧。 诗人借此表达一种普遍联系的观念、相对和平衡的观念,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世和生命的感悟。一切都是深刻片面的,而人永远是“无知”的。

雨雪(金克木)

原文

我喜欢下雨下雪,
因为雨雪是你的名字。
我喜欢雨和雨中的小花伞,
我们可以把脸在伞下藏着;
我可以仔细比比雨丝和你的头发,
还可以大胆一点偷看你的眼睛。
我喜欢有一阵微风迎面吹来,
于是你笑了笑把伞转向前面;
我喜欢假装数伞上的花纹,
却偷眼看伞的红光映上你的脸;
于是我们把脚步放得更慢,更慢,
慢慢听迎面来的细语的雨点。
我喜欢春天的江南,江南的春天;
我喜欢微雨的黄昏,黄昏的微雨;
我喜欢微雨中小小的红花纸伞;
我喜欢下雨,因为我喜欢你。
但我更喜欢晶莹的白雪,
愿意做雪下柔软的泥。

诗评

这首诗写一对初恋的青年男女,撑着花纸伞漫步在春雨之中,聆听雨打纸伞的细语,表达了青年人纯洁无瑕的心态与纯真的情感。 花纸伞作为中心意象,描述在伞的遮盖下“我”的一系列动作与细节:看“你”的秀发,看“你”好看的眼神,看“你”微笑的脸,看“你”摆弄花纸伞,放慢脚步谛听雨打纸伞的轻快絮语,展示了一幅美妙的恋人共伞图。“雨”,是纯情的自然流露,略写“雪”,是深层感情愿望的表达,并且全诗在此作结,留给读者无穷的回味。但《雨巷》显得惆怅幽怨,低沉抑郁。而《雨雪》则不同,在当时的诗坛上,别有一番情趣。

花环——放在一个小坟上(何其芳)

原文

开落在幽谷里的花最香。
无人记忆的朝露最有光。
我说你是幸福的,小玲玲,
没有照过影子的小溪最清亮。
你梦过绿藤绿进你窗里,
金色的小花坠落到你发上。
你为檐雨说出的故事感动,
你爱寂寞,寂寞的星光。
你有珍珠似的少女的泪,
常流着没有名字的悲伤。
你有美丽得使你忧愁的日子,
你有更美丽的夭亡。

诗评

表达了诗人发自内心的对人世污秽的感慨,通篇写得美丽轻柔。她像“开落在幽谷里的花最香”,像“无人记忆的朝露最有光”,像“没有照过影子的小溪最清亮”。善感的心:莫名的悲伤常牵出无端的泪珠,无虑的岁月常引来一些美丽的忧愁,活现出青春期少女微妙的心态。

小楼(李白凤)

原文

山寺的长檐有好的磬声
江南的小楼多是临水的
水面的浮萍被晚风拂去
蓝天从水底跃出
小笛如一阵轻风
家家临水的窗开了
妻在点染着晚妆
眉间尽是春色

诗评

抒写江南水乡的美丽风情,洋溢着一种温馨的田园牧歌情调。 “眉间尽是春色”,这句诗不单是诗人对妻子的赞美,更是对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高度欣赏。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点,一是白描手法。钟磬声”与“笛声”,晚风拂去“浮萍”现出美丽的“蓝天”,“笛声”拂开楼窗现出“点染晚妆”的“妻”,使天然清绝的景和悠闲自在的人、清新悦目的田园风光和其乐融融的家庭气氛相互映衬。二是诗中的意象:“山寺”“磬声”“小楼”“浮萍”“笛声”极富古典诗意,而“拂”“跃”与“水面”“水底”,“钟磬声”“笛声”与“浮萍”“蓝天”“晚妆”又显得动静相映,声色俱现,极大地丰富了全诗的内涵。

松花江上(张寒晖)

原文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
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
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
什么时候,
才能欢聚在一堂?!

诗评

这首歌词强烈地触动了中国人民的亡国之痛,歌声所至,莫不唏嘘。全首歌词以倾诉的方式,用排比的叙述、发问和感叹,反复渲染,形成叙事和抒情兼有的特点,加上悲哀的曲调,真正是催人泪下;结尾一连三个哭诉的问句更是使人心碎。

为祖国而歌(胡风)

