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六点起床,和父母一起去家附近的禹王湖散步晨练。
走了约10分钟,我们到达禹王湖岸边的一大片绿草地,清晨的绿草挂满了晶莹的露珠,小小的绿芽像孩子一样玲珑可爱、充满生机,又如同大人般无比沉默,静静守候大地、等待阳光醒来。远远望去,仿佛一层闪闪发光的薄纱罩在草地上,白里透着绿色的肌肤。
草地不远处有一条宽宽的砖路,两大丛狼尾草分立路两侧,长势喜人。沿着路往里走几十米,就看见两座简约的深棕木亭,亭子房顶覆盖着参差不齐的干草,透露着原始美,装扮得自然。站在亭子下,一大片水面印入眼帘,对岸左前方还有一座秀美古朴的小亭子隔湖相望,岸两边的垂柳、杉树、银杏树、杨树等植被,高低参差不齐、颜色深浅不一、姿态形象各异,蔚蓝的天空倒影在澄净的湖水中,岸边连绵起伏的绿色也映在这片清澈里,颇有西北风光的韵味。
我站在岸边,心旷神怡,不由赞叹——这是何等壮美的景色!大自然随手一挥,便是一幅生机盎然的绝美画卷。这画卷是一个不可复制、奔涌不息的动态世界,透着一股魔力,无时无刻不与人类心灵相通。在它的丰富的生命内涵里,人类可以得到精神的治愈和灵魂的安宁。语言此刻是苍白的。
我站亭子下流连忘返,这时妈妈说后面还有更美的景色呢,我突然回过神,便跟随他们的脚步离开小木亭。
接着又看到几座木桥,或蜿蜒纵深,或笔直向前,沿着桥可以到达东面的观湖平台,一大片白茅旺盛地生长在平台两侧,风吹草动,白茅花穗轻柔地低头浅笑,荡漾了湖水,也拂动路人的心扉。
过了桥,沿着岸边的砖路继续走,出现三条岔路,延伸出不同方向,有通到湖心小岛的,有继续绕行湖面,还有一条是通往植物园东侧区域的,那片有座小山,山上有座小亭子,远远望去,亭子模样甚是乖巧可爱。我和父母选择了最后一条路,因为我想站在山顶小亭子里登高望远。
去往亭子路上,我们又路过了宏霞阁、湖心亭。由于年份久远又疏于修缮,阁楼和亭子外墙的彩漆掉落了大片,汉白玉石栏也被灰尘与风霜覆盖,黯淡了曾经的皎洁;附近的草木长势失控,无声而野蛮地占领了人类曾经的踪迹,荒凉得让人心里发寒。所幸阳光日渐强烈,阁楼的琉璃和残留的彩漆色彩更加耀眼饱满,仿佛在言说曾经的辉煌,所以从远处望去,还留有一丝以往的气势和复刻的古典美。
我正站在阁楼下四处张望,突然一道黑影划过眼睛,低头一看,原来是一小坨鸟屎落到我衣服右边的衣领处,再抬头一望,飞檐延伸出的细金属条上歇息着三只小鸟,其中的肇事小鸟完全没有觉察到自己给路人带来的意外烦恼。我只好自认倒霉,掏出纸赶紧擦试,然后挪挪站立的位置,免得再受二次伤害。但是小鸟也给我带了惊喜发现,从我站立的地方抬头望,三层飞檐对称得别致,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特别美,我忍不住拍了几张照。
照完,我们便直奔小山,小山不高,台阶一二百个,直直得通到山顶小亭子。由于父母膝盖不太好了,我就自己登上去。花了六七分钟到达山顶,结果大失所望,山下能看到小亭子,而到了山顶,亭子四周全被松树遮挡了视线,看不到山下半分景色。原来山下看到的只是亭子顶端部位,站在亭子里根本不能俯瞰大地呀!于是我扫兴地走下山脚,和父母又抄近路一起回家了。
在出口处,我们还发现了一间小书屋。从窗户外面隐隐约约可以看到里面有一排大书架贴着对面墙壁伫立着,中间摆放了几张棕色阅读桌椅,屋内少午绿植点缀得恰到好处,还有一排便民的雨伞架更添几分精致。阳光透过窗户照射进去,整个小书屋显得分外干净明亮,气质愈发清新简约,积淀得书香也逐渐升温,四溢出来,还未进,我的内心仿佛已经被照亮。试想,倘若读累了,透过三面落地窗,都可以望见外面的绿植郁郁葱葱,心情也会愉悦轻松,该有多惬意呀!我还好奇地驻足浏览了书屋玻璃门上张贴的阅读须知,并给父母简单转述一下,让他们明白这座书屋的功能。了解完书屋,我们仨都为这样的“美景+小书屋”组合拍手称赞。
这次晨间出行,美得意外,如同到访了一处免费小景点。只能说我的家乡越来越美了,城市人居环境也越来越好,城市文化功能越来越齐全,老乡们的生活幸福感也是越来越看得见、摸得着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