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郑伯战王师(桓公五年)
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王为中军;虢公林父将右军,蔡人、卫人属焉;周公黑肩将左军,陈人属焉。郑子元请为左拒以当蔡人、卫人,为右拒以当陈人,曰:「陈乱,民莫有斗心,若先犯之,必奔。王卒顾之,必乱。蔡、卫不枝,固将先奔,既而萃于王卒,可以集事。」
周桓王罢免了郑庄公周室卿士的官职,郑庄公从此不再朝拜周王。这年的秋天,周桓王带领诸侯讨伐郑国,郑庄公帅军抵御。桓王领中军,虢公林父为右军统帅,蔡国军队、卫国军队隶属右军;周公黑肩为左军统帅,陈国军队隶属左军。
郑国的子元建议,组成一个左方阵来冲击蔡国、卫国军队,再以右方阵冲击陈国军队。子元说:陈国刚刚发生过动乱,军队没有心思打仗,如果我们先冲击陈国部队,它必然会溃败而逃窜。桓王的中军看到,必会受到影响而乱阵脚。而蔡国军队、卫国军队抵挡不住,一定会抢先逃窜。这样我们就可以集中攻打桓王的中军并取得胜利。
从之。曼伯为右拒,祭仲足为左拒,原繁、高渠弥以中军奉公,为鱼丽之陈,先偏后伍,伍承弥缝。战于繻葛,命二拒曰:「旝动而鼓。」蔡、卫、陈皆奔,王卒乱,郑师合以攻之,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王亦能军。祝聃请从之。公曰:「君子不欲多上人,况敢陵天子乎!苟自救也,社稷无陨,多矣。」夜,郑伯使祭足劳王,且问左右。
郑庄公采纳了这一建议。让曼伯统领右方阵,祭仲足统领左方阵,原繁、高渠弥领中军跟随郑庄公。郑国军队摆出了鱼丽阵,前面是战车,后面跟随步兵,步兵弥补车兵中间的空隙。
双方在繻葛开战,郑庄公命令左右方阵:我的帅旗一挥,大军击鼓进击。果然蔡国、卫国、陈国的军队全部溃败奔逃,周桓王的军队阵脚大乱,郑庄公率领三军合击,桓王军队大败。祝聃一箭正中桓王肩膀,但桓王依然能稳住阵脚,予以抵抗。
祝聃请求继续追击,郑庄公说:君子不可欺人太甚,何况是欺辱天子,我们之所以开战,不过是自救而已,既然社稷无损,收获已经很大了。当晚,郑庄公还派出祭足前去慰问周桓王,同时也慰问了其他各军。
十七、楚武王侵随 ( 桓公六年 )
楚武王侵随,使薳章求成焉。军于瑕以待之。随人使少师董成。斗伯比言于楚子曰:「吾不得志于汉东也,我则使然。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以武临之,彼则惧而协以谋我,故难间也。汉东之国随为大,随张必弃小国,小国离,楚之利也。少师侈,请羸师以张之。」熊率且比曰:「季梁在,何益?」斗伯比曰:「以为后图,少师得其君。」王毁军而纳少师。
楚武王帅军入侵随国,首先派出薳章去议和。楚军驻扎在瑕地待命,随国派出少师负责议和。斗伯比对楚武王说:楚国不能占有汉水东部地区,完全是我们自己的责任。我们这些年增加三军数量,提高了武器装备,以强大的武力威逼汉东这些国家,他们因为害怕而联合起来抵抗我们,我们很难离间他们而各个击破。
汉水东部地区以随国最大,如果随国进一步强大,它一定会抛弃小国,小国如果纷纷离开随国,对楚国就非常有利。随国少师这个人一向傲慢,如果现在故意给他看我们的老弱残兵,就能达到骄兵的目的。
熊率且比说:但随国还有个季梁,恐怕我们很难达到目的。斗伯比曰:至少可以为将来打算,少师更得君上的信任。楚武王同意了斗伯比的建议,故意布置羸弱军阵,来迎接随国少师。
少师归,请追楚师,随侯将许之。季梁止之曰:「天方授楚,楚之蠃,其诱我也,君何急焉?臣闻小之能敌大也,小道大淫。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辞,信也。今民馁而君逞欲,祝史矫举以祭,臣不知其可也。」
少师看到楚国军营后,回来建议随侯攻打楚国,随侯正要同意,季梁站出来反对,他说:楚国正得上天的帮助,处于上升趋势,他的羸弱军阵是在引诱我们,君上万不可急于攻击。
我听说如果弱小能够战胜强大,都是因为小国守道而大国荒淫无度。所谓道,就是忠心对待自己的民众,诚信供奉自己的神明。君上思虑的是民众的利益,就是忠心,祝史祭祀言辞真实,就是诚信。
我们现在民众尚不得温饱,而君主可以随心所欲,祝史祭祀神明可以信口开河,我实在不知道我们怎么可以以弱胜强。
公曰:「吾牲牷肥腯,粢盛丰备,何则不信?」对曰:「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故奉牲以告曰『博硕肥腯』,谓民力之普存也,谓其畜之硕大蕃滋也,谓其不疾瘯蠡也,谓其备腯咸有也。奉盛以告曰『洁粢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奉酒醴以告曰『嘉栗旨酒』,谓其上下皆有嘉德而无违心也。所谓馨香,无谗慝也。
随侯质问:我们祭祀的牛羊都是上品,祭祀的谷物也丰盛完备,为什么就没有诚信对待神明啦?季梁接着说:百姓才是神明之主,所以历代的圣王们总是先获得百姓的认可,然后才会致力于祭祀神明。
所以在祭祀时我们说:牛羊又肥又大!这不过是在告诉神明,百姓财力还很富足,牲畜肥大兴旺,无病无害,良种齐备。而祭祀时我们说:洁净的粮食多么丰盛啊!不过是告诉神明,从春天到秋天都没有遇到自然灾害,百姓又获得一个大丰收。