原文

在黑暗里 在重压下 在侮辱中
苦痛着 呻吟着 挣扎着
是我底祖国
是我底受难的祖国
在祖国
忍受着面色的痉挛
和呼吸底喘促
以及茫茫的亚细亚的黑夜
如暴风雨下的树群
我们成长了
为了明天
为了抖去苦痛和侮辱底重载
朝阳似地
绿草似地
生活含笑
祖国呵
你底儿女们
歌唱在你底大地上面
战斗在你底大地上面
喋血在你底大地上面
在卢沟桥
在南口
在黄浦江上
在敌人底铁蹄所到的一切地方,
迎着枪声 炮声 炸弹声底呼啸——
祖国呵
为了你
为了你底勇敢的儿女们
为了明天
我要尽情地歌唱
用我底感激
我底悲愤
我底热泪
我底也许迸溅在你底土壤上的活血
人说:无用的笔呵
把它扔掉好啦。
然而,祖国呵
就是当我拿着一把刀
或者一支枪
在丛山茂林中出没的时候罢
依然要尽情地歌唱
依然要倾听兄弟们底赤诚的歌唱——
迎着铁底风暴
火底风暴
血底风暴
歌唱出郁积在心头上的仇火
歌唱出郁积在心头上的真爱
也歌唱掉盘结在你古老的灵魂里的一切死渣和污秽
为了抖掉苦痛和侮辱底重载
为了胜利
为了自由而幸福的明天
为了你呵,生我的 养我的
教给我什么是爱,什么是恨的
使我在爱里恨里苦痛的 辗转于苦痛里
但依然能够给我希望给我力量的
我的受难的祖国

诗评

这首诗在写作特色上采用自由体形式,但又明显借鉴了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阶梯式”格式,全诗以激昂的语言、浩大的气势,把悲壮、真诚和义无反顾的热烈情绪一贯到底,行行诗句都直抒胸臆,朗诵起来如狂风卷巨浪一般震撼人心。全诗长短句的恰当运用,有利于表达诗人的战斗激情。

在地球上散步(纪弦)

原文

在地球上散步,
独自踽踽地,
我扬起了我的黑手杖,
并把它沉重地点在
坚而冷了的地壳上,
让那边栖息着的人们
可以听见一声微响,
因而感知了我的存在。

诗评

诗人的“手杖”虽小,“它沉重地点在/坚而冷了的地壳上”,但它所发出的这“一声微响”却敲响了整个世界。读者在这里透过千里传音已真切体会到这种穿透力。诗人以小搏大,看似漫不经心,却有强烈无比的力量,这就是诗人的内心感受与执着的深沉,这就是诗人长期积蓄的力量的发泄。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田间)

原文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敌人用刺刀
杀死了我们,
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
“看,
这是奴隶!”

诗评

体量虽小,却有核弹爆炸般的威力。如此震撼人心、发人深省的画面所形成的巨大冲击波撞击着国人的尊严,点燃了亿万民众心灵深处对侵略者的怒火,激发抗战军民同仇敌忾与敌人血战到底的斗志。此诗把抗日战争的性质、民族的尊严、国仇家恨呈现得淋漓尽致,表达了诗人对于全民抗战的深刻理解。

短诗在艺术上尤其在句法上看似平淡无奇,句式既不整齐又不押韵,完全散文化,但这恰恰体现了街头诗明白晓畅的大众化特点。全诗的结句:“看,这是奴隶!”简短而干脆的口语,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发人深省。而口语所形成的“鼓点式”节奏,又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鼓动性。

我爱这土地(艾青)

原文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诗评

抗战期间,山河破碎,国难当头,诗人选取“土地”作为自己歌唱的主题,容易打动国人敏感的神经。全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出现一连串歌唱的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自身形象,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诗人不回避“的”字的大量运用,在“土地”“河流”“风”“黎明”等中心词语前面,特意加上“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等修饰语,以突出展现对象的神采风貌,“汹涌”“吹刮”“林间”使歌唱的对象极具雕塑感。一般来说,写诗多半忌用或少用“的”字,因为“的”字一多,拖泥带水,冲淡了诗味。而这首诗采用了一系列“的”字组成长句,恰到好处地抒发了诗人缠绵而深沉的爱国之情。 土地和人民是艾青诗歌的主题,在抗战的大背景下,这首诗可以说是作者的自白。作者采用“直接”的抒情方式表达对土地的感情,显得更加动人。特别是结尾两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以自问自答的方式,倒装出因果关系的诗意。

黄河颂(光未然)

原文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
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歌词)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婉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诗评

这组诗歌雄健磅礴,深沉浑厚,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也是抗日战争时期悲壮的图画。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觉醒,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不屈服的斗争精神。 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它旋律激昂,音乐壮阔,气势磅礴,热情深切,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歌颂了黄河的宏伟气势和源远流长的历史。读者朗诵《黄河颂》时,眼前会不断闪现滔滔黄河的雄浑画面,奔腾于天际间汹涌澎湃的黄河水气势冲天

