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在爱人老家湛江过年,虽然都是乡下,湛江这里的乡下要比我们福建的乡下交通要便利很多,除了有大型工厂,还有就是平原,靠海的地势。
我们那边呢?除了山,还是山。
每年回到乡下,都会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在农村盖房子的人越来越多了。
有一年,我们村口有一家子盖了一套大别墅,来往的行人路过,都会停下来多看两眼,真棒,这就是别墅啊。
相比其他的村民,我们能想到的就是红砖房,看到邻居这样的布局,也跟着这样的布局,哪需要什么室内设计?
即使请了再好的设计师,建好后还不都是一样,总有堆不完的农具,扫不尽的泥土。
以前我一直不理解,为什么很多人在外面大城市赚了钱,还会选择回家盖房子呢?落叶归根也只是嘴巴文字上理解的意思。
前几天在姐夫家喝茶,刚好也有客人,就在一起闲聊,一聊后发现人家也是在村里开始建房子,还没有建完就花了100多万。
我们聊天一个话题,也是中学历史上提的观点,逆城市化现象。
随着经济发展,交通便捷,很多英国人会选择居住在农村,工作在市区,让生活回归生活,工作回归工作。
听起来是不是也有道理,对于地产开发商,更是不能放过这样的机会。深圳到中山的跨海大桥,过三年就可以通车,中山靠桥头的房价也翻了好几倍,他们主打的就是这个理念,不断的洗脑告诉你,中山到深圳只需要半个小时。
听起来是不是很美好,最大的不确定就是跨海大桥的通行费怎么收?毕竟这是笔大投入,需要好些年才收回成本,一开始完全免费的可能性不大,网传比较多的是来回一趟240,这个费用,让每天上班的上班族还是挺难接受的。
在小城市生活,大城市工作,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选择。大城市就业机会多,待业也更多,小城市生活成本低,幸福感更强。这也是为什么总是在提倡要打造一小时都市圈的原因。
其实在广州很多已经是这样,有很多人住在佛山,清远,上班却在广州,每天就这样来回奔波,通勤时间往往都是一个小时左右。相比大北京,上一个小时在三环,过一个小时还在三环,生命大部分时间都堵在路上。
虽然我的农村老家很山,交通不方便,相反最大的优点就是空气质量好,就是那种氧吧的感觉,明显能感觉到空气中一粒粒氧气在跳动的感觉,第一直觉反映是能让你多活几年。
农村的红砖房一年比一年更多,但是居住的人口却没有随着增加,很多人也只是在出生的地方,利用过去祖上留下来的宅基地,重新盖新房子,而人呢?往往还是住在县城比较多,只是每次回农村老家,让自己有个落脚的地方。
从便捷性来看,很多中年人还是会选择在县城居住,至于像瓦尔登湖主人公那样的,几乎没有几个年轻人这样做。
这样做的人越来越多,也许也是一岁年龄一岁心,有时候也开始产生过这样的想法。
我们这一代人,很多都是农二代,在农村出生长大,但是大部分都是在10多岁时候,离开这个地方,到镇里读书,再到县里读书,再到城市读书。
从成长轨迹来看,时间并没有那么长,而那种感情,也是记忆中的感情,记忆中的那些人和事,但是中国人骨子里就存在这样传统的文化,落叶归根。
什么是故乡?故乡就是小时候拼命想逃离,长大了想回去,却再也回不去的地方。
当到了有物质能力时,年龄也大了,总想着能弥补些什么。故乡这个词,也只有在外地漂泊才会有这种感悟,不然为什么每年过年都会有人口大迁移的春运?特别是在国外打拼的人,表现再出色,在他们的国土也是二等公民,只有回到自己的家,一口纯朴地道的乡音,那才是回家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