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26岁,然后死去。”最近这句话接连出现在我的生活中,第一次是在卢思浩的《你要相信,没有到不了的明天》一书中,第二次则是刷到的一位名为小鹿的自媒体博主的Vlgo中。
期初看到这句话便觉得心头为之一振,“活到26岁,然后死去。”这是怎样的一种情绪?这是怎样的一种心境?这是怎样的一种诠释?带着这样的疑问,我打开了度娘,才略有了解。
这是出自村上春树的作品《寻羊冒险记》中一个小女孩的一句话,这里的死去并不是真的逝去,而是我们的纯洁,童真与自由会在26岁这一年永远死去。在26岁之后,我们不再是为了自己而活,我们会彻底带上社会所需的面具,被这个社会完美的驯养,再也不是从前的自己。当然这里的26岁是没有界限的,也有可能是20岁,30岁......
今天看过小鹿Lawrence的那一条关于《自愈之力》的短视频才对这句话有了更加深刻的体悟。活到“26岁”也许是20岁、也许是30岁、也许幸运的话会更长、更久;但是长或久究竟是幸福还是遗憾呢?相信这个问题永远都不会有最为准确的答案。
26岁的死去,或者说是我们自以为的死去,与其说是一个时间段到不如说是一个时间点更为准确。可能真的就是那样的一个瞬间觉得自己已经不再年轻;觉得梦想就只是做个美梦,然后再想想;觉得一切都已不再有意义,一切的追逐一切的努力只是为了感动最后的自己罢了,那一瞬间可能就是我们“死去”的时刻。
遗憾的是我似乎触摸到了“26岁”的门槛,但是似乎又对它遥不可及。我总说自己在按时长大,却从未按“规定”成长。早就到了按部就班的年龄,却总还存有那一丝可笑却令人着迷的追梦的气息。换言之20岁的梦想可能是孤独、巨大而又虚无的。30岁时,梦想是具象、真切且可触碰的。但是现在的我仿佛连做梦都是一种奢侈的渴望。那么近、却又那远。
《寻羊冒险记》里面说过26岁人就要死去,然而却没有给我们答案。26岁之后呢?死当然是死不了的,但村上春树是不是想说,26岁之后我们就不能再只为自己活着了。除了遗憾,我们还能做什么。既然还在活着我们究竟要用什么样的心态、视角,用什么样的人生观校正“26岁”之后的道路。
也许是过分的浪漫主义、也许是无礼的完美主义让我一直以来坚信生活要有欲望,生命要有火光。26岁以前也好、26岁之后也罢,能决定我们死去的只有我们自己。如果有来生,我们何惧死亡?如果有希望,我们何惧彷徨!
生命的进程不会因26岁的死去而停滞不前,30岁也绝对不是我们对岁月蹉跎的无礼倚靠。我不希望生活变成别人眼中的期待,我更不希望,生命成为按部就班的传宗接代。
生活必将继续、希望从未停止,当时间与自我的钟摆同频才是真正的自洽。从自己的内心得到力量,人生可控、从容,足以治愈青春的从容和莽撞,也足以治愈时间流逝带来的遗憾。
我没有太多时间留恋过去,因为当下很美好。欣然接受时光的沉淀,忘却了定义里的年龄该有的模样。对我来说,最好的年华,就是当下。最好的治愈力量,就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