故事(唐祈)

原文

湖水这样沉静,这样蓝,
一朵洁白的花闪在秋光里很阴暗;
早晨,一个少女来湖边叹气,
十六岁的影子比红宝石美丽。
青海省城有一个郡王,可怕的
欲念,像他满腮浓黑的胡须,
他是全城少女悲惨的命运;
他的话语是难以改变的法律。
我看见他的兵丁像牛羊一样地
豢养,抢掠了异域的珍宝跪在他座旁。
游牧人被他封建的城堡关起来,
他要什么,仿佛伸手到自己的口袋。
秋天,少女像忧郁的夜花投入湖底,
人们幽幽地指着湖面不散的雾气。

诗评

揭露了地方流氓军阀对善良的西北老百姓惨无人道的蹂躏,也让读者深深敬佩一个正直诗人的良心和勇气。

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穆旦)

原文

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风扫着北方的平原,
北方的田野是枯干的,大麦和谷子已经推进村庄,
岁月尽竭了,牲口憩息了,村外的小河冻结了,
在古老的路上,在田野的纵横里闪着一盏灯光,
一副厚重的、多纹的脸,
他想什么?他做什么?
在这亲切的,为吱哑的轮子轧死的路上。
风向东吹,风向南吹,风在低矮的小街上旋转,
木格的窗子堆着沙土,我们在泥草的屋顶下安眠,
谁家的儿郎吓哭了,哇——呜——呜——从屋顶传过屋顶,
他就要长大了,渐渐和我们一样地躺下,一样地打鼾,
从屋顶传过屋顶,风
这样大,岁月这样悠久,
我们不能够听见,我们不能够听见。
火熄了么?红的炭火拨灭了么?一个声音说,
我们的祖先是已经睡了,睡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
所有的故事已经讲完了,只剩下了灰烬的遗留,
在我们没有安慰的梦里,在他们走来又走去以后,
在门口,那些用旧了的镰刀,
锄头,牛轭,石磨,大车,
静静地,正承接着雪花的飘落。

诗评

《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以冷峻的抒情笔调,深刻揭示了当时中国农村的生存面貌,虽写的是中国北方的农村,却正是饱经沧桑的苦难民族的真实写照。

第一节以“风扫着北方的平原”为时空大背景开篇,描绘田野枯干、岁月尽竭、牲口憩息、小河冻结,到处没有生机,抒发民族遭受苦难的情形。孩子的哭声更加衬托出寒夜死一般的静寂。在静静的承受中,不屈的民族正在孕育着粉碎寒冬的闪电和响彻云霄的春雷!

这首诗从景物和人物两个角度,采用萧索凄清的意象,使人如临其境、不寒而栗,全诗沉郁而不悲观,给人以深沉、凝重、悲壮之感。诗中运用排比式铺排,句式既整齐又错落,生动自如地呈现出诗人对民族前途命运的深沉思考。

小时候(绿原)

原文

小时候,
我不认识字,
妈妈就是图书馆。
我读着妈妈——
有一天,
这世界太平了:
人会飞,
小麦从雪地里出来,
钱都没有用……
金子用来做房屋的砖,
钞票用来糊纸鹞,
银币用来漂水纹……
我要做一个流浪的少年,
带着一只镀金的苹果、
一只银发的蜡烛、
和一只从埃及王国飞来的红鹤,
旅行童话王国,
去向糖果城的公主求婚……
但是,妈妈说:
“现在你必须工作。”

诗评

绿原最初以一种单纯、透明、充满幻想的“童音”方式登上诗坛。这首诗联想奇特、想象唯美,拟人化手法的运用营造了一个美丽动人的童话世界,读后令人回味不尽。

黎明的通知(艾青)

