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好多公司打着共享+的旗号推出业务,除了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篮球、共享KTV、共享床铺、共享健身房,现在又出现了共享酒库。其实当今绝大多数共享+公司的经营型态与真正意义的“共享经济”都没啥关系,因为他们都是“重资产”的运营模式,自己投资所有的用品或设备,然后以租赁方式提供民众使用。所以这类模式严格说来只是把业者投资的用品,让不同人重复去租用而已。
比较夸张的是有些公司浑水摸鱼的借用共享经济名号,但其实做的还是传统的业务模式,例如有一家叫做摩酒的共享酒库,把像自动贩卖机一样的酒库放进他人经营的现成餐厅,消费者在贩卖机前选择想喝的酒,然后扫码付费取酒,请问这里面有哪一点跟“共享”有关?照这样下去,那么有天搞资金借贷的公司也可以说自己是“共享金融”(3年前的流行用语叫做P2P),电影院叫做“共享电影”,餐饮业叫做“共享吃饭”,洗浴中心叫做“共享洗澡”了…..。
当越来越多企业只是蹭热度乱用“共享+”的名号,迟早有一天模糊了共享经济的本质,让行业充满乱象,最终让“共享经济”因用到浮烂而令社会大众无感。我们最后也会发现“共享+”只是厂商将“租赁”或“消费”这个“旧酒”换上“新瓶”,以作为赚钱的手段,与“共享”无关,更不会为社会创造出什么新价值。
最后,让我借用美国知名的《Money》杂志财经作家Brad Tuttle写的一篇文章标题作为本文结尾:《我们能否别再假装共享经济都是有关共享吗?》( Can We Stop Pretending the Sharing Economy Is All About Shar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