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娃半岁了,从他出生至今已经换了3个照顾他的阿姨,暂且叫她们ABC吧。
让我把阿姨与DiSC联系起来的是B阿姨,就从她说起吧。
B阿姨来我家时正值春节前夕,由于阿姨紧缺,我不得不“忍受”她很长一段时间,所以情绪也积累起来。
从她来到我家,我就开始觉得我选错人了,因为我发现她不会聊天。怎么说呢?首先她不聊天,只是闷头干活,偶尔聊起来的时候只喜欢说自己的事情,并且经常打断我的话。好吧,那就不聊吧。B阿姨的护理技能还不错,但是一脸强势,说话直来直去,对于如何干活或者带娃经常不问我的意见,而是自作主张。更可怕的是,她做事是先做后问的。比如有一次她用坏掉的豌豆做了午饭,下午才想起来问我,放在窗外的豆子还能吃吗?我:……。B阿姨没啥眼力价,平时干活都是自己干,从不喊人帮忙,但也并看不到别人需要帮忙。 最让我小火苗蹭蹭冒的是对娃的“简单粗暴”不敏感。比如突然从娃嘴里把奶瓶抽出来看刻度,把硬皮绘本放在床上娃磕到头在哭,她进来只问我一只猕猴桃是不是坏了……还有一次洗完澡做抚触,娃已经哭闹不止了,她虽然手上加速但还是念念有词的要把“台词”说完流程走完,我就:……。
这必须是个DC吧。
我开始无比怀念我们Si的A阿姨。A阿姨是月嫂,因为已经有其他人签约在先,我们不能再留她更久。当时并没有特别在意她的DiSC类型,只是觉得相处起来好愉快。温柔,随和,善解人意,会关心人,会哄人开心,充满人情味,懂得让人舒服。对娃的细心呵护连我作为妈妈都要向她学习,而且做事虽然慢吞吞的却安排得井井有条。
在我们对A阿姨的想念中,C阿姨来了,她是个iS,随和而活泼,替人着想,懂倾听,虽然性格可人,但最终我们还是因为能力和其他客观问题决定开始寻找D阿姨。
虽然经过了这一系列折腾,我却突然对“being nice”这件事有了切身认识:身为一个在DC和CD游走的人,我第一次深刻体会了一个不成熟的“左侧人士”可能给他人带来的困扰,比如:
-自以为忠于真相,但在别人看来说话太不中听;
-扯着“完成目标高于一切”的大旗,其他人都要配合自己,甚至凌驾于所有人的感受之上,自然在事成之后也只看到自己的功劳;
-会觉得S特别莫名其妙,“有什么说什么就好啦,不说就当没事”,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有时候就是微妙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无法言表。
-而当面对“输赢”“对错”这些关键问题上,其实他们并不理性。
无论哪种性格,可爱不可爱在于是否“成熟”,即能否清醒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盲区,能否欣赏、接纳其他风格,能否沟通顺畅,合作愉快,能否在需要的时候适当运用其他风格。能,基本就会是个可爱的人。
所以说,行为风格真的与能力无关,与专业无关,但与人际关系有关。不过,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出现在职位描述中的时候,谁又能说与DiSC真的与业绩无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