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两周没有上钢琴课了,第一周是因为出差,不在北京,上不了课,第二周是因为我没有完成作业,心理压力实在太大,不得已把课程取消了,这是第三周,可我的作业还是没有完成,我能想到,上课时,等待我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一种煎熬,可是这种煎熬,我还能再去逃避吗?
事实上,这一周,我脑海里无时无刻不想着练琴这件事,而且也身体力行的去做了,但是练琴的效果实在不尽如人意。作业里有两首曲子需要双手合上的,可我仍停留在单手练习上。我一遍遍的练习着左右手曲子,可始终弹得断断续续的。不是这个音符反应不过来,就是那个小节节奏有问题,各种问题都在困扰着我。我一心想要提高速度,可任凭我付出九牛二虎之力,仍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失落、迷惘,是我练琴时的真实写照。
我开始怀疑自己,也许我真的没有音乐细胞,学钢琴拼的就是童子功,成人要想学好太难了。但是我又不甘心,这么长时间的练习及精力投入,怎么还能学不好呢,也许是练琴方法不对。
这次课程,我就是抱着被挨批的心态来的。我必须去面对自己最薄弱的一面,希望老师能帮助自己走出困境,破除心中练不好琴的魔念。
果然,不出我所料,老师说话嗓音马上提高了八度,“你有没有按照我的要求来练琴,怎么可能会练不好,不要给自己找理由。你不练琴的话,这课就没法往下讲了,这样吧,你就弹下这个曲子的右手部分,看看你到底是怎么练琴的”,我按照60的速度弹奏了《钢基》的曲子,中间有两个地方卡顿,老师问我,知道自己哪个地方弹得不好吗?我指出了那两个地方。然后,他问我,那接下来要干嘛?其实我也知道,就是对两个地方着重练习十几二十遍,直到完全没有问题。接着,逐渐提高速度,然后,思考哪里还有问题,对有问题的地方要想各种办法去练习,比如,可以唱谱、与其他小节交互弹奏,在练习时,最重要的是要用大脑,眼睛要提前看谱。
没想到,在课堂上,十几分钟的时间,我弹奏的速度一下子提高到了100,不可思议。平时我用60的速度弹奏,都没有信心,而此刻我竟然轻而易举的达到了100。我在想,到底原因在哪,一方面可能是有老师在监督,另一方面是自己的方法不对,我对有问题的部分练习不充分,对没问题的部分弹得过多,导致思维混乱,没有真正的去解决问题,并且,练琴时我也没有做到全心投入,有时过急,有时会想别的事。
总结老师提到的练琴方法,大概就是这么几步。(1)找到一个可以弹奏下来的速度去练习。(2)思考自己存在的问题。(3)对有问题部分刻意练习,其他没有问题部分不练。(4)提高练习速度,重复(2)(3)步骤。
按照这种练琴方法,我尝试了三天,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感觉又重见天日了。所以,趁着自己还有一股热情在,赶紧记录下来,在以后遇到类似困惑时,也许能给自己一点参考。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一万小时定律”,就是一件事如果能坚持做到一万小时,那么他就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实际情况是这样吗?我觉得,这有理解误区。比如,一个羽毛球爱好者坚持打10000小时的羽毛球,他能成为羽毛球运动员吗?很难。作为羽毛球爱好者,他的目的是在球场上打的酣畅淋漓,希望每一局都能打赢,可是,就算打到10000小时,他也只能是个爱好者。专业的羽毛球运动员会对羽毛球动作进行分解,比如,可以有发球、接球、杀球、跑动姿势等等,对发球方式又有各种分解,比如,可以发高远球、平高球、平快球、网前球等等。对每一个发球方式进行成百上千的刻意练习,通过这种不断的刻意练习,你才有可能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而不是说,你做够一万小时就可以了。
练琴也是如此,虽然我很难成为一个钢琴表演者,但是只有通过对音阶、琶音、和弦、触键方式等进行大量的刻意练习,我才能有所提高,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