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控制
语言和幻想 —— 控制冲动的策略
与学步儿谈论情绪和需要,有助于他们形成自我控制策略
- 清楚明白地说出家庭的情绪表达和文化原则,给学步儿树立一种观念,即什么样的情绪强度是不被接受的,什么类型的情绪是需要调节的
例如“不要大声吼叫,这样会影响爷爷奶奶休息”,“不可以哭闹,你已经是大孩子了”。
- 通过打消学步儿的疑虑或分心的谈话来帮助学步儿调节情绪的强度
例如,如果学步儿因为父母消失在视线中产生的不安全感而大哭,可以通过告诉学步儿“爸爸(妈妈)出去一会儿,你如果害怕的话,你可以叫爸爸(妈妈)”来打消其疑虑,亦或是在打针时告诉学步儿“打针只不过是被蛰一下,让学步儿相信并不是故意对他造成伤害”。 关于打针一事,鲁鲁在2岁5个月大时和奶奶约好去去打疫苗,就自己冲到社区医院去。然而那次只是吃”糖丸”,不用打针,结果宝宝追着医生问“阿姨阿姨,怎么不给我打针呀”,逗得医生哈哈大笑。 这说明宝宝已对打针一事不存在顾虑,尽管他依然会害怕打针(痛的时候还是会哭),但是他却能够给自己“大宝宝”的暗示,来调节自己的情绪,主动承受打针带来的后果。
- 成人告诉学步儿控制情绪的方法
例如,告诉学步儿回忆快乐的时光,或者唱歌,也通过偶像,仪式或者控制情绪的故事来教育学步儿
- 学步儿聆听和模仿成人对自己强烈的情感和冲动的谈论
关于模仿,鲁鲁2岁多一点就已经会模仿爸爸(妈妈)的行为和语言,来做交换角色的游戏。 他模仿爸爸,让爸爸坐下,然后安慰爸爸说:“我去买奶粉,马上就回来,你不要哭哟”,甚至还会使用爸爸对他使用的策略:“我先陪你玩一下,然后出去买奶粉,等我回来再陪你玩”。 在睡觉的时候,模仿自己的妈妈对妈妈说:“宝宝晚安”,还必须要求妈妈扮演宝宝的角色,对他说:“妈妈晚安”。
对生气情绪的控制
父母生气的次数以及表达生气的情绪对宝宝控制生气情绪的影响非常重要。一般来说,能表达生气而又不失去控制的学步儿,他们将在自主性发展中获益很大。帮助学步儿控制生气情绪的几种策略
- 忽略攻击
- 在附近安静区域“短暂”休息让情绪稳定
画个圈去站着
- 唤起和生气不相容的情绪,特别是对受害者产生移情
鲁鲁有时候生气,我就用平缓的语气跟他聊天,刚开始他还是在闹,说了几句之后,他就慢慢跟我聊天,忘记了生气的情绪
- 尽量少接触引起攻击冲动的刺激
比如宝宝打架,先把打架的宝宝分开,然后再慢慢安抚他的情绪,待情绪稳定之后再讲道理,最好能让他主动跟小朋友握手言和,不过鲁鲁现在还做不到这点,一般他会坚决说“不”,看来对攻击对象怨念很深呐。
- 说明对别人攻击的后果
- 说明可能导致生气或挫折的环境
给学步儿解释为什么会导致他生气,该怎么做去避免遭遇这种环境
冲动的控制
在2到3岁时期,学步儿开始逐渐具有延迟满足的能力,因为他们不想引起他人的烦恼,所以更愿意主动调节自己的行为。
增强对他人烦恼的敏感性
学步儿能对儿童和成人的烦恼进行观察和表示同情,并且开始理解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别人的烦恼,一项观察家庭相互作用的研究表明,与学步儿谈论自己行为的消极后果和学步儿对母亲烦恼的关注有助于学步儿对自己的冲动加以控制。
对母亲烦恼的关注:一般情况下,学步儿和母亲互动最为频繁,也就最为关注母亲的烦恼。所以更多的时候,学步儿是从这种和母亲的互动中学会什么是烦恼以及导致烦恼的原因,并且因为对母亲产生同情而控制自己的冲动。
惩罚策略和冲动控制
有人将惩罚分为三类:
- 体罚:通过体罚、大喊、身体接近或者禁止行为、收回资源和特权,或者一些恫吓方法
- 冷暴力:表现出生气、失望或不赞同;拒绝交谈;出去或者转身离开
- 劝说:解释这种行为为什么是错的,指出行为的后果,要求学步儿进行控制
以上三种惩罚方法并不是绝对的,不能说哪个对哪个错,但是在我们使用这些方法的时候,还是应当注意,使用惩罚方法必须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 立即惩罚或尽可能在时间上与情景紧密关联
- 惩罚应当适当巩固但不能反应过度
- 惩罚应该是简单的
冲动控制能力的个体差异
与冲动控制相关的因素:
-
对他人烦恼的移情体验能力
- 母亲更关心他人,孩子的移情能力会更好
- 在移情能力上,女孩比男孩要好一些
气质(努力控制的气质)
学步儿更多地遇到期望他们压抑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情景,在冲动的控制上会更好,因为能更多地体验到自己的行为被他人看成具有攻击性,或者是需要加以控制的母婴依恋的质量
依恋安全感缺乏的孩子更多得表现出生气、逃避、反抗以及攻击行为,他们更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如果母亲能协调和学步儿的相互作用并维持一段较长的时间,更有利于学步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那些有过这种相互作用的学步儿,能主动分散注意力并有意识地使自己不去接触那些引起刺激的物体。
自我调节目标的达到
自我控制的发展第二个意义在于学步儿能直接控制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学步儿的能动感
学步儿认为自己是事件的发起者,他们想从事自己看到父母、哥哥、姐姐所做的那些事情,即使觉得自己没法完成,也不会改变自己对处理非常困难事物的自信心。简单说来就是:“你所做的事情,我都能做好”,学步儿通过不断完成一些有挑战的任务,增强自己的自信心。他们的自信心和价值感与所获得的各种复杂且协调的技能发展是一致的。
言语与实现目标
学步儿通过“自我中心的言语”来控制和指导自己的行为,例如“慢慢的”,“抓紧”等。往往任务越困难,言语在学步儿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过程中就越重要。
总结
- 学步儿控制冲动的能力和延迟满足这一概念有密切的关系
- 学步儿自己能做的事情越多,他们在控制事情的结果和实现自己目标的能力上就会感到越自信
- 成人的帮助和指导会被学步儿转化为对自己行为的指导
名词解释
自我效能感:特定情境中个体确定自己能够执行所要求的某种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