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遇到一群身着黑色职业套装,画着得体淡妆的年轻男女在隔壁会议室进进出出,进去的时候大多有丝丝忐忑与紧张,出来的时候虽然大都面带笑容,但看上去除了未消除的紧张还增加了不确定和一些懊恼,也许是因为没回答好,也许是觉得可以更好。
问了旁边的邻座,才知道这是某机构组织的ACCA考试,或者面试。最巧的是,还遇到其中一个来自四大的面试官跟我有一个共同的好友,这个好友也是我职业起始期一个贵人。这段小插曲把我的记忆一下子拉回了N年前自己初入职场的种种......
曾经的我,为了面试与实习,咬牙买了一套职业装;
后来的我,这套职业装再也没穿过,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实验服。
曾经的我,为了习惯高跟鞋,天天穿,天天疼;
后来的我,踩着高跟鞋跑步追班车的戏码经常上演,也无痛。虽然,现在已经又回归到天天平底鞋。
曾经的我,觉得拥有一张门禁卡是一种身份的标志;
后来的我,把不用门卡朝九晚五的打卡作为选择职业的标准之一。
曾经的我,因为可以用流利的英文做报告而有小小的骄傲;
后来的我,看着我的学生们为了考中文HSK四六级而奋战时,我心中暗爽的用中文跟他们说:加油!中文很重要!
曾经的我,每天上班、下班、加班,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单身狗常常聚在一起吃吃喝喝,说走就走的旅游,工作与聚会自如切换,没什么限制与顾虑;
后来的我,与这一群曾经的“战友”、“饭友”、“旅友”分布于各个城市,大家各自牵绊于家有老小或者各个代表工作的微信群中,大家时不时在那个小小的安静的微信群或者私信中,互相感慨一句:啊,我们的青葱岁月。
曾经的我,在经历5.12大地震的时候,对生命的脆弱感到无能为力,特别认真的对自己说:我要认真过完余生,即使有一天生命嘎然终止,也没有遗憾;
后来的我,随着时间的推移,把这一段记忆留在了某个角落。但每年的5月12号,我仍然会提醒自己:日子要认真的过。
曾经的日子也曾经是某个时间点的后来
后来的日子也终将成为曾经
曾经的日子里,我们如何对待工作,
后来,都会一一有所回报。
曾经的同事,后来成了竞争对手;
曾经的竞争对手,后来成了搭档;
曾经的上司,后来成了创业伙伴;
曾经的下属,后来成了你的老板;
曾经的东家,后来成了工作客户;
曾经的乙方供应,后来成了甲方。
曾经和后来看上去似乎离得很远,但其实也不然,我们一起来算笔账:
假设我们23岁进入职场,65岁退休,那么我们一共会有42年在职场打拼。一年12个月,42年就意味着我们的职业生涯有504个月。常规下,一天是8个小时工作时间,也就是说我们切实可用的时间是168个月。
如果曾经是站在42年的起点,后来站在终点,职业生涯似乎特别漫长;
如果曾经和后来仅仅隔了168个月,似乎也没有那么遥不可见。
我们的当下是在这168个月的哪个节点上呢?你的后来离你即将成为曾经的当下还有多久呢?你准备让你的曾经在后来如何呈现呢?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曾经,也有自己憧憬与记忆中的后来。
曾经的我们无论酸甜苦辣都已无法改变,
唯愿后来的大家都能从容无憾的回忆曾经。
附文:
最近奶茶的导演处女作《后来的我们》上映,从预售期的好评如潮,到正式上映的退票风波。个中缘由与真假且抛开不谈,作为喜欢了刘若英的歌这么多年的粉丝,我欣赏她努力去尝试各种可能性的勇气与认真。因为太多剧透和时间关系,没有去影院去看这部电影,但从各种剧透中搜集了几句电影里的台词,有点儿鸡汤,有些情怀,矫情里也有些启发吧,分享于此,见仁见智:
--后来的我们什么都有了,却没有了我们!
--我最大的遗憾就是你的遗憾与我有关。
--林见清:我已经努力变成你想要的样子了。
方小晓:可我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醉过知酒浓,爱过知情重。
--美好的爱情大都相似,而不幸的爱情却成了故事。
--缘分这事,只要不负对方就好,不负此生太难了。
--如果当时你没走,后来的我们会不会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