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口语写作?”这个疑问在看了曹寇的人物访记之后冒出来的。曹寇是提倡口语化写作。
那是真正活的语言。还有一个人对口语化写作乃至中国现代汉语做出很大贡献,那就是王朔,他哪怕现在不写,他也完全没有堕落,他是不会昏聩的
这曹寇的原话,可见他很支持口语化写作。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喜欢这种口语化的作品,读起来很痛快! 王朔的《看上去很美》,如今已经忘记了内容,只记得当时读的时候的新奇,文字原来也可以表达得这么直接。然而,等到读莫言的小说的时候,有时候会嫌弃,文字怎么这么直白甚至粗鄙。阅读的时候,一点都不能享受到文字的优美。这是不喜欢莫言的小说的第一个原因。大概就像一个颜控,虽然知道不是只要有颜值就好,但没有颜值万万不行。曾经有一段时间喜欢白落梅的《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不因为别的,就是字里行间优美的文字。有一次看到吐槽现在什么都叫文学的帖子了,看到有人评论,白落梅的文章不能代表文学,让楼主多介绍一些有文学的作品。当时看完想笑,感觉“文学”两字已经烂大街了,跟文字沾点边都可以叫文学。还有大家也太较真了。白落梅自己都没说过要代表当代文学,即使她的书成畅销书也不能说她就能代表当代文学。她的书能成畅销书,很大原因是她的文章行文优美,没有深度。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想享受看书的乐趣,又不想动脑,她的书不失为一个好选择。我不知道评论的人是想贬低她还是在抬高她。或者是嫉妒她的书畅销所以才说那样的话。从白落梅的书畅销,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优美的文字还是有很多人喜欢的。站在读者的角度,个人觉得过于强调口语化写作会削弱了作品的欣赏性。
或许,对口语化写作的追求是“五四”提倡白话文的延续。然而,我又觉得这不太现实。对于北方,口语化写作或许只是某些词的运用的区别。在南方,像我们属于闽南语系,完全是难以实现。王安忆在《大陆、台湾小说语言比较》里提到台湾作家跟大陆作家的语言差别。
陈映真先生说:为什么你们的小说语言那么自然亲切,好比一个人在你耳边对你说话;而我的发现则是:我从来没有期待过,汉语能有这么多种多样的运用方法,并且我意识到我们已将汉语本身的功能忽略很久了...........大陆与台湾的小说语言最表面的区别是:大陆小说语言口语化,这口语因带有极强的地域特征,因此也更加方言化与俗语化;台湾小说语言则是汉语技术化,即是语文化或书面化。
口语化虽然让文章变的自然亲切,但很大的特点是“带有极强的地域特征”。“旮旯”这个词很早就接触到,但很久以后,我才明白就是角落。这是一个北方方言词语,南方的我除了书本完全没机会接触这样的词,所以很久后才弄明白。
阅读是很个性化的东西,写作更是。要不要口语化写作到底还是看自己喜欢吧?当然,如果想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的话,大概这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像我这样自娱自乐的,其实不用考虑,怎么开心怎么来。所以,我考虑这个问题纯属要凑日更?恩,这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
无戒365极限挑战营 第9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