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爬山吗?」成为这个夏天,互联网上最流行的梗。一句看似平淡无奇的话,让诸多听到的网友,不由感到后背发凉。
张东升把自己岳父岳母从山顶推下去的画面时,甚感惊悚,以至于认为这是一部悬疑片无疑了,等观看之后,才发现“讲了一个关于以爱之名行恶之事的故事”。
这部网剧改编自作家紫金陈的小说《坏小孩》,共12集。剧中讲述了沿海小城的三个孩子在景区游玩时无意拍摄记录了一次谋杀,由此带来几个家庭卷入一场阴谋诡秘的故事。自上线以来,该剧评分一路走高。连一向严苛的豆瓣网友,也有近40万人给这部剧打出8.9的高分。
演员章子怡也在微博推荐该剧,直言这是一部品质可以和美剧抗衡的“中剧”。
说起小孩和童年,大家都会联想到童话、美好、天真无邪。但剧里的朱朝阳,别人眼里的满分孩子却是用着极其残酷、冷血的毁灭性方式打造了一个细思极恐的童年,再以一层“童话滤镜”蒙骗着所有人,包括他自己。
而导致这一切的根源大部分是因为负分家长。
一 原生家庭的缺憾会对孩子影响一辈子。
隐秘的角落中三位小主角,每个家庭都不美满,一个比一个惨。
普普在福利院长大,父母早年去世,弟弟被其他家人领养,为救患有白血病的弟弟,和严良一起从福利院跑了出来。严良,小时候爸爸因吸毒被抓,被送去戒毒,最终变成神志不清的精神病因无人照顾,最终成了一个无人看管,性格耿直的野小子。
而全局的“焦点”主人公,朱朝阳是一个三好学生,平时沉默温顺,但他的家庭却是父母离异,父亲和另一个女人重组家庭,并有了他们自己的孩子朱晶晶。
偏心的父爱让孩子举起“尖刀”
爸爸朱永平几个细节就展现了这种父爱是何等的粗心。牌友注意到朱朝阳的鞋子旧了,父亲才故意说正要带儿子买鞋。
然而在买鞋后,父亲遇到自己的老婆妻子,又把朱朝阳晾在一边。父亲带朱朝阳喝糖水,却对朱朝阳说的话一点印象都没有。明明是父亲带儿子第一次来游玩的地方,却只有朱朝阳一人记得。
但即使是这样的父爱,仍然是朱朝阳极度渴望、想抓住不放的东西。
所以,妹妹那句“爸爸喜欢我,不喜欢你”,才会格外刺激到朝阳。他也很想知道妹妹那句话是不是真的,他小心翼翼地去试探。
当爸爸带他吃心爱的糖水,问他“你和妹妹的死有没有关系“时,他发现爸爸竟然在偷偷录音。那种被欺骗的失望,直接推动了他后来的变化。等两人离开后,朱朝阳碗里的糖水已经多了一只苍蝇。父爱早已经掺杂了其他东西,不再像以前那样纯粹。
父爱,多了令人反感的苍蝇。
强势窒息的爱,让孩子沦为“工具人”
对朝阳来说,父爱主要是敷衍、不足,而妈妈周春红的爱,极度的操劳、细致,却又让人窒息。表面上通情达理,实际上极度缺乏安全感;她失去了丈夫,所以要紧紧抓住儿子。
这个角色,其实也是很多父母的缩影。他们的身上,承载着生活的重压,自己遭遇过很多不公、委屈,失去过爱,他们就想把遗憾在孩子身上找补回来,结果却变成了压迫孩子而不自知。
朱朝阳一直以来都是年纪第一名,是家长眼中品学兼优的好孩子;耀眼的成绩下,却是不被看见的内心,和不被理解的痛苦和孤独。
母亲一直把朱朝阳看做自己的骄傲,对朱朝阳的控制欲极强,要求朱朝阳每次花钱都要记账,每天晚上要喝一杯热牛奶。不希望朱朝阳反抗自己,她可以上一秒为朱朝阳热牛奶,下一秒也可以粗暴地把朱朝阳嘴边的奶抹去。
朝阳身材羸弱,性格不合群又不讨喜,经常忍受着校园暴力。
当老师向朝阳妈妈反映情况的时候,妈妈关注的重点却只有学习成绩。妈妈却觉得老师小题大做,甚至神色不悦地反击:学生本来就不需要交朋友,就是一切以学习为主,其他都不重要。
面对这一切,朱朝阳早已习惯了压抑自己,甚至也习惯了这种阴郁的生活。只管好好学习,快点长大,逃离童年。
中国是一个注重伦理的文化,充满着各种对父爱、母爱的歌颂,很少会看到质疑这种爱会有什么问题。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是伴随一生的伤疤。朱朝阳始终怀揣着对爱的执念,越是得不到,越渴望得到。恶的种子被一步步催化,最终成长为恶之花。
二 认为孩子没有秘密,是我们大人的无知。
原著中,朱朝阳说:
“成年人眼里,刚出生的婴儿到十几岁的学生,他们一概都视为小孩。几岁大的小孩当然很简单,撒的慌也容易识破,可是到了十几岁,小孩已经不再单纯了,可是他们还是把小孩想象得很简单”。
用一句话来形容朝阳:他的内心拥有一座巨大的火山,爆发只是时间问题。
一个人有多少秘密,就有多少力量。朝阳的力量,正是来自于他内心藏着的秘密。朝阳藏着什么?首先自然是三桩命案的真相。《隐秘的角落》给了观众上帝视角,没有悬疑,一上来就告诉你凶手是谁。但真正目击了三桩命案,并深处矛盾中心的人,只有朱朝阳。
知道全部真相的朝阳,表面看上去依然人畜无害,云淡风轻,在妈妈的眼里,依然是个只知道做题喝奶的孩子。
“等你长大了,就什么事都没了。”此时的母亲,反而比朝阳天真太多。
剧中有两场戏很有嚼头,分别是朝阳和父母的对手戏。在丧女之后,父亲把心转到了朝阳身上,主动请儿子吃饭,还送上了一副泳镜。言谈间,父亲点了一句,“晶晶死的时候你在场吗?”
