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陈思诚监制、何汶利执导、肖央、谭卓、陈冲主演的电影《误杀》正在热映中。影片翻拍自4年前的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
虽然剧情基本相似,但这两部电影想要传达的内核主旨并不相同。
在接受我采访时,导演柯文利曾表示:印度版的主题主要是展现如何“瞒天过海”,着重于计谋,而《误杀》希望格局更大,主题更升华,想说的关键词是“误杀”。
诚如所言,在《误杀瞒天记》里,更多展现的是男主如何利用在电影里看到的桥段隐瞒尸体 进行脱罪,而《误杀》则把更多的戏剧冲突,放在发生“误杀”事件的动机和事件过后的反思里。
相比而言,我觉得《误杀》更好看。
一、更具戏剧冲突的情节+更可推敲的细节
比起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误杀》主要改编了这几个情节:
1、印度版中母女与警察局长儿子发生打斗,是因为局长儿子偷拍到了大女儿在湖边脱衣服的视频并以此要挟;
《误杀》则把剧情中受害者受迫害的强度升级,改编为大女儿平平在露营期间被素察下了迷药,并被众人性侵,还被偷拍下了视频以此要挟,这让人物动机更为可信,戏剧冲突更能引起观众的痛恨共情,增强了影片想要传达的情绪输出;
2、印度版里,打斗直接导致警察局长的儿子致死,其被裹上麻布埋在了后院的坑里;
《误杀》中则是将素察打晕,阿玉和平平以为将其死亡,就藏在了坟地的棺材里,这比印度版的更有悬念,增加了从击打误杀到活埋误杀的戏剧转折,更为剧情增强了看点和悬念;
3、相比印度版,《误杀》增加了因李纬杰一家被审讯而导致的暴乱,邻居被枪伤,以及事后小女儿改卷子上的分数,李纬杰信奉信仰布施却被拒绝、以及最后主动自首这几个情节。
这几个地方是与印度版在主旨传达上最大的区别所在,这些情节正好解释了李纬杰最后会去自首的原因:
一方面,脱罪的后果超出预料。
由于他利用电影情节制造蒙太奇的方法脱罪,导致原本应该承担误杀罪名的一家人,不仅没有获罪还让警察局和执政方激起众怒引起暴动,也让邻居被枪伤,这干扰了社会秩序,更多人因此而受到伤害和损失;
另一方面,是因为一直善意布施的他,在脱罪过后再去布施却被拒绝。
这让他内心落下一个空洞,他所做的一切,虽然是为了保护妻子和女儿,为了守护这个家庭,但这并没有为他带来喜悦和成就感。
因为无论如何,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消逝了,虽然从道德和法制的置高点上素察是死有余辜,但的确不应该由私人来审判和裁决,更不因被误杀后还被藏尸,欺天瞒地摆脱罪名有违李纬杰内心的信仰,也干扰了社会公义,让真相为骗局让了行;
还有一个原因,来自于女儿安安在试卷上改分数。
一场不小的风波里,一家人都是那个蒙太奇的一部分,女儿安安也曾被训练着说谎,即使最后因为拉韫的严厉审讯而说出了尸体埋葬地,但是这整个过程,在孩子心里留下了怎样的阴影和不良后果呢?
从安安改分数这个举动可以看出,事件过后,在父亲的一系列举动边塞下,她觉得做错事,没考到理想分数,都可以通过欺瞒哄骗的手段来逃脱责任。
为了在孩子心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减少事件对孩子成长心历的不良影响,作为父亲的,必须以身作则。
(并不是只为了过审哦~)
二、更具悬念的结局+更多潜藏线索的深埋
在结局上,两部电影差别最大,而《误杀》更有深挖空间,想要表达的意思也有所升华。
印度版电影《误杀瞒天记》的结尾,是男主从新建的警察局走出,与偷换尸体时在建的新警察局的画面交叉显映。
一场完美的脱罪蒙太奇结束,电影也划下了句号。
而《误杀》则结束在监狱里李纬杰的一个耐人寻味的眼神里,旁边是黄毛推着送尸车经过,打翻了一个装满落叶的筐子,这与电影的开场情节高度重合。
拉韫夫妇真的变好了?儿子死了,尸体找不到了,他们就不再追究了?
既然自首,在监狱的李纬杰为何要越狱?
电影开头李纬杰想越狱,怎么醒来发现自己所躺的棺材里还躺着已经死了的黄毛?
李纬杰一家的下场究竟如何?
这些问题的答案,也随着这个结局画面得以推论而出,这里,我给出一种可能:拉韫夫妇假意示弱,得知真相后利用背后势力报复李纬杰全家。
片尾李纬杰为何要逃狱?
已经自首的李纬杰居然想要越狱逃出,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他的家人又受到了威胁,他必须出去营救或者报仇,如果还活着却被迫害,他要去营救,如果已经被报复致死,他肯定要去报仇。
能对其家人造成威胁的,只有得知真相的警察局长拉韫和被破坏选举事业的议员丈夫,虽然他们的职位被辞退事业中断,但这不代表他们背后的势力全被消除。
以片中的剧情来看,死了儿子的拉韫穷凶极恶,甚至恨不得把小女孩安安给吃了,后面居然会在李纬杰面前示弱,很可能是假意套知真相,谋图报复。
结合这样来看,片尾李纬杰想要逃狱的动机,就充足了。
他最后成功了吗?
