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多的“罗辑思维”视频节目华丽转身,完成了从“流量引入”到“全职知识服务”的飞跃。在最后一期节目里,四十多岁的罗胖通过观察人间,认为芸芸众生可以划分为两类,即:
第一类人世界里的三个词:立场、感受和意见;
第二类人世界里的三个词:目标、方法和行动;
第一类人思维观念中各类方法概念模糊,目标不清晰导致行动没有指向性。第二类人思维观念中有清晰的概念,对于当下现状即自我认知清晰,有明确的目标及实施的方法步骤。
当然,还存在第三类人,即从第一种状态向第二种状态进阶的人。每一个积极进取,向往财务自由,努力脱离“固定模式”引力、“固定天花板”高度的人,都在这个中间状态,包括看这篇文章的你,写着篇文章的我。
第一个问题:两种人区别究竟在哪?
PLUS:两种状态没有优劣之分。可以说,两种状态是“个体”的人向上向前进化所经历的必然阶段。
(1)在工作心态上的表现案例
第一种:我和公司(工作)是两个存在,给多少钱干多少活,下班了别想让我加班,又不多给一分钱,万恶的资本主义老是榨取我们劳动人民的血汗。哎呀,该下班了,再耽误该误了晚上的“三生三世”了。
第二种:工作两个月了,终于摸清了公司的运行规律,财务、人事原来是这么玩的。哦,对了,晚上再学习下报表,以后开公司说不定用的找呢!
可以看出:第一种人工作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工资,眼界很少放宽至能力边界外;第二种人以“自我升级”作为工作的目的,工资是副产品,有探索精神。
(2)在思维模式上的表现
第一种:抵制“萨德”,抵制韩国没啥意义啊,幕后黑手是美国,应该抵制美国。额,还有,安装了萨德无所谓,大不了将来打仗的时候再给他打掉。
第二种:决不能再美国枪口下过日子,要守住底线,坚决遏制。一句话,大国博弈,狭路相逢,无可退路。
可以看出:第一种思维方式带有很强的“自圆其说”性,把国家关系降低到“人与人”的低维度层面来理解;第二种认识符合国家当前及未来发展利益。
第二个问题:如何完成第一种状态(混沌)到第二种状态(清晰)的进阶?
(1)靠时间磨砺与心智的逐步成熟(20-30岁左右)
无须解释,十年前的我们(大概20岁左右的工科男)大都沉迷于网游、脑残剧等虚拟世界,大把大把的时间像韭菜一样被无情的收割。
那时,我们心智发育远未成熟,思考模式也非常单一,简单到认为手里有了锤子,整个世界的问题都会是钉子。这时就算接触了先进的思考方式,就算有人告诉我们要提前思考财务、未来发展趋势等影响人生的关键问题,我们大都不会认真思考,更不会践行。
因此,有些东西急不得,只有靠时间这把“杀猪刀”才能解决问题。
(2)不断更正“概念”,并与已有知识体系进行“缝合”
有一个简单方法可以判断出一个人是否聪明,即,看他是否掌握了足够多的且清晰的概念,并能将各类概念编织成知识体系。
关于“概念”的范围可大可小。来,测试下。
“素数”和“质数”一样吗?
“时间”和“时刻”一样吗?
事件A发生后,事件B也发生了;所以B发生时,A也有可能发生吗?
三个问题涉及数学、时间认知、逻辑思考方面。通过一些最基本,也最简单最容易让人忽视的概念来测试自己的“概念观”是否完善。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的概念,对其有一个明晰的定位和认识,才能在“纷杂臃肿”的信息海洋中识别出有价值的部分,进而来与已建立的体系进行“缝合”,构建自己的知识王国。
(3)善于利用各类软件工具
经常会碰到这种类似说法,你肯定不陌生。
“WIN7用的顺手了,干嘛要换WIN10,又得重新熟悉!”
“每日日程用笔和纸记录挺好的,没必要进行电子化的记录!”
“Java挺好用的,再学习Python费力又麻烦,算了吧!”
......
我们始终要保持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用过正版WIN10的人,肯定可以发现它的优越之处;用过TOList和Evernote的人肯定了解其再提升效率方面的妙用;用过Python的人,对其设计的简洁性和易读性必定赞不绝口......
也就是说,对于新鲜事物,特别是新的工具(它是人类脑和手的眼神和扩充)保持接纳的态度,说明我们仍没变老,至少说,我们努力在与世界保持同步!
(4)持续写作
不多说,列举一下写作的好处。(借鉴了李笑来的观点)
读书使人完整,讨论使人完备,写作使人完善。
最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写作把概念交给别人。
写作是把自己同一时间重复销售多次的极少数方法之一。
写作是锻炼学习、思考、分析、沟通能力最直接、最低成本的方式。
写作是与世界对接最有效的方式,能得到来自世界的真实反馈。
写作可以记录过往,便于迭代纠错,让你看到成长的过程。(如若不写,你记得上周今天你干过的有意义的事和处理措施有缺陷的事吗?)。
写作是以身作则,进而教育下一代的最佳方式之一。
帮助你记下眼前的窘迫,提醒你要认真准备。
其实,这篇也是我自我认知升级的“中间产品”,写下来提醒自己的同时,也期望对一同在路上的你有所启发。
欢迎留言,我们一起探讨如何进行自我认知的迭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