原文

为了我的祈愿
诗人啊,你起来吧
而且请你告诉他们
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
说我已踏着露水而来
已借着最后一颗星的照引而来
我从东方来
从汹涌着波涛的海上来
我将带光明给世界
又将带温暖给人类
借你正直人的嘴
请带去我的消息
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
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
请他们来欢迎我——
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
打开所有的窗子来欢迎
打开所有的门来欢迎
请鸣响汽笛来欢迎
请吹起号角来欢迎
请清道夫来打扫街衢
请搬运车来搬去垃圾
让劳动者以宽阔的步伐走在街上吧
让车辆以辉煌的行列从广场流过吧
请村庄也从潮湿的雾里醒来
为了欢迎我打开它们的篱笆
请村妇打开她们的鸡埘
请农夫从畜棚牵出耕牛
借你的热情的嘴通知他们
说我从山的那边来,从森林的那边来
请他们打扫干净那些晒场
和那些永远污秽的天井
请打开那糊有花纸的窗子
请打开那贴着春联的门
请叫醒殷勤的女人
和那打着鼾声的男子
请年轻的情人也起来
和那些贪睡的少女
请叫醒困倦的母亲
和她身边的婴孩
请叫醒每个人
连那些病者与产妇
连那些衰老的人们
呻吟在床上的人们
连那些因正义而战争的负伤者
和那些因家乡沦亡而流离的难民
请叫醒一切的不幸者
我会一并给他们以慰安
请叫醒一切爱生活的人
工人,技师以及画家
请歌唱者唱着歌来欢迎
用草与露水所掺合的声音
请舞蹈者跳着舞来欢迎
披上她们白雾的晨衣
请叫那些健康而美丽的醒来
说我马上要来叩打她们的窗门
请你忠实于时间的诗人
带给人类以慰安的消息
请他们准备欢迎,请所有的人准备欢迎
当雄鸡最后一次鸣叫的时候我就到来
请他们用虔诚的眼睛凝视天边
我将给所有期待我的以最慈惠的光辉
趁这夜已快完了,请告诉他们
说他们所等待的就要来了

诗评

一连串的排比铺陈,由纷至沓来的意象来连接,形成波涛汹涌的节奏,一个又一个画面不断呈现,冲击着读者的心扉。读这首预言“黎明”的诗,仿佛呼吸到了清晨林间鲜亮而清新的空气。诗人不断地运用排比句式,造成黎明即将君临一切、唤醒一切的表达效果,两行一节的结构也体现出简洁明快的格调。

春(穆旦)

原文

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
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
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
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欢乐。
如果你是醒了,推开窗子,
看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
蓝天下,为永远的谜蛊惑着的
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
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
你们被点燃,卷曲又卷曲,却无处归依。
呵,光,影,声,色,都已经赤裸,
痛苦着,等待伸入新的组合。

诗评

《春》这首诗既写了大自然的蓬勃生机与欲望,也写了诗人“二十岁”的青春被欲望点燃“却无处归依”的迷惑,表达诗人渴求建功立业的情绪。

表达了“二十岁”的人在青春期常有的寂寞、困惑、躁动、痛苦以及渴求新生的人生体验。

这首诗在艺术上不同于一般伤春咏怀之类的作品,它在情感表达上更强烈、更真实、更贴近青年人的实际。全诗运用拟人、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把诗人心中复杂的感受具象化了,使全诗语言充满张力,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囚歌(叶挺)

原文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也深深知道——
人的躯体怎能从狗的洞子爬出!
我只期待着,那一天
地下的烈火冲腾,
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
得到永生!

诗评

它写在囚禁叶挺的渣滓洞集中营牢房的墙壁上。全诗恰似脱口而出又不用典故,但意境表达清晰完整,感情炽烈,气势豪迈,强烈地表达了诗作者对专制统治的憎恨和对自由的热切向往,以及为有尊严的自由不惜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第一节写敌人给了囚禁者两种选择:“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并且那门外还有魔鬼的引诱:“——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此诗开篇以“人”与“狗”、“门”和“洞”作对比,即从自由、尊严同监禁的矛盾冲突入手,来表现革命者对自由的渴望和对尊严的捍卫。

《囚歌》于生动准确的喻象中寄寓着强烈的爱憎,直抒胸臆里升腾着崇高的革命激情。自由与监禁,死亡与永生,对立统一中包含着深刻的社会思考与超越时空的生命意识。诗中运用象征和对比的手法,向人们展示了革命者坚强的革命意志、崇高的革命气节和奋斗到底的革命精神。全诗节奏铿锵,感情深沉。郭沫若曾赞扬这首诗“才是真正的诗”。

向日葵(王亚平)

原文

金黄的、庄严的向日葵,
把花朵朝着太阳开放。
太阳把多光的羽箭,投射到
她明静而柔美的花冠。
她有战士的崇高品德,
她嘲笑睡倒在黑暗中的小草。
夜里,风雨打落她的花瓣,
早晨,她依然朝着太阳。

诗评

有些人精神崩溃了,消沉下去,以致被黑暗吞噬。金黄的”向日葵每天围着太阳转,而太阳也把光线“投射到她明静而柔美的花冠”,给她以生命之源泉,给她以爱抚和温暖。这就给人以启示:只有向往光明,才是生命的坦途。

三代(臧克家)

