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教师上好每一节课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方案要求“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正确政绩观,不得下达升学指标或以中高考升学率考核下一级党委和政府、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不得将升学率与学校工程项目、经费分配、评优评先等挂钩,不得通过任何形式以中高考成绩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严禁公布、宣传、炒作中高考“状元”和升学率。对教育生态问题突出、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依规依法问责追责。”“各地要创新基础教育教研工作指导方式,严格控制以考试方式抽检评测学校和学生。创新评价工具,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开展学生各年级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
方案从国家、省、市、县等层面逐级传达,可是现实还是依旧。不过唯一改变了考试的名称,由以前的质检考试变成检测考试。考试的性质没有发生任何的变化,依旧根据成绩对于老师进行相应的惩罚。
据一位朋友讲,他的孩子所在班级要进行全区的质检考试。自从接到通知起,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每一天早晨到校变成了七点二十分,中午变成了一点二十。每天早晨到校之后,就是背诵语文和英语,中午到校背诵品德和科学。除了背诵之外,就是大量的做试卷,进行刷题。朋友比较头疼的事情是,孩子的英语成绩很高,但是单词的读音有问题,课文更是不会朗读。英语课,老师只是让学生画出重点句型,让学生去领着读,然后就是大量的训练。无论是区级教育局,还是学校,都认为这是一个好老师-----每一次统考成绩非常的高。这样的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英语成绩就会逐渐下降,他们没有自学的能力,没有学到英语的基础知识。单从考试的成绩来衡量,这是一位优秀的老师,学生都是优秀的学生,可是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这绝对是一个最不称职的老师,学生是最差的学生。以考试成绩简单的评价老师,让老师为了避免被惩罚的恶果,选择最简单的应对方式。老师获得荣誉,却要学生为之付出惨重的代价。教育教学本是一点一滴的慢慢积累的结果,却采取了粗暴的快捷方式。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绝对没有真正的捷径。所有的投机取巧都是违背教育教学规律。教育行政部门为了便于评价和管理,采取了简单的考试形式进行评价,这是一种懒政的行为,也破坏了教育的生态。老师没有心思去安心教学,就会想方设法进行提高成绩,而不是安心育人。教学育人成为空谈,只剩教学。抽考的导向是让老师变得投机取巧,而不是安心研究教育教学。
最让朋友气愤的事情,学校的道德与法治和科学这两门课程几乎就没有上课。接到质检的通知后,老师打印出知识点,让学生重复的背诵。最后,这两门课程的成绩非常好,都接近满分。面对这样的分数,不知道是高兴还是伤心?这样的成绩能够代表什么呢?孩子没有任何的学科收获,得到的只是一个分数。道德与法治本是学生走向社会的规则蓝图,而现在为了考试没有人去教孩子,只是让孩子背诵一些知识点。科学本是让孩子认识周围世界,培养孩子科学素养,树立正确的科学观,现在也沦为只是背诵知识点。从来没有做过科学实验,只是记住过考试的实验。几年小学,孩子获得很高的分数,却没有基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与道德与法治科目有直接的关系。几年的小学,孩子有很高的分数,却没有基本的科学素养,没有基本的实验意识和实验能力,与科学有直接的关系。如果这些科目加强平时的过程性检查,提高检查的质量,让老师把精力用在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学生的分数即使很低,也是教育的最大的成功。
把大量的时间用在抽考和用抽考成绩评价老师,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严重的破坏了教育的生态。老师的心思不是用在教育教学,而是用在提升成绩。提升成绩的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的刷题,不断的重复。而恰恰重复是抑制学生好奇心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最好的方式。应付考试的最好的方式,就是老师把所有的精力用在刷题、讲题和探究题,唯独不去研究学生。老师眼中都是题。学校的管理更是简单,只是不断的购买资料,不断的给老师加压,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让老师们一个个心惊胆战,活在恐惧,亟需逃离学校。同事之间更是尔虞我诈,没有合作,只有竞争。学生每一天来都是听题、刷题,再听题,再刷题。很多差学生成了陪读,老师没有正眼看过一次,更没有享受学校教育,反而受到更多的歧视。
不断的抽查考试,不会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只会破坏教育生态。少一点简单的考试,多一份平时的抽查。引导老师上好每一节课,比引导老师提升成绩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