朝阳的眼神突然变得犀利,从下往上看,他很明白,父亲已经开始怀疑他了。后面父亲去上厕所,朝阳从父亲的包里翻出了录音笔,也印证了他的推测。父亲在想什么,父亲的转变是为了什么,父亲要筹划什么,朝阳都很清楚,甚至比父亲自己都清楚。
但他依然乐呵呵地收下了泳镜,跟父亲游泳的时候,还是像个天真的孩子。
他记得父亲的背叛,记得继母的冷眼,记得严良和普普的纯真,记得母亲当年的决绝和现在的不堪,也记得张老师犯的罪。
他明白父亲的痛苦,也明白母亲的执念,他甚至明白同样喜欢笛卡尔的张老师内心的拉扯。整部剧的黑暗像刀一样一下下刻在朝阳的心里,但他什么都没说。
三 关注未成年人,不妨从关注自己做起。
说起所谓“原生家庭”,作为家长,你对孩子的影响,并不取决于家庭的架构。重组家庭也好、单亲家庭也罢,最重要的是,作为父亲母亲,你是什么样的人。至于什么“子女的成长必须要陪伴”,更是扯淡。言传身教,关键不在“传”和“教”,症结在“言”和“身”。
“原生家长”是何等德行,子女就会有样学样。
你告诉你儿子爸爸有苦衷得离开,就可以爽约;
你告诉你儿子王瑶阿姨也不容易,还是撒谎吧;
你告诉你儿子妈妈和马主任的事,小孩子不懂;
你告诉你儿子爸爸已经不太记得,糖水铺的事;
你告诉你儿子妈妈和爸爸的离婚,是他先出轨……
父母告诉孩子要孝敬老人、尊敬师长,自己天天跟婆婆吵,跟公公争,孩子怎么懂得礼貌?
父母告诉孩子要见贤思齐、乐于助人,自己天天污言秽语、怨天尤人,孩子怎么懂得善良?
父母告诉孩子要践约守信、是非分明,自己天天食言负约、妥协将就,孩子怎么懂得诚实?
父母告诉孩子要勤俭节约、知恩图报,自己天天狐朋狗友、花天酒地,孩子怎么懂得珍惜?
假若说,朱朝阳未来就是升级版的张东升。我们谁都不敢保证,自己的孩子,不会是强化版的朱朝阳。
你给了孩子没有争执、没有缺憾、没有暴力、物质富足的,所谓“完整的、和谐的、有爱的原生家庭”,却不能改变现实——你我,不见得比周春红、朱永平、叶军、张东升、唐老师、王老师高明。
你我,不过在自视好人罢了。
其实,大陆近来的一些青春片,比如《少年的你》《过春天》《狗十三》等等,都是以家庭故事作为其底色。在我们这种伦理重于一切的文化中,家庭里面,常常藏着最大的政治、最幽微的人性。坏孩子不是天生的,每个坏孩子的形成,都是原生家庭影响下的人格与成人世界规则的一次碰撞。
内心强大的孩子,撞而不倒;内心纤弱的孩子,一撞就撞出了大问题。
如果你相信童话,经历这次碰撞,每个孩子都得到了成长,心灵得到了涤荡。
如果你不信童话,经历这场劫难,每个孩子都失去了童真,心里洒满现实世界的荆棘。
心理学上有个爱的空杯理论。做父母的,得要记得经常去给孩子的杯子加水。朱朝阳的杯子,空的太久了,已经干涸成荒漠。教育或许已经解决不了问题,就连爱,可能都太迟了。
幸好,这只是电视剧。
幸好,现实中的大人都还有大把大把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