原文

孩子
在土里洗澡;
爸爸
在土里流汗;
爷爷
在土里葬埋。

诗评

这首诗由三个排比句组成,像三个特写镜头,真实再现了旧时代中国农村祖孙三代的生活画面:“孩子/在土里洗澡”,写一个农家小孩在有积水的“土里”玩耍,泥土是他唯一的玩具。“爸爸/在土里流汗”,写“孩子”他爸爸,一个壮年农夫,正在泥土里弯腰劳动,辛劳的汗水滴在泥土里。“爷爷/在土里葬埋”,写“孩子”他爷爷,一个辛勤劳作了一辈子的老农,就躺在这用泥土掩埋的草坟里。这三个特写镜头在空间上是并列的,在时间上是承续的。中国农民生于泥土,长大后“面朝黄土背朝天”,人老故去最终又归于泥土。从儿子到爸爸到爷爷,循环往复地“洗澡——流汗——葬埋”,这就是中国农民的生存写照。

泥土(鲁藜)

原文

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
就时时怕被埋没的痛苦
把自己当作泥土吧
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

诗评

第一节道出了引人思索的生活哲理,告诫人们不要孤芳自赏,自视特殊,从而陷入个人利益的泥坑中不能自拔。这首诗写得朴素而清丽。采用格言式诗体,把审美意象与哲理意味交融一体,避免了枯燥乏味的说教,将“珍珠”与“泥土”对比,使朴实无华与爱慕虚荣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让人在强烈的对比中潜移默化地获得深刻教益。

街头(废名)

原文

行到街头乃有汽车驰过,
乃有邮筒寂寞。
邮筒PO
乃记不起汽车的号码X,
乃有阿拉伯数字寂寞,
汽车寂寞,
大街寂寞,
人类寂寞。

诗评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行走在街头上的一次所见所思。广袤的大千世界,众生熙熙攘攘,但缺乏交流,互不理解,全诗写的是生存的实质,道出了这种比邻若天涯的世间万象。如果彼此缺乏亲切的问候,只满足于木然地生存,也同样是寂寞的。 《街头》的语言极为通俗,但表达的诗思又极玄深,较好地体现了作者既珍视直觉,又执迷于玄思的艺术个性。

井(杜运燮)

原文

我是静默,几片草叶,
小小的天空飘几朵浮云,
便是我完整和谐的世界。
是你们在饥渴的时候,
离开了温暖,前来淘汲,
才瞥见你们满面的烦忧。
但我只好被摒弃于温暖
之外,满足于荒凉的寂寞:有孤独
才能保持永远澄澈的丰满。
你们只汲取我的表面,
剩下冷寂的心灵深处
让四方飘落的花叶腐烂。
你们也只能扰乱我的表面,
我的生命来自黑暗的地层,
那里我才与无边的宇宙相联。
你们可用垃圾来使我被遗弃,
但我将默默地承受一切,洗涤
它们,我将永远还是我自己:
静默,清澈,简单而虔诚,
绝不逃避,也不兴奋,
微雨来的时候,也苦笑几声。

旗(穆旦)

原文

我们都在下面,你在高空飘扬,
风是你的身体,你和太阳同行,
常想飞出物外,却为地面拉紧。
是写在天上的话,大家都认识,
又简单明确,又博大无形,
是英雄们的游魂活在今日。
你渺小的身体是战争的动力,
战争过后,而你是唯一的完整,
我们化成灰,光荣由你留存。
是大家的心,可是比大家聪明,
带着清晨来,随黑夜而受苦,
你最会说出自由的欢欣。
四方的风暴,由你最先感受,
是大家的方向,因你而胜利固定,
我们爱慕你,如今属于人民。

诗评

这首诗通篇像是诗人与“旗”在对话,娓娓道来,显得朴素、亲近。全诗用拟人化的手法,给“旗”写形摹状,赋予“旗”鲜活的精神特征。

岁暮(袁可嘉)

原文

庭院中秃枝点黑干暮鸦,
(一点黑,一分重量)
秃枝颤颤垂下;
墙里外遍地枯叶逐风沙,
(掠过去。沙沙作响)
挂不住,又落下;
暮霭里盏盏灯火唤归家,
(山外青山海外海)
鸟有巢,人有家;
多少张脸庞贴窗问路人:
(车破岭呢船破水?)
等远客?等雪花?

