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世界尽头的咖啡馆》时的我,是满足和好奇的。满足的是在书中领悟到了非常深刻的道理,比如从绿海龟的故事中,我感悟到做事情只有顺势而为才能事半功倍。从商人和渔夫以及迈克在哥斯达黎加海滩的故事中感悟到只要确定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那就不要等待,立即开始行动,哪怕每天靠近目标一点点,终有一天定能达到。好奇的是约翰在离开咖啡馆之后到底产生了怎样的变化。同时我也开始思考两个问题
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我认为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再知道作者又写了《重返世界尽头的咖啡馆》时,我的内心对作者充满了感激,迫不及待的打开书用两天时间阅读完了。
当读到多年以后约翰在夏威夷骑单车时意外的又遇到了那家“你为什么来这里咖啡馆”时,我跟约翰一样激动。读到无比焦虑的杰西卡跟约翰当年一样误打误撞进入到咖啡馆时,我会心的笑了,我知道杰西卡一定会在咖啡馆得到救赎。杰西卡遇到的问题同样是自认为“挺好的”生活却过得无比焦虑……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中的约翰,跟《重返世界尽头咖啡馆》中的杰西卡,其实是大部分人现实生活中的缩影。约翰因为遇到家中不顺心的事情,在外出旅游散心的路上,遭遇堵车,扰乱了心情导致迷路。杰西卡因为边开车边打电话时手机突然没有了信号,停下车手忙脚乱的想关上车门但车钥匙总是不停的掉落,导致无比的紧张和焦虑。
这些通常被我称为“真倒霉”、“怎么这么不顺”的事情,其实都是因为我们不能冷静面对突发事件,影响到了心智带宽造成的。
面对杰西卡犹豫是走是留时?约翰及时出手帮助杰西卡选择留了下来。然后约翰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协同凯茜帮助杰西卡思考能够改变自己人生的三个问题:
你为什么来这里?
你在自己的游乐场中玩耍吗?
你有MPO吗?
刚开始,杰西卡跟约翰第一次到咖啡厅时一样,非常抵触这几个问题。通过凯茜的引导,杰西卡慢慢的打开了心扉,开始反思。
其实呢,当我们对一件事情产生抵触时,说明这件事情一定是对我们自身有影响的,这也正是需要我们反思的最佳节点。如果选择逃避,那么这个事情就会埋在心底,时不时冒出来扎自己一下;如果选择面对,找到根源,直击痛点,那它一定会知难而退,消失不见,同时我们也会得到提升。
走出舒适区对每个人来说都需要勇气和决心,也一定会产生阵痛。约翰将自己的转变过程不停地讲给杰西卡听,过程中迈克7岁的女儿艾玛加入了进来。活力十足的艾玛带着杰西卡玩了幼时最爱的荡秋千游戏,让杰西卡感受到了久违的快乐。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一定是开心的。杰西卡在小艾玛热情的带动下,越来越放松了。约翰也在小艾玛教杰西卡冲浪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迈克对小艾玛的成长,影响非常深刻。
小艾玛从基础动作开始讲解,讲到脚下刚开始感觉到浪来时,千万不要着急站起来,趴在冲浪板上,先用双臂调整好自己和冲浪板的位置与方向,然后再划水,等划到浪的中心时再站起来,就可以站板起浪了。否则,一开始就着急站起来,距离浪的中心还很远,就会被浪甩在后面。也就错过了这道浪。
看到这里,我突然感觉这个原理不就是跟实际生活一样的吗?做事情的时候,如果急于求成,是一定不会达到目标的。
小艾玛还告诉杰西卡,她爸爸曾经跟她说:即使错过了一道浪,也没有关系,千万不要因此抓狂,不然你就会错过第二道、第三道浪。你要相信,后面一定会有属于你的浪在等着你的。别把时间花在后悔上。
正如约翰在书中说的:多么微不足道的事情都可以以小见大。一个7岁小女孩说出了人生哲理。
