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时间中及其容易感到茫然
这种茫然是在许多次微笑选择中的屈从
大多数的时刻是没有感觉的,是《海边的曼切斯特》中的男主人公。虽然是在活着,但总是混沌的。
虽然人不能总是清明的,但绝大多数时刻的混沌无疑是种消耗。始终惶然的无知。
这种无知和恍然是否是一种礼物
是一种叫醒我的礼物,是一种身体今年机能的自我保护吗?
告诉我自己该停下来了。应该改变逻辑,将“取”换之为“舍”
舍掉过多的碎片信息输入,舍掉过多的噪音环境,而是试图去做出自己的选择,去找到包覆于巨石之中的内在。
把自己给放到一个好的环境中,一个存粹的让自己面对征途的状态。
把自己放到场域之中,把自己放到生活之中,而不是当一个局外人。
跟随自己的心,如果想要联系朋友,那就联系,至于对方反馈与否那是对方的选择。
跟随自己的心,去和自己的心辩驳,无论是肯定饱眠之后的心神充沛。还是在熬夜之后,感受身体的疲倦失控。当然还有吃饭时,感受事物的丰富滋味。喷香水时,感受自然香气的流动。甚至在吹风时的感受风划过皮肤的声音和温度。
对新生活的期许,对咖啡的品尝,对于生活的接纳。关于拥有时间的自由,关于拥有睡眠的自由,关于拥有孤独的自由。
那些丰富的自我的询问,那些被好作品包围的快乐,被书籍充满的富足。这些都构成了满意的生活。
美育
在昨晚之前,我一直在悄悄的准备远姐要来住宿的事情,但事实时最后也没来。现在心中有种明确的感受,我真的时花了太多的时间在准备很多根本不发生的无关紧要的事情上。
比如花来青岛吃什么,最终没有时间仅仅吃了一顿晚餐。比如浩文和海涛来青岛,事实证明因为成绩不来了。弟弟的陪护需要我牺牲最后一天的假期问题事实证明根本不需要我来操心。这些都是因为我习惯于计划的人格。这种计划在本质上是一种控制欲。但这都是小的控制,甚至是不控制也无关紧要的事情。而真正大的事情,我则反复在逃,比如要不要换住的地方,要不要换工作,身边有没有心动的男生之类。
其实很多时候空出来的不是代表着浪费了,而是有产生新的未曾预料之好的可能性。就像很多科学家的证明都是在睡梦中发生的。填满的过程看似是一种确定的得到的过程,却也因此失去了某种松驰性,这些松驰性的背后则可能是更加丰富的可能性。
确定性究竟时得到还是失去,其实是很难被定义的。
我们究竟是得到了某本书还是失去了看其他书的可能,这似乎就是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吧。
生活中的得与失似乎也是这样,确定的得到看似是最符合生物确定性的需求,但背后的失去确实也是实实在在存在着的。至于要做怎样的选择,确实也只能问自己了。因为任何一个其他人也无法知晓我们的需求。甚至大部分人的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需求。这些真实的困难的自我面对或许才是最值得思考的也是被几乎所有人所逃避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