在奉上美酒时我们又会祷告:醇香的美酒啊!也是在告诉神明,全国上下同心同德,道德如同这酒一样的美好。而酒的馨香如同人心纯正而无邪恶。
故务其三时,修其五教,亲其九族,以致其禋祀。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君姑修政而亲兄弟之国,庶免于难。」随侯惧而修政,楚不敢伐。
所以按时做好相应的农务,确保粮食丰收;修明五教,确保家道和谐;亲睦九族,确保内外无怨;然后再致力于祭祀神明。这样的话百姓和顺而神灵降福,再去做别的事情,就不会有不成功的。
现在百姓各有各的打算,鬼神也没有民众为基础,君上虽然很富有,但没有民众、没有神明,是不会有长时间的幸福可言。君上应该修明国内政务,亲善友邦国家,这样才可以避免灾难。随侯明白了潜在的危险,决定认真修理内政,楚国因此也不敢讨伐随国。
十八、郑大子忽辞婚 ( 桓公六年 )
公之未昏于齐也,齐侯欲以文姜妻郑大子忽。大子忽辞,人问其故,大子曰:「人各有耦,齐大,非吾耦也。《诗》云:『自求多福。』在我而已,大国何为?」
当年鲁桓公还没有和齐国订定婚约之前,齐僖公本来打算把文姜许给郑国太子忽的,但太子忽没有答应,别人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每个人都有和自己相匹配的伴侣,齐国是个大国,它的公主和我不相匹配。《诗经》里说过:自己追求来的,才是永远的幸福。我的命运在于为自身的努力,要大国帮我算什么事儿?
君子曰:「善自为谋。」及其败戎师也,齐侯又请妻之,固辞。人问其故,大子曰:「无事于齐,吾犹不敢。今以君命奔齐之急,而受室以归,是以师昏也。民其谓我何?」遂辞诸郑伯。
君子对此评价说:等到太子忽帮助齐国打败了北戎后,齐僖公再次提出与他结亲,太子忽又一次坚决拒绝。有人不解地问他为什么,他说:我没有帮助齐国的时候,我尚且不愿意接受,现在我奉君命来解救齐国之难,却娶妻而归,这是利用了国家军队,郑国的百姓会怎么看我?最后太子忽以郑庄公的名义再次辞婚。
十九、鲁庄公出生 ( 桓公六年 )
九月丁卯,子同生,以大子生之礼举之,接以大牢,卜士负之,士妻食之。公与文姜、宗妇命之。
九月丁卯日子同(后来的鲁庄公)出生,鲁国以太子出生的礼仪举行庆典。以大牢之礼迎接太子,以占卜的方式选择太子的老师与保姆,鲁桓公与夫人文姜以及公室宗妇一起为太子行命名礼。
公问名于申繻。对曰:「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以名生为信,以德命为义,以类命为象,取于物为假,取于父为类。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
鲁桓公问申繻给太子取名字的事宜,申繻回答:取名有五种方式,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信就是以出生时身体某个特别之处命名,(如公子友生时手有掌纹友字);义就是取一个有吉祥含义的字为名,如周文王取名为昌;象就是以人体的某个特征的形象命名,(如孔子头像山丘,名孔丘),假就是借用某个物品的名字(如伯鱼名鲤),类就是取个和父名属于同类的字。
但不以国家、官职、山川、疾病、畜牲、以及器币命名。
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故以国则废名,以官则废职,以山川则废主,以畜牲则废祀,以器币则废礼。晋以僖侯废司徒,宋以武公废司空,先君献,武废二山,是以大物不可以命。」公曰:「是其生也,与吾同物,命之曰同。」
周朝人以讳事神,名字将因为忌讳而不再使用,那么以国家命名就会废除国名,以官职命名会废掉这个官职,以山川命名会废止对它的祭奠,以牲畜命名则不能再用它祭祀,而以器币命名则会废除相关的礼仪。
晋国就是这个原因,废除司徒的官职以避晋僖侯讳;宋国因为避宋武公讳而废止司空;我们鲁国为避讳先君献公、武公而废除具山、敖山,所以重要的事物不可以用来给人命名。
鲁桓公说:这个孩子的生日与我相同,就取名为同吧。
二十、楚子伐随(桓公八年)
楚子伐随,军于汉、淮之间。季梁请下之:「弗许而后战,所以怒我而怠寇也。」少师谓随侯曰:「必速战。不然,将失楚师。」随侯御之,望楚师。
楚武王讨伐随国,把军队驻扎在汉水、淮水之间。随国的季梁建议臣服于楚:如果楚国不同意,我们再与之决战,一方面可以激发我军对敌的愤怒,另一方面可以让楚国产生轻敌思想。
少师对随侯说:应该与楚军速战,否则会失去战机。随侯听信少师的建议帅军接战,随军正面与楚军对峙。
季梁曰:「楚人上左,君必左,无与王遇。且攻其右,右无良焉,必败。偏败,众乃携矣。」少师曰:「不当王,非敌也。」弗从。战于速杞,随师败绩。随侯逸,斗丹获其戎车,与其戎右少师。
季梁又建议说:楚国以左为贵,楚武王一定在左军。我们要避开他们的左军,全力攻击他的右军,右军没有强兵良将,容易打败他们。而右军一败,全军将受到影响。
少师又表示反对:不敢正面与楚王决战,已经在士气上输了。随侯没有听从季梁的建议,与楚军在速杞交战,结果随军大败,随侯也不知逃往何处,斗丹俘获了随侯的战车和少师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