在读《世界尽头的咖啡馆》时,我就特别喜欢看约翰和迈克的对话情节。在《重返世界尽头咖啡馆》这本书中,果然也没让我失望。迈克再回答约翰是如何教导小艾玛时,讲了一个他带着小艾玛去澳大利亚旅行时,住在露营车里的故事。
一向坚强的小艾玛,有天半夜两点醒来大哭不止,因为连续三周都在半夜醒来步行去上厕所,小艾玛崩溃了……当时迈克害怕会影响到其他露营的人休息,就对小艾玛采取了威胁的方式,试图让小艾玛停止哭闹,但是并没有效果。迈克很快冷静下来,让自己抽离出来,这时他发现了小艾玛的痛苦和无助,同时也发现自己的做法就是个傻瓜,因为太担心其他人却忘了世界上对自己最重要的那个人。
当迈克将自己从局内人变成了观察者后,很快就调整好了自己的状态。
迈克还用客人跟家人做了一个对比。假设家里来了客人,自己一定不会因为生另外一个人的气,而对客人大吼大叫。但通常会迁怒于爱人、孩子或者关系非常好的朋友。即:把自己珍爱的人邀请到自己的生命里,这比把人邀请到家中做客更重大。结果却拿这些本该好好珍惜的人当撒气筒。
读到“不要把气撒在刚好在场的人、或者你明知道比你弱小的人身上”“尤其不要因为你知道对方会原谅你,就把气撒到那人身上”这段话时,我深刻反省了自己。
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是参与者,但很少有人能做自己生活的观察者。完全沉浸在局内的角色让我们很难发现自身的问题
我决定从现在开始转变:要认识到你不仅仅代表着自己的躯壳,还代表着主宰你的躯壳中的灵魂。
我要开心地做自己,绝不做别人眼中的那个我,不在‘挺好’的状态中继续凑合。这是约翰在对杰西卡描述自己上次离开咖啡厅以后的经历时发出的心声。
人生就是一场大型游戏,它的全部意义就在于你是否能按照自己的心意活过一生,是否能意识到自己才是游戏的主宰,而非傀儡。
建起自己的游乐场,然后在里面想玩多久就玩多久。这既是杰西卡的感悟,也更是我的期待。
人生如戏,这是人类都认可的说法。但是剧本是谁写的呢?你的生活是按照既定的剧本,还是要自己创建属于自己的剧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的回答当然是创建属于自己的剧本,但是谈何容易。我们的生活就像约翰形容的,如同困在盒子里,想要逃出盒子,需要有壮士一般纵身一跳的勇气,也许会众叛亲离,但是一旦逃出,就不会再想回去。
每个人来到世间的使命不同,如果找不到自己存在的意义,那么就要学会根据不同的角色给自己定位。时刻谨记自己的定位,带上最重要的事情向目标靠近,不要只做梦不行动。
迈克的朋友图图通过表演讲述了一个愚蠢的水手和他的独木舟的故事:一个水手想要划着独木舟去冒险,准备了太多别人建议路上能用到的东西,但唯独没有收拾好独木舟,无奈雨季来临,只要放弃。
这个故事多么像我们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思前想后,预想出一切可能发生的状况,但唯独没有开始行动。最终就会因为想象出来好多困难而放弃实施。也如同读到一本喜欢的书时,摘抄名词好句,做出详尽的思维导图,但并没有按照书中说得去做,也是做了些无用功。
人生道路上荆棘满布,如同大自然的雾气一般,没有谁能够抵挡得住。必须自己拨开云雾大步向前,也趁着还有力气披荆斩棘,不要等到走不动了才醒悟。
你可以活在信念中,也可以活在恐惧中,但无法活在两者并存的状态里。
坦然接受自己在不同时刻的不同身份,接受随之而来的独特精神力量和情绪。
你无法选择在哪儿出生,但是可以选择在哪儿停留。
你无法选择自己的身份,但可以选择和什么样的人来往。
非常感谢作者出版了《重返世界尽头咖啡馆》,让《世界尽头的咖啡馆》的故事得以延续;更加感激推荐阅读这两本的贝总,通过阅读我的灵魂得到了洗涤。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让我不断的跟自己和解,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
一本书读完,可能很快就忘干净了,好比竹篮打水,是一场空。
但是竹篮经过一次次水的洗礼,会一次比一次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