诗评

岁暮时分倍思亲,无奈路远事杂,又一时回不去,这时见群鸦归巢,鸣声不断,诗人难免要作“鸟有巢,人有家”之叹了。

诗中接下来的“鸟有巢,人有家”与第一节写群鸦相呼应,让人顿生共鸣。结尾三句更精彩:“多少张脸庞贴窗问路人:车破岭呢船破水?等远客?等雪花?”意思是父母亲把脸庞贴着玻璃窗,向过往的行人打听孩子的情况

这首诗在艺术上借鉴了古典词曲的表现手法,诗句貌似平淡,但每个意象背后都有刺激人联想的内涵。两节诗采用不同的句式(或长或短,或描述或设问,有的还加了括号)、多变的视角(或自己,或对方,或旁人),淋漓尽致地讴歌了人间崇高的亲情,细节描写尤其震撼人心。

王贵与李香香(李季)

长诗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信天游,是陕北地区的民歌曲式。其特点是:自由灵活,比兴丰富;表现力强,音乐性强。“信天游”一般是两句一节,表达一个比较完整的意思。

以多种押韵方法来加强节奏感,使诗歌韵律灵活多变、和谐动听。长诗广泛采用经过提炼加工过的陕北农民口语,具有鲜明的地方民歌色彩,具备雅俗共赏的文化格调,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意蕴。

苦难的中国有明天(青勃)

原文

冻结的日子
有火
月黑夜
有灯
沙原上
有骆驼
土地下面
有种子
堤岸里头
有激流
鞭子底下
有咆哮
被污辱的
有仇恨
穷苦的人
有骨头
哭泣的天空
有响雷
打抖的冬天
有春梦
血汗灌溉的地方
有不凋的花
苦难的中国
有明天

诗评

诗展现在读者眼前的一组组白描和象征构成的意象,形成强大的冲击波。诗人用白描和象征的手法选取一个个细节、一组组画面,最后水到渠成引出一声有力的呼唤:“苦难的中国有明天”。这一声呼唤,像连声的春雷炸响在高空,像喷薄而出的朝阳瞬间普照大地,诗句到此戛然而止,但言虽尽而意无穷。这首诗句子简短有力,读起来像是擂响了咚咚的战鼓,直入每一位读者的心灵。

力的前奏(陈敬容)

原文

歌者蓄满了声音
在一瞬的震颤中凝神
舞者为一个姿势
拼聚了一生的呼吸
天空的云、地上的海洋
在大风暴来到之前
有着可怕的寂静
全人类的热情汇合交融
在痛苦的挣扎里守候
一个共同的黎明

诗评

那时的中国社会,就像暴风雨来临之前一样寂静、沉闷,但同时又让人时时感到黎明的曙光已然在望。

歌者的声音、舞者的姿态、暴风雨前的云和海洋,这四个单纯意象的并列组合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处于“蓄势”状态。

一个歌者在他宏亮的歌声唱出之前,总是“蓄满了声音/在一瞬的震颤中凝神”;一个舞者为向世人呈献一个最完美的“姿势(舞姿)”,几乎“拼聚了一生的呼吸”;而“在大风暴来到之前”,“天空的云、地上的海洋”为了“蓄势”,也有着可怕的寂静。这四个意象水到渠成地引出“全人类的热情汇合交融/在痛苦的挣扎里守候/一个共同的黎明”,暗示人民翘首企盼黎明到来的热切心境。

《力的前奏》以艺术的形式记录了那个“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代,此诗既有丰富的象征性意象,同时又包含有深刻的时代内容

爱(牛汉)

原文

小时候
妈妈抱着我,
问我:
给你娶一个媳妇,
你要咱村哪个好姑娘?
我说:
我要妈妈这个模样的。
妈妈摇着我
幸福地笑了……
我长大之后
村里的人说:
妈妈是个贫穷的女人
一个寒冷的冬夜,
她怀里揣一把菜刀,
没有向家人告别,
(那年我只有五岁,
弟弟还没有断奶)
她坐着拉炭的马车,
悄悄到了四十里外的河边村。
村里的人说:
妈妈闯进一座花园,
想要谋杀那个罪大恶极的省长,
被卫兵抓住,吊在树上,三天三夜,
当作白痴和疯子……
从此,远乡近里
都说妈妈是个可怕的女人,
但是,我爱她,
比小时候还要爱她。

诗评

全诗语言朴素浅显如拉家常,表达的母子之情却含蓄深沉。全诗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塑造了一个刚直不屈、性格丰满的“母亲”形象,有着生活实感,自问世以来,广泛赢得读者喜爱。

金黄的稻束(郑敏)

原文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的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诗评

《金黄的稻束》以劳动的结晶物——站在“秋天的田里”的“金黄的稻束”酷似“疲倦的母亲”;一切劳动的收获,均源于“伟大的疲倦”,进而升华为一种人类精神来歌颂,抒发了一曲伟大思想者的颂歌、一曲无私奉献者的颂歌。