如后文所述,影片《误杀》惯用蒙太奇手法,且可以说用得非常灵活娴熟,当片尾想要越狱的那个耐人寻味的眼神出现时,我们自然而然地想到片头里同样的剧情。
除了情节上高度重合,片头的剧情在眼神之后还有一个延续——李纬杰假扮尸体钻进棺材,被助他越狱的黄毛推出监狱,看似逃了出来,醒来打着火却发现和他一起躺在棺材里的,还有原本应该救他出去的黄毛的尸体。
如果黄毛死在了棺材里,意味着没有人能救李纬杰出去。所以,最后,他也会像素察一样,闷死在棺材里。
这里正是用了颠倒蒙太奇的手法,把整部电影的结尾在片头就先放出,然后整部电影用倒叙的手法,结束在看似未解的谜团里。
以此来看,最后那个没有说明白的结局就是——李纬杰像素察一样闷死在棺材里,家人也许无一幸免了。
三、蒙太奇的巧妙使用+紧凑流畅的叙事剪辑
印度版来自于2015年,彼时的电影在蒙太奇的运用上,还没有4年后的今天这么纯熟。整部影片以蒙太奇脱罪,手法上用到了一些交叉蒙太奇(比如结尾国主从警察厅出来时,新旧警察厅的画面交替出现),颠倒蒙太奇,但整体略显拖沓,减弱了蒙太奇给人的画面冲击和心理影响。
但《误杀》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
平行蒙太奇的叙事,将赛场选手的吞舌投射到仓库,让素察的死因由打击致死,改为活埋误杀,小安安在餐桌上划玻璃更印证了这一点;
素察与阿玉母女在仓库打斗与李纬杰看拳赛KO这两场戏快速频繁的交替剪辑,让一场交叉蒙太奇秒级呈现,帧帧拼接,层层递进,用拳赛现场的狂热气氛,将一个发生在湿冷仓库的“误杀”事件渲染得紧张、刺激,让影片最重要的冲突事件张力十足;
颠倒蒙太奇还用出了3种境界:
① 戏中的李纬杰用颠倒蒙太奇扰乱证人的时间逻辑,让一场偷换时间利于脱罪的证词闭环就此而成;
② 戏外导演拍摄这一段的解题之法时,也拖到了两场审讯之后,由拉韫推理得出,细节才得以呈现还原;
③ 影片的片头与片尾中,李纬杰想逃狱的画面高度重合,而片头给出了李纬杰的最终下场,更是一场头尾倒置的颠倒蒙太奇;
而反射蒙太奇则用重重隐线细节,引导观众思考,而得出尸体所在,以及李纬杰自首的原因。
在蒙太奇手法的精准运用下,《误杀》比印度版节奏更紧凑流畅,叙事剪辑更令人印象深刻,过目不忘。
四、隐喻深藏,格局升华
在《误杀》中,还出现了印度版里没有的隐喻意象:羊。
以“羊”做特殊指代,从信仰的角度解题,这让影片的格局,往社会价值和人文关怀上又迈了一步。
羊的3次出现,有3种不同的隐喻指代:
第一次出现羊,是在李纬杰把汽车推进湖里的时候,赶羊人看了看湖面就继续赶着羊走了,而画面在一只羊的眼睛上定格了几秒。
作为目击者,或者旁观者,羊看了看,就走了,这或许是一种慈悲众生的指代,像是知道原委,又好像一切与己无关。
羊是第三视角的见证者,是一切不被发现的救赎与希望。
第二次出现羊,是被恶警察一枪泄愤,做了无辜的替罪羊。转念想来,又何尝不是隐喻着恶行背后被迫害的人们的无辜。
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是禽兽。
如果平平不被拉韫宠坏了的儿子素察MJ,不被他们拍下视频要挟,后面的一切悲剧,也就不会发生了。
彼时的平平,正如被一枪毙命的羊一样,没有任何反抗能力,如果不是将事情告诉母亲阿玉,平平甚至没有避免再次被性侵的能力。
羊,是恶行下的践踏,是被侮辱的尊严与人格。
第三次出现羊,是在小安安告诉警长,家后面的坟坑里埋了东西之后,警察局劳师动众在现场挖掘。在以为藏着素察尸体的棺材里,挖出了那只被枪打死的羊。
这个时候,它是替罪羊,代替素察的尸体躺在那里,躲避了警察的排查。当它被男主用来妨碍司法公正,隐瞒罪责的时候,救赎和悲悯也就消失了,最终,在以骗治恶的不当利用之下,它变成了掩盖罪恶的“遮羞布”,像是提醒人们,正邪不过一念之间。
关于影片的细节剖析、深度解读还有很多,这其中,那句“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是禽兽”至今振聋发聩,其背后所反映的未成年人保护问题、亲子教育问题、校园霸凌现象、执法者违法乱纪等等社会问题,更值得人们关注与探讨。
因为,这场较量最终没有输赢,影片中每个人的遭遇,都不是你我所望。
文|若尘
本文为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站住!看了80后小阿姨的文,关注 一下再走撒!