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第二(2.19——2.24)
2.19 哀公问: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译文:哀公问:怎样做才能让百姓都听话呢?这件事呢不用您亲自做,您要做的就是提拔正直的人,用正直的人镇住邪恶的人,老百姓有正直的人领导,就听话了;反过来说,您要是提拔邪恶的人,让邪恶的人镇压了正直的人,那么老百姓是没法听话的。
随记:这是鲁哀公上任后向孔子问用人。用人是个老问题,孔子也是老生常谈,“亲贤臣,远小人”,诸葛亮也这样说。但是事实上,无论怎样提倡,以君王一人的认识而言,贤臣和小人本就难以分辨。孔子出仕鲁相,权倾一时,也只能落得个停车远望,去国远游的结局。
聊斋里有一篇《罗刹海市》,写大罗刹国按人美丑出仕,但审美与中土相异,主人公本来英俊,到了大罗刹国却被斥为丑陋,扮张飞反而被称为“妍”。
握卷叹息,君子小人,自古以来就是颠倒黑白如此。怎样甄别小人和君子?怎样让君子压制小人?这个用人的问题,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单位,都不是领导人一人能搞定的。当无上权力集中在领导人一人身上的时候,下必媚上,因为他的权力来自于领导人,他只需要向权力的来源负责即可。至于“民服”的问题,就凭良心干事了。
亲贤臣远小人的问题,在权力自上而下压制的情况下,必然是无法解决的。
2.20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译文:季康子问:要让老百姓尊敬我,对我忠心,干事努力,应该怎么做?孔子说:你对老百姓的事情认真,老百姓就尊敬你,你为老百姓做出孝顺父母、慈爱子女的榜样,老百姓就会对你忠心,你选拔善人教育大家,老百姓就会努力做事了。
随记:季氏是鲁国三桓最显赫的一支,但是季康子问政,孔子只是“曰”,上一章哀公问政的时候,孔子就“对曰”,礼的区别是很明显的。
季康子虽然是名不顺言不正的篡权,但是也是实际执政者,孔子不敢怠慢,举出三个手指,乘机教育季康子。一是你自己要庄重,二是你自己要孝慈,三是你别净任用些混蛋。三句话下来,季康子算是白问了,合着老百姓不敬不忠不劝,归根到底都是我的错。每次看到孔子对三桓的答问,都似乎看到了提问者的尴尬神情。
2.21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译文:有人问孔子:您为啥不从政呢?孔子说:尚书有句话说,孝顺父母,兄弟友爱,把这种风气带到施政上去。你看,这就是说“传播”“孝顺父母,兄弟有爱”也就是为政,为什么做官才算为政呢?
随记:孔子其实不是不想做官,公山不狃招他,佛肸招他,要不是子路拦着,恐怕就都去了。孔子哪里是不想做官?孔子做梦都梦到周公啊!可是,谁能给孔子一片天地呢?孔子也只有怀抱着为政的梦想,把做官“二字”咽到肚子里,教书育人,就把“思想传播”当做为政的第二战线吧。
这个“或”,未免欺人太甚!
2.22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连信用都没有了,那就没用了。打个比方,车子,人没有信用,就像牛车或者马车前面的横木上没有插销,就算有牛有车,没插销,这车还能开吗?
随记:輗(尼)和軏(月)都是插销,大车是牛车,小车是马车,车辕连接牛马和车子,有个关键的部件,就是插销。没有插销,牛马和车子就连不起来,所以插销虽小用处大。孔子强调信的重要性,比喻生动形象,加十分。信用有时候是小事,但是体现人品,很重要。
2.23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译文:子张问:老师啊,三百年后的社会是什么样子呢?孔子说:这个嘛,要看情况。殷朝是继承夏朝的,多多少少都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继承了殷朝,所以多多少少也是可以知道的。假如社会就这么发展,下面的朝代继承周朝,一代代这么继承下去,那别说三百年了,三千年也是可以推断的。
随记:子张果然是性情激荡,一问就问到了三百年后,岂料孔子也不是省油的灯,一答就答了三千年。但是孔子的历史加减法还是很严谨的,给出了假设条件,那就是要继承,社会基本形态不变。
以公元前500年计,到现在也才2500年,孔夫子的推断还能用吗?“上古以德治国”还是一样一样的吧,小人君子的黑白颠倒也是没有好转吧。
三千年的预测,夫子啊,所损益亦可知也。
2.24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译文:孔子说:向人家的祖先祭祀祈福,这是谄媚。见到应该做的事情不做,这是没有勇气。
随记:《曲礼》说:“非其所而祭,为淫祭,淫祭无福。”不是自家的祖先,也凑上去祭祀祈福,这是为祈福而祈福,这种目的性、功利性太强的行为,不仅在祭祀上是有问题的,在日常行为上也是有问题的,为政上也是有问题的。
见义不为是无勇,这是显而易见的。不过和上一句连起来读,倒是多了一层意思:平日里像没头苍蝇四处求福,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临了该做的事却一件没做,既谄媚又无用。
孔子在这里也许是讽刺当政者无识又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