稻束的“疲倦”被升华了,这种“伟大的疲倦”作为一种人类精神,被寄寓在“金黄的稻束”那里,使它成为永恒的奉献者、漫长的隐忍者、深重的忧患者的共同“雕像”。

在雕像般的意象中凝结着澄明的智慧与静默的思想。写的是平凡的景物,全诗却具有凝练、含蓄和无穷的韵味。

秋郊遥望(徐訏)

原文

淅沥黄昏的秋雨,
晚来在枝头点滴;
一夜的萧瑟,
换取了五更的沉寂。
云层里的阳光尚杳,
原野里的露水似霜似雪;
滔滔的江水长歌古今,
远行的游帆忽隐忽灭。
此地多少的征人远去,
无数的寒衾无人惋惜;
已散的家室在梦里团聚,
团聚的人儿在埠头离别。
怅立的山峰深锁忧郁,
晨醒的宿鸟似诉似泣,
两岸的枫叶摇摇欲坠,
零落的残星待人采撷。

诗评

《秋郊遥望》是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这首诗写诗人思念过去的那个美满的家园,而现在由于战争的侵蚀无法再回到那个家园的怅惘与悲叹。

《秋郊遥望》实际上是写遥望秋郊的景象,诗人依次写到“秋雨”“秋阳”“秋露”“秋水”“秋鸟”和“秋叶”等具象,独不见家乡的人儿在哪里。原来,人们在码头片刻团聚又在码头即刻分离,这与“宿鸟似诉似泣”何异?在诗人的眼前,那滔滔的江水在不停地流动,从古流到今也像是满怀着苦闷的游子。“山峰深锁忧郁”,像失意的人儿呆立在那里。看得见的景儿都是一片寂寞清冷景象。美满的家园不似从前,越是遥望越是惆怅。

这首诗艺术特色鲜明,首先是它采用古典诗词的意境意象,如“游帆”“征人”“寒衾”“埠头”“残星”,使诗意更加厚重。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如“露水似霜似雪”写秋深,“游帆忽隐忽灭”写帆远,“宿鸟似诉似泣”写鸟儿找不到归宿,用字惜墨如金,且叠韵增强了韵律感。秋雨“晚来在枝头点滴”“枫叶摇摇欲坠”“残星待人采撷”等短句饱含着浓浓的诗意,令人回味。

一串疯话(林徽因)

原文

好比这树丁香,几枝山红杏,
相信我的心里留着有一串疯话,
绕着许多叶子,青青的沉静,
风露日夜,只盼五月来开开花!
如果你是五月,八百里为我吹开
蓝空上霞彩,那样子来了春天,
忘掉腼腆,我定要转过脸来,
把一串疯话全说在你面前!

诗评

这是一首纯情少女含蓄的示爱诗。第一节写“我”的心里有“一串疯话”,已到了将说未说的时候,像一树丁香、几枝山红杏,正等着五月的风儿催开花蕾。这既是托物言情,又明显是直抒胸臆。

诗的第二节:“如果你是五月,八百里为我吹开/蓝空上霞彩,那样子来了春天,忘掉腼腆,我定要转过脸来,把一串疯话全说在你面前!”诗人在这里与其说是假设,不如说是约定,即只要“你”是五月的春风,为“我”吹开各色的花儿,那“我”就会把最动听的话儿——“一串疯话”说给“你”听。

《一串疯话》写得灵动、清新、明丽,视野开阔,极富画面感。作为新月派的才女,林徽因的这首诗作带有较多浪漫主义的气质。

无题(邹荻帆)

原文

我们将仆倒在这大风雪里吗?
是的,我们将。
而我们温暖的血
将随着雪而溶化
被吸收到大树的根里去
吸收到小草的须里去
吸收到五月的河里去。
而这雪后的平原
会坦露出来,
那时候
天青
水绿
鸟飞
鱼游
风将吹拂着英雄底墓碑…

诗评

写的是自然,而象征的是社会。最后,诗以风吹拂着英雄的墓碑作结,表达了一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在于句式长短不一,便于诗歌的意象奔涌和诗人的情感表达。“将吹拂……”这种虚拟的方式,暗含着诗人的悲壮之情和希冀之意。

诗中“天青”“水绿”“鸟飞”“鱼游”象征着祥和宁静的氛围;“大风雪”表面看是自然景物,实际指现实的战争和灾难,与之相应的“雪后的平原”喻指经历劫难后的国土。以常见自然现象入诗和象征手法的运用,使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而含蓄。

诗(唐湜)

原文

当汹涌的潮水退去,
沙滩才能呈现光耀的排贝,
诗如果可以在生活的土壤里伸根,
它应该出现在生活的胜利里;
果实是为了花的落去,
闪烁的白日之后才能有夜晚的含蓄,
如果人能生活在日夜的边际,
薄光里将有一个新的和凝;
看一天晴和,平野垂地而尽,
灰色的鸽笛渐近、渐近,
呵,苦难里我祈求一片雷火,
烧焦这一个我,又烧焦那一个我:
圆周重合,三角楔入,

诗评

这首诗写了新时代即将诞生,“潮水”退去“排贝”闪耀,花朵落去“果实”结出,“夜晚”过后“白日”闪烁;一切都是新的,给人以希望。全诗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壮阔的自然图画。运用的意象宏大广阔,如“潮水”“沙滩”“白日”“夜晚”“日夜的边际”“薄光”“平野”“火”。整首诗都透着诗人强烈的自我意识。

风景(辛笛)

原文

列车轧在中国的肋骨上
一节接着一节社会问题
比邻而居的是茅屋和田野间的坟
生活距离终点这样近
夏天的土地绿得丰饶自然
兵士的新装黄得旧褪凄惨
惯爱想一路来行过的地方
说不出生疏却是一般的黯淡
瘦的耕牛和更瘦的人
都是病,不是风景!

诗评

对比手法的广泛应用,极大地强化了读者的视觉形象。诗中既写了现实风景,也写了社会风景,并且把写实和象征巧妙地结合起来,在自然风景里看取社会人生的诸种风景,诗题取名“风景”其实是一种整体的象征。

这首诗运用对比、象征与反讽等修辞手法造成一种审美错位,尤其最后一句“都是病,不是风景”不仅点明了诗的主旨,而且直指题目,原来全篇做的是反题文章。“风景”这个诗题具有暗讽的意味,强烈地传达了作者炽热而冷峻的情绪以及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

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

原文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诗评

它包含了诗人对朋友的真挚怀念和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沉感慨。 这里的“我”与第一行诗句“走”都是单音顿,起到了舒缓语气的作用,与第四行诗合起来,寄托着诗人对人生的感慨,“我”等待着光明的到来,可“长夜漫漫”,四周依然是黑暗一片,“我”多么想与友人谈心、对话,可“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死者已彻底摆脱了黑暗的纠缠,这给生者加重了孤独感。 这首诗是典型的现代格律诗,读来很像古代的绝句,语言平实,语意深沉,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在黑暗中等待黎明的孤独的思想者形象。

漳河水 (阮章竞)

原文

漳河小曲
漳河水,九十九道湾,
层层树,重重山,
层层绿树重重雾,
重重高山云断路。
清晨天,云霞红红艳,
艳艳红天掉在河里面,
漳水染成桃花片,
唱一道小曲过漳河沿。

诗评

在创造性地吸取古典诗词,尤其是民歌民谣的营养方面做了成功的尝试。语言既质朴自然,又精练含蓄。全诗节奏感强,能诵能唱,便于流传。

江南(徐迟)

原文

火车在雨下飞奔,
车窗上都是水珠,
模糊了窗外景色。
火车车窗是最好的画框,
如果里面是春雨江南,
那就是世界上最好的画。
清明之后,谷雨之前,
江南田野上的油菜花,
一直伸展到天边。
只有小桥、河流切断它,
只有麦田和紫云英变换它,
油菜花伸展到下一站,下一站。
透过最好的画框,
江南旋转着身子,
让我们从后影看到前身。

诗评

《江南》这首诗是写诗人在火车上看到的春雨江南,诗人非常潇洒地借移动的火车检阅了江南的千里春色,写出了别样的江南,抒发了诗作者对广阔的江南原野独特的审美感受,吸引读者对江南景色更加好奇、更加向往。

这首诗的写法很奇特。首先是诗人选取一个特定的角度去表现广阔的生活画面。第一节实写春雨“模糊了窗外景色”。火车的窗框很小,江南的原野很大,但火车又是移动的,故而大面积的江南在雨中也是可以感受到的。于是第二节写诗人抛开实境的包围,主观认为火车的窗口里有“世界上最好的画”。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色是语言简洁精粹,白描和拟人化的手法运用自如。写景虚实结合、虚实相生,既发挥诗作者自己的想象,又邀请读者展开想象的翅膀,来共同完成对江南美景的欣赏。在创作中重视读者的介入和参与,为读者留下一个艺术欣赏的再创造空间,是现代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

有的人(臧克家)

原文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燃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在石头上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诗评

诗中深刻的思想内涵凝聚在简洁明快的诗句之中,抒情与哲理达到和谐统一。


续文见下篇诗文:《百年新诗代表作(1949—2017)》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088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715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361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099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0,987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63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486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75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40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18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05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190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50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80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52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